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心理调适指南:如何稳住心态击退焦虑,发挥最佳水平
临时抱佛脚?不如抱抱自己!
考试心理调适指南
期中考试即将来临。你是显得从容且淡定,充满自信呢?还是会感到焦虑而失眠,效率变得低下呢?不管是哪种情形,都属于考前通常会出现的心理波动。在今天,我们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份极其实用的心理调节指南,涵盖从压力的来源到应对的技巧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帮助你稳定心态,战胜考试焦虑,展现出最佳的水平!要记住,在面对考试时,临时去抱佛脚,还不如好好地抱抱自己!稳住心态,方能以最佳状态面对考试。
考试焦虑的真相
为什么我们总是“越复习越慌”?
1. 焦虑背后藏着什么?
每种情绪的出现都有其原因。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各种情况下都立于不败之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揭开考前焦虑的来源吧!
期待与现实存在落差,具体表现为担心成绩无法达到老师和家长的期望,也有自我要求过高的情况。
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是一种失控感:复习的内容十分繁多,始终会有那种“还有很多没复习完”的感觉,并且还会害怕遗漏掉重点内容。
同伴压力:当看到同学在熬夜刷题时,自己会忍不住进行比较,进而产生一种“被超越”的恐慌情绪。
https://img0.baidu.com/it/u=3146300444,130263036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1069
2. 焦虑≠坏事!适度压力是“助推器”
心理学中的“耶克斯 - 多德森定律”表明,处于中等水平的压力能够激发最佳的表现。所以,当焦虑出现时,不必惊慌。要记住,心跳加速以及手心出汗,这些都是身体在为你“充电”,意味着你正在认真对待考试。
考前一周
4个技巧帮你稳住心态
1. 制定“可视化”复习计划
把每科的内容详细地拆解为每日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数学方面要复习 3 个知识点并且刷 1 套错题;语文需要背诵 2 篇课文并且写 1 篇作文;英语要记忆 20 个单词并且做 1 篇阅读理解等。
时间管理有“番茄钟法”,即先学习 25 分钟,接着休息 5 分钟,通过这种方式利用碎片时间去攻克薄弱环节。
小贴士:在计划表上进行打勾的操作,每当完成一项任务时,就夸赞自己一句,即说:“今天又进步了!”
2. 告别“灾难化思维”,用积极对话替代焦虑
错误示范:“我肯定考砸了”、“要是考不好人生就完了”……
如果面临难题,我可以先将其搁置一旁,把能够解答的题目全部答对。
3. 身体放松术:快速缓解紧张的小妙招
深呼吸法,先吸气 4 秒,接着屏住呼吸 4 秒,然后缓慢呼气 6 秒,这样的动作重复 3 次,之后能立刻平复心跳。
从脚趾开始,将脚趾的肌肉紧绷起来,然后再放松。接着是脚部肌肉,同样先紧绷再放松。之后依次是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背部、胸部、肩部、手臂、手部的肌肉,都按照先紧绷后放松的方式进行,以此来释放身体的压力。
运动可以起到解压的作用。每天抽出 10 分钟的时间进行跳绳或者跑步。这样做能够让大脑分泌出“快乐激素”内啡肽。
4. 调整作息:给大脑充满电
考前一周:逐步将入睡时间提前,避免熬夜突击。
考试前一天,在睡前 1 小时要远离电子设备。可以用热水泡脚,也可以听轻音乐来助眠。
考试当天
临场心态急救包
1. 入场前:激活“自信模式”
https://img2.baidu.com/it/u=3943717461,99465687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920
对镜微笑,默念三遍:“我已经准备好了!”
提前前往考场,以便熟悉环境,从而减少因陌生感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如果是在本班考试,那么这个熟悉环境的步骤可以省略。
2. 答题时:遇到卡壳怎么办?
一道题如果超过 3 分钟还没有思路,就果断标记后跳过,之后再回头去做。
积极暗示:默念“我不会的别人也不会,稳住就能赢!”
3. 考后“快速翻篇法”
如果还未完全考完所有科目,那就尽量不要去对答案。不要和同学去讨论已经考过的科目,要把精力集中在准备下一场考试上。
如果觉得发挥得不好,那么写下负面情绪之后把纸条撕碎,这就象征着“清零重启”。
考后心理调适
成绩不是终点,成长才是目的
1. 合理归因:避免陷入自我否定
错误归因:“我太笨了”、“这次运气太差”。
科学地进行复盘:在分析试卷时,要关注具体的问题,比如是否存在审题不清的情况,或者是否存在知识点的漏洞等。并且要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2. 给自己一个“奖励仪式”
感谢自己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可以看一场电影,让身心得到放松;可以吃一顿火锅,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可以去公园散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还可以安排一次与同学的聚会,增进彼此的感情。
期中考试,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加油站”,不是衡量你价值的标尺。每一次都竭尽全力的经历,都在把你塑造得更坚韧、更自信。希望这份指南能如同一位亲切的朋友,陪伴你度过考前的不安,去迎接属于自己的成长勋章!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理工附中心理中心
审核:强建华、高 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