同安教育局-同安教育系统-关注同安教育
苏颂主题研学线路成为重要载体,用于上好思政课。(同安区教育局 供图)“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总结会以及“八闽学子同上一堂大思政课”活动在厦门大学举行。同安区作为该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的重要部分,会对建设过程中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行提炼,大家齐心协力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思政实践育人模式。
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打破了区域的限制,对福建丰富的育人资源进行了充分挖掘,其中千年银城的深厚文化底蕴是不能被忽视的。当下,同安区以传承和弘扬苏颂精神作为主线,稳步推进思政教育工作,苏颂精神已然成为同安区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部分,芦山堂在全市党纪学习教育中成为广受喜爱的现场观摩点。
挖掘苏颂精神新内涵
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件事,要把苏颂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在此之前,同安区教育局与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样就搭建起了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能够促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实现有机融合,并且依托高校的资源来提升中小学思政教育的水平。此外,厦门市同安区莲花中心小学被打造为同安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地校。
去年开始,这些基地校开展了一系列专题展示课,以此生动地演绎将苏颂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新民中心小学运用 VR 技术,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苏颂以第一视角游玩同安,从而打破了历史人物的时空距离;同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讲述苏颂的医药故事,把医药传承与思政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和莲花中心小学把课堂搬到了同安科技馆,让学生能够零距离地感受苏颂“仰望星空”的一生……
这些专题展示课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探索;同时是一种示范,也是一种引领。同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正是基地校的价值所在,基地校要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带领全区各个校园把“苏颂”这张同安名片运用好,深入挖掘苏颂精神的内涵以及时代价值,使苏颂精神展现出新的生机。
接下来,同安区将重点进行研究,以打破不同学段之间的壁垒,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同时,有效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纵向衔接,有效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横向贯通。并且,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努力培养有理想的时代新人,努力培养有本领的时代新人,努力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设计苏颂主题研学线路
同安是北宋宰相、科学家苏颂的故里,这里有着丰富的苏颂文化地标。怎样把这些分散的资源串联起来,从而打造出厦门文化研学的“金名片”呢?
在第十二届厦门苏颂文化节当中,同安区把我市首条苏颂主题研学线路给发布了出来。这条线路串联起了芦山堂、同安孔庙、苏颂纪念馆、苏颂公园、苏颂书院、苏颂本草园等 11 个文化地标。通过这条线路,能够系统地展示苏颂在政治、科学、医药、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伟大成就。
今年 1 月底,在同安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苏颂主题研学线路正式开始发车。同安区有 440 名师生一起开启了沉浸式的学习之旅。厦门市新教育学校的学生叶梓彤发出感叹。她以前只是从书本上了解苏颂的故事。而通过研学。她能够近距离地进行观察。并且还能体验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转仪钟、假天仪。这让她对苏颂有了具体的认知。
据介绍,苏颂主题研学线路主要的受众是中小学生。研学形式包含自然观赏,还包含参观游览,也包含实践制作等。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和传承苏颂精神的过程中,树立起文化自信,强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如今,苏颂主题研学线路对于同安区的各校来说是个研学好的去处,对于上好思政课而言更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用好同安区大思政课研学实践的重要抓手,这离不开同安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积淀,因为要充分挖掘苏颂精神的教育价值。同安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会整合规划最优研学线路,进一步提升研学点接待质量,并且与区文联、科协、社科协等单位互动,开发更多研学课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