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机器人表演对比:宇树H1为何比优必选更轰动?解析人形机器人市场新趋势
文 | 互联网江湖,作者 | 刘致呈春晚带火了扭着赛博秧歌的宇树 H1 人形机器人,同时也带火了王兴兴以及整个人形机器人投资市场。
但说来也有意思,春晚上机器人歌舞表演并不算是什么稀奇节目。
现在的“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曾多次登上春晚。2019 年春晚深圳分会场,有 6 台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与明星演员一同表演歌舞《青春畅想》;2021 年春晚,优必选的“拓荒牛”四足机器人给众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优必选的机器人曾四次登上春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它却从未像今年的宇树科技那样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
这无疑让今年首次缺席春晚的优必选,有点难受。
原因是什么呢?或许与生不逢时有关系,也或许与优必选的战略转型有关系。
在之前的业绩说明会上,周剑表明:这个行业如今确实有些奇特。出现了众多跳舞、翻跟头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或许比较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或许对融资也较为有利。但坦诚地说,这种技术路线并非人形机器人要达成的路线,人类也不可能做出空翻过去把水拿过来递给他人的举动。
我们圈内有这样一句话,在硬件层面,如果把自由度降低了,同时身高也降低了,并且把(传感器)也去掉了,最终只是为了实现一个盲打或者盲跳,那这种做法就有点类似“耍流氓”……我觉得这是无法取代这个行业的。
不少投资者认为,周剑的此番言论,一方面不免有点暗指宇树科技,另一方面也有点像是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的那种艳羡之意。
但实际上,若将 2024 年财报结合起来看,这或许就是周剑和优必选在经历了现实与商业化的“洗礼”之后,对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出的最为真实的警示之语呢?
剖开“人形机器人第一股”,顶梁柱原来是小家电?
天眼查 APP 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优必选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其实现的营收为 13.05 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 23.7%。同时,毛利润从 2023 年的 3.33 亿元增加到了 3.74 亿元,同比增长了 12.4%。然而,对应的毛利率却从 31.5%下降到了 28.7%。
归母净利润为-11.24 亿元,2023 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2.34 亿元,与 2023 年相比,今年的同比亏损有所收窄。
整体而言,优必选至今尚未扭转持续亏损的经营现状。
优必选投资者关系负责人陈建泉对此表示:“我们现阶段追求的最重要目标并非盈亏平衡。更大的方向性(目标)是要让人形机器人从原本‘天上飘着’的状态转变为能够真正落地。”
那么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落地方面的表现,怎么样呢?
3 月 31 日的业绩交流会上,优必选的首席财务官兼董事会秘书张钜做出表示。他称公司去年人形机器人的收入约为 3500 万元。接着,陈建泉进行了表示。他说 2024 年交付的人形机器人是 10 台。
https://img0.baidu.com/it/u=2291287529,229748205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514
这一数据,与“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金字招牌相比,多少显得有些“名不副实”。 这一数据,和“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金字招牌对比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是“名不副实”的。 这一数据,相对于“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金字招牌而言,有那么一点“名不副实”。
今年 2 月份,宇树科技的 H1 和 G1 人形机器人在京东上开启了线上预售。这表明量产即将到来,也意味着后来者有可能居上。
最近有消息表明,2025 年,东风柳汽将会部署 20 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并且计划在上半年完成相关部署。另外,居然智家也打算在 2025 年底之前采购并部署 500 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同时对优必选的仿真人形机器人进行推广,在战略合作目标期内计划销售 10000 台。
上述意向最后能够实际落地的数量,现在来看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即便如此,在商业化方面,这对现在的优必选是一种极大的信心提振。
那么从财报来看,现在又是什么撑起了优必选的业绩表现呢?
2024 年按产品和服务收入划分,优必选营收占比最大的是“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其收入为 4.77 亿元,并且同比增长了 88.1%。其次是“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实现收入约 3.63 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为 4.6%。还有“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实现收入约 3.22 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为-17.5%。
同比增速最高的是“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增速为 126.1%。然而,其对应的营收规模仅为 1.41 亿元。
很明显,从收入规模和增速方面来看,现在“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的主要支柱是“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具体而言,包括智能猫砂盆、宠物理毛吸尘器、无边界智能割草机、泳池机器人、智能强吸扫地机等在内的一系列“小家电”产品。
当然,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还不明确的时候,优必选将小家电当作供血业务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不过需要留意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优必选的销售费用增长到了 5.239 亿元,其原因是广告及推广开支有所增加,这些开支主要用于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
同期,研发费用下滑到了 4.781 亿元。管理费用也有所下降,降至了 3.7 亿元。
投入费用占比结构是这样的,在以强科技而著称的机器人赛道中,乍一瞧,很容易让外界产生一种“不务主业”的感觉。
从时间线的角度来看,2020 年到 2022 年期间,优必选的研发费用在“三费”中所占比例是最高的。然而到了 2023 年,优必选的销售费用急剧增长到了 5.061 亿元,并且首次超过了研发费用的 4.905 亿元。
2023 年成功上市之后到现在,优必选在三费投入分配方面似乎有了转变?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就解释了优必选四次上春晚却不火的原因呢?这是否也解释了 2024 年人形机器人仅交付 10 台的原因呢?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我们解释,关键在于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展缓慢。因此,即便优必选想向资本市场讲述故事,投资者也需要看到一定的业绩支撑。更何况此前优必选的估值还很高,这些都是现在优必选不得不分心的原因。
事实确实如此。现在优必选不在乎盈亏平衡,然而,其资金状况能否撑到人形机器人科技突破和成本拐点的到来呢?
2024 年末时,优必选的货币资金是 12.24 亿元。其对应的短期借款为 7.934 亿元,长期借款为 7.086 亿元。
优必选营收增加了,同时其应收账款总额有所增加,并且坏账准备也有所增加。
同期,它的应收账款总额大概是 13.12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2.73%。它对应的坏账准备是 3.98 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了 69.3%。在其中,一年账龄以上的应收款大概为 5.96 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达到了 45.43%。
很明显,现在优必选的资金储备状况不太乐观。如果人形机器人长时间不能挑起大梁,并且消费级业务的坏账风险持续加剧,那么优必选将会面临较大的经营考验。
https://img2.baidu.com/it/u=3142553692,6283981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00
人形机器人,“火”在冰天雪地前?
其实现在在人形机器人或者说具身智能这个赛道上,呈现出了一种有点像两极分化的状况。
IT桔子数据显示,仅在 2025 年的前两个月,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完成了近 20 亿元的融资。这期间涉及 20 笔交易。该金额远超去年同期的 12 亿元。整个投资市场的情绪十分热烈。
但在另一边,金沙江创投的管理合伙人朱啸虎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说,他们的天使基金在过去的几年里投资了一些早期的具身智能项目。并且,在最近的几个月里,他们一直在进行退出操作。同时,他还提出疑问,谁会花费十几万去购买一个机器人来干这些活呢?
4 月初,估值超 200 亿的明星创企达闼机器人被突然爆出停摆。随即,公司董事长承认了“短期内遭遇资金流动性挑战”。
从表面来看,现在市场在争论的似乎是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事宜。然而,仔细加以思考后不难察觉,这实质上说的是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成本的问题。
当前阶段,不少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在 B 端找到了一些商业应用场景。这些场景包括工业零部件运输以及设备状态巡检等。例如去年,乐聚把第 100 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给了北汽越野车,它能够在柔性制造、狭窄多变空间等工业场景中发挥一定作用。
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焦继超在这方面透露,他与几家车厂沟通后发现,当人形机器人价格在 50 万元以下时,大部分企业有很大动力去购买一批产品。头部车企觉得人形机器人的效率现在暂时可能无法上流水线,但搬运分拣工作对效率要求不高,基本能达到人的 40%-50%,而未来的流水线要求会比较高。
很明显,人形机器人有商业想象力。前提是要足够有用,能提高效率、降本增效,或者能真正解决用户的其他实际痛点问题。
遗憾的是,焦继超预计,在确保成功率的前提下,希望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今年能够在各类搬运场景达到人类的 40%至 70%,而最难的动作则争取达到 35%至 40%的水平。
如果情况不理想,那么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要在短时间内走出困境,满足企业们的最低搬运需求,似乎存在着不确定性。
接着看成本和量产的相关事宜,倘若依据前面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销售数据进行计算,每台人形机器人的平均售价接近 600 万元,同时还无法完全满足用户们的各类需求。即便对于那些不缺资金的 B 端企业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难以接受的。
好在,优必选们在不断发力,vivo、华为和比亚迪们也在加码布局。于是,人形机器人的诸多关键部件,如高扭矩关节电机、谐波减速器等,逐渐有了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可能。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宇树科技的 G1 人形机器人的售价仅仅是 9.9 万元,H1 人形机器人的售价是 65 万元。优必选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发布了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它的售价也只有 29.9 万元,明显低于目前市面上同类产品 50 万以上的定价。
然而尴尬的情况出现了。尽管现在人形机器人的实战能力尚未提升起来,商业化场景也未充分展开,量产规模也还未形成,但随着机器人赛道变得拥挤,整个行业已经隐隐有了价格战的趋势。
优必选的创始人周剑在业绩说明会上表明:若 2025 年能有几百台乃至一千台交付落地,且能如预期般较为顺利,那么明年或许会有更大规模的量产。对于交付部署的具体数字,他不敢断言,但他心中的目标是 5000 到 10000 台。
整体表态,非常地保守谨慎。
去年年底,在该背景下,众擎机器人发布了新一代全开放通用的 PM01 人形机器人,并且喊出了“再次交个朋友,8.8 万一口价”的口号;同时,当前定价为 60 万的乐聚“夸父”机器人也表明,在未来三年内,其价格将降至十万级别,呈现出一副降价以换取规模的态势……
这样一来,优必选们以后要是想让人形机器人业务达到收支平衡,是不是就更难以实现了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