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21 14:27:54

美团搜索小米之家新品半小时送达,即时零售领域迎来新变革

" 美团搜索小米之家,新品最快半小时到!"

Redmi 新品发布会前不久,小米合伙人以及 Redmi 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微博里强调了一个亮点服务,即用户最快半小时就能拿到新机。

小米与美团进行了合作,这是合作所带来的结果。两家公司的“牵手”行为可以追溯到去年 10 月。

小米在彼时于北上广深等 276 个城市上线了合作的“外卖”服务。这些商品已经覆盖了多个品类,包括手机、电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个人护理等。

这背后体现的是“万物皆可外卖”的行业趋势。日常用品可以通过外卖送达,瓜果蔬菜也能如此,到了如今,电子数码产品同样可以。消费者只需在手机上轻点手指,各类商品便能由外卖小哥送上门来。

当然,在这个被称作即时零售的领域,不是只有美团在独自表演。阿里、京东、顺丰等巨头也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力量进行布局。一场关于配送速度的激烈竞争即将来临。

配送运力和速度这些关键词,最终必须要在“人”的层面上得以落实。

2021 年的数据显示,美团的骑手数量超过 500 万;京东物流在 2021 年半年的财报中披露,其平台自有配送人员有 20 万;顺丰同城的活跃骑手数量从 2020 年的 45.94 万人增加到了 2021 年的 60.6 万人。

所以不能忽视的,有注定会被卷入这场“大战”的数百万外卖小哥。还有注定被卷入这场“大战”的数百万配送骑手们。

即时零售,硝烟四起

从手机数码产品开始说起。对于各个品牌的发烧友而言,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够在第一时间拿到新品。电商以及外卖平台不断提升的配送能力,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

手机数码品牌们对这一道理很清楚。因此,实际上小米不是第一家开启美团外卖上线业务的手机公司。

2018 年 12 月的时候,魅族与美团外卖开展了合作。在广州地区,魅族推出了线上销售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在 1 小时内把手机送到购买者手中。

2020 年,华为 P40 等新品在首发当天新增了“外卖上门”服务。这样一来,用户在开售大约半小时后就能收到现货。

随后,以“点外卖”这种方式来购买数码产品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数码品牌开始提供“外卖”服务,像 vivo 品牌、联想来酷以及三星等品牌,都与美团闪购开展了合作。

传统电商业务走向外卖化,外卖平台也开始电商化,这之所以成为行业的大势,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在疫情期间,“宅在家里足不出户”是绝大多数人必须经历的生活状态。线上购物成为新的消费潮流,这给电商平台和外卖平台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生鲜产品需求关系民众日常生活,且向线上转移,这推动了生鲜电商的爆发式增长。

《2020 中国移动泛生活篇 " 战疫 " 专题报告》表明,美团 APP 以及大众点评 APP 都加载了送菜上门和送药上门的服务。在这些使用这些 APP 的用户中,使用美团送菜服务的用户占比和使用美团送药服务的用户占比都有明显的提高。

艾媒咨询的数据表明,2020 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有着高达 62.9%的增速,其规模达到了 2638.4 亿元。2021 年生鲜电商行业的增速有所放缓,然而依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速。

网经社的“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显示,2021 年的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了 4658.1 亿元。

由此可见,疫情冲击之下,各外卖平台正在不断探寻“自救”的契机。这些契机当中包含着拓展平台的全品类服务,也就是让外卖平台实现电商化。

一方面,即时零售市场展现出了增量空间和发展价值。另一方面,美团等外卖平台进行了跨界竞争。这使得即时零售市场成为了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巨头们不能忽视的阵地。

https://img1.baidu.com/it/u=1530265013,215616658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13&h=912

激烈的竞争由此开始。并且,就如开头所说,在激烈的商业竞争背后,不得不提及外卖员群体。

前年有一篇新闻报道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这篇报道揭开了外卖员群体“轻松月入过万”传闻背后的悲伤。

外卖骑手们被算法、时间、订单量等因素所驱赶,他们与死神展开竞赛,和交警相互较量,把红灯当作朋友,交警将他们称为“高危职业”。

可以预见的是,在众多巨头纷纷加大投入的背景下,外卖骑手们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得到提升,他们的待遇或许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牌桌上,都有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 2021 年 10 月发布了《2020 中国即时配送行业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近些年来,即时配送行业从快速增长的时期逐步迈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市场规模的增速逐渐趋于稳定。

从配送品类方面来看,即时配送行业正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这个方向是从单一的“送外卖”转变为“送万物”。

美团一方面持续进行新业务的布局,目的是弥补在餐饮外卖方面相对饱和的空间。它逐渐将业务覆盖到小时购、次日达以及普通快递等多种业态,这些业态几乎使得美团与传统电商平台没有差别。

美团 2021 年的财报表明,新业务开始逐渐成为美团业务的核心部分。2021 年,公司的新业务及其他项目实现了 502.9 亿元的营业收入,其同比增速达到了 58.7%。

到货方式以当日达为主。

第三方数据表明,2020 年在我国即时配送市场的竞争格局里,美团配送所占的比例达到了 47.2%。在之后的两年多时间当中,美团依然在不断地加大投入力度。

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面临美团等配送平台的挑战,它们通过布局即时零售业务来进行反击。 阿里等传统电商平台在面对美团等配送平台的挑战时,通过布局即时零售业务予以反击。 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面对美团等配送平台的挑战后,借助布局即时零售业务进行反击。

2016 年,京东开始进行投资,对象是达达集团,目的是布局即时配送。达达集团一方面是京东到家的核心配送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如今京东小时购配送力量的源头。2020 年 6 月,达达集团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了赴美上市的“即时零售第一股”。

这一交易标志着京东集团全力支持达达集团在本地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领域的发展。

达达集团 2021 年的财报显示,其营收为 69 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了 78%。在这之中,京东到家平台获得了 431 亿元的 GMV 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71%。

近日,京东组建了同城业务部。该业务涵盖家居家政以及本地生活等方面。达达集团的副总裁何剑辉担任此业务部的负责人。他需向京东零售的 CEO 辛利军进行工作汇报。在即时零售对传统电商造成冲击的时候,京东开始全面且正面地应对美团等企业的竞争。

阿里的实力不可小觑。2017 年双 11 时,阿里动用了蜂鸟来进行电商末端配送。并且在同一年,阿里上线了淘鲜达业务。

2020 年,阿里把天猫超市事业群进行了升级,升级为同城零售事业群。在全国 16 座城市,率先上线了“小时达”服务。此服务能为用户提供天猫超市、淘鲜达以及饿了么上商家的商品。

2021 年 2 月,盒马邻里开始提供到家业务。在自提点附近 500 米范围内的小区都能够享受到配送服务。这表明阿里开始将社区团购与配送业务进行融合。

2021 年 7 月,阿里宣布依据地理位置服务,构建起包含饿了么、高德以及飞猪的生活服务板块。并且任命俞永福为该板块的负责人。2022 年 2 月,生活服务板块首次以矩阵的形式在阿里的季度财报里呈现出来。

财报数据表明,2021 自然年阿里生活服务板块的活跃消费者约为 3.72 亿。单季净增长达到 1700 万。生活服务订单量在季度上同比增长了 22%。在“到家”这一方面,新商家的数量有所增长,用户的渗透率也得到了提升,这推动了饿了么和淘鲜达订单量的稳步增长,非餐饮订单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了。

巨头掐架,是个好事?

次日到当天,1 小时到 30 分钟,速度成为即时零售平台的关键所在。同城配送领域是各家平台展开“战斗”的主要战场。

阿里巴巴在同城业务市场的定位为近场电商。其主要以天猫超市和淘鲜达改造的线下超市作为依托。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实现 1 小时达、半日达以及次日达这三种时效。进而打造出 20 公里立体生活圈。

https://img1.baidu.com/it/u=3196107079,176680157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50&h=500

京东的定位为即时电商。京东以自营模式的京东超市为主。2019 年 9 月,京东超市推出了“物竞天择”项目。通过与线下网点等合作,以达成部分商品 20 分钟送达的目标。

美团不甘示弱。前文提到许多电子数码大牌都与美团闪购展开了合作,这些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团闪购在速度方面具有优势。

美团将闪购业务定义为“30 分钟万物到家的 LBS 电商平台”,即美团闪购,并且把它定位为线上超级便利店。

LBS 指的是基于位置提供服务。这意味着 LBS 使得美团闪购能够定位到距离用户最近的门店,并且通过尽量缩短配送距离来减少配送时间。

除了上述的三大平台之外,在同城业务市场还有一位快递行业的玩家强势出场,这位玩家就是顺丰同城。

2018 到 2020 年期间,顺丰同城的年订单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208.61%。2021 年 12 月,顺丰同城实现了独立上市。在其招股书中可以看出,顺丰同城的订单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并且,在第三方配送领域,顺丰同城的订单量连续两年都位居第一。

由此可见,即时零售赛道的各个玩家都在努力想办法提升自身的速度优势。这意味着各个平台需要把自身的配送队伍完善好,同时也需要完善配送算法机制。

当然,美团这样的外卖平台在即时零售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力。不过,传统电商平台也不是完全没有应对的能力。

京东拥有遍布全国的仓储网络。京东凭借自身在铁路、航空、冷链等方面的深厚积累,其强大的仓储网络能够实现一体化供应。

美团的优势在于速度,擅长在短距离内以最快速度完成送货任务;京东的产品覆盖面广,物流服务能力雄厚,能基于仓储网络及时调动和增补货品空缺。

值得一提的是,即时零售这场关于速度的竞争还将继续。在各大互联网巨头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广大的线下零售店铺实际上是能够从中获益的。

电商平台外卖化以及外卖平台电商化,这二者体现的都是线上线下融为一体以及数字与实体相融合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给实体店铺开拓了发展的空间,也有助于把实体店的销售渠道拓宽。

新华书店开展外卖服务后,销售成绩有所提升;晨光文具开展外卖服务后,销售成绩有所提升;迪卡侬开展外卖服务后,销售成绩有所提升。

广大消费者而言,购买和配送流程更为高效便捷,这也意味着用户体验会进一步提升。

需要强调的是,这场更大的“速度战争”背后离不开各大平台的配送队伍,这些配送队伍就是奔波在送货路途中的外卖小哥们。

ZAKER 新闻曾在 中国裁判文书网 有所发现,在与“外卖员”这个关键词相关的法律纠纷案件里,交通事故是高频词汇,人身损害赔偿也是高频词汇,残疾赔偿金同样是高频词汇,这也将外卖员群体职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的残酷现状折射了出来。

去年 4 月,北京市人社局的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进行了一天的外卖小哥体验。在这 12 个小时的送单工作中,他仅仅赚取了 41 块钱。体验结束之后,他疲惫地瘫倒在马路牙子上,连声感叹“太委屈了,这个钱实在是太不好挣了。”

这些不完善的现象,仅存在于过去外卖行业的竞争之中。今后,随着电商平台的外卖化以及外卖平台的电商化不断发展,必然会给配送链末端的外卖小哥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

不过从实际来看,在多方共同的推动下,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去年 7 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在相关指导意见里,就外卖送餐员的劳动收入提出了相应要求;就劳动安全提出了相应要求;就食品安全提出了相应要求;就社会保障提出了相应要求;就从业环境提出了相应要求;就组织建设提出了相应要求;就矛盾处置提出了相应要求。

具体包含不能把“最严算法”当作考核要求,要适当把配送时限放宽,要让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并且要按照国家规定让他们参加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等举措。

各巨头平台在财报等公开渠道持续展现其在骑手保障方面的成果,同时也展现了在关怀体系方面的成果。

同样地,在未来那场更为宏大的“速度战争”里,各个平台应当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把配送员的工作机制完善好,把福利机制完善好,切实改善那种“被算法困住”的行业顽疾。

(ZAKER 新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团搜索小米之家新品半小时送达,即时零售领域迎来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