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孩子学习问题大揭秘:10大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全解析
感谢您对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的关注!若您还未关注,可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来关注我们。新学期开始了。很多家长又开始为孩子们身上的各种问题而烦恼。有的孩子虽然刻苦学习,但成绩却一直没有提高。有的孩子还没从假期的氛围中脱离出来,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玩。有的孩子做事吊儿郎当,学习成绩不稳定,忽上忽下。
小编给您总结一下,在这个学期里,您孩子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不会超出这 10 个。同时,小编还为您奉上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您可以拿走,不用感谢哦!
苦学无效型
孩子一直努力学习,然而效果却不明显。无效是学习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许多学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学习上,可是学习效果却不好,看上去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并非成正比。
这种现象若长时间未得到解决,会慢慢让原本勤奋刻苦的学生逐渐对自身失去信心,也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时间一长,他们就会从“不会学”转变为“不爱学”或者“厌学”。
事实上,真正影响学习效率的并非学习时间的长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少针对长、中、短期学习的周末计划,缺乏对学习时间进行精细管理。甚至正是由于不善于休息,不会做到劳逸结合,才导致了效率低下。
问题表现:
对知识生搬硬套,不能变通运用。
习惯进行机械记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不够重视。在课外投入了不少功夫,然而考试分数却始终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
原因分析:
这样的孩子往往有这样的特点。不信您可以对号入座。比如他们无计划,学习时盲目且漫无目的,没有详细的规划。他们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学到哪算哪。兴趣来了就学习,没了就不学习,想学什么就学习什么,完全没有计划。
不会安排时间,这会导致学习中出现问题。不会利用黄金时间,无法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资源。不会合理分配时间,不能让时间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不懂得劳逸结合,使得学习中存在过多的无效劳动。
小编支招: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计划,让学习目标变得清晰。同时,使学习时间有规律可循。掌握方法后,把握学习的黄金时段,合理且高效地利用时间,让时间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还要形成规律,固定学习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以获得高分的回报。
贪玩厌学型
孩子的天性是玩,然而孩子一直贪玩而不喜欢学习该怎么办呢?这样的孩子对学习往往只能维持三分钟热度,难以长久保持热情。例如,当遇到自己感兴趣且容易的学习内容时,就会学得很有劲头;而遇到不感兴趣且有难度的内容时,就会立刻失去耐心。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抱怨。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并不比其他孩子笨,只是缺乏耐性,在做事时总是刚开始时很积极,像虎头一样,但到最后却像蛇尾一样,常常半途而废。
问题表现:
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比如抖腿和转笔等。他们缺乏耐力和毅力,没办法静下心来写作业和学习,存在惰性,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欠缺。
原因分析: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且贪玩。孩子的意志未能从小得到锻炼,在学习时怕吃苦,总是希望能够投机取巧走捷径。他们缺乏自控力,容易被外界因素干扰。
小编支招:
树立榜样以学习,塑造典范来引导;开展兴趣教学,培养长久的学习热情;创设疑难情境,于磨砺中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粗心大意型
孩子很聪慧,然而在学习方面却显得粗心大意,该怎么办呢?有些家长时常会说:我的孩子挺机灵的,做什么都还行,就是有那么一点粗心。
学习不应有粗心马虎的态度,有不少学生因粗心马虎导致 1 分之差而错失了理想学校。粗心马虎,本质上是习惯养成方面的问题。
如果平时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考试时心里一紧张,粗心、马虎的问题就会加剧,考试分数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即便孩子再聪明,也会因粗心大意而丢分,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
问题表现:
写作、做题、阅读时马虎敷衍。平时写作业不认真,大错少犯,小错频出。考试时焦虑急躁,常漏题、做错题。做事缺乏计划性,学习时常想着其他事。
原因分析:
缺乏兴趣,会让责任心缺失。
小编支招:
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要做的事情有:激发其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定制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进行专项的注意力训练;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课业的责任感。
偏科型
https://img1.baidu.com/it/u=1808638182,200253892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5
孩子出现偏科现象该如何帮助他呢?有的孩子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的成绩特别好,而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有的孩子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的成绩只是一般,而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则较差。这种某一门或几门功课成绩与其他功课成绩差异较大的情况就可以称为“偏科”。
偏科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并不可怕。因为同学们对各门课程的兴趣不一样,投入的精力也不一样,所以各科的成绩难免会有差别。当这个差别比较大,并且被人察觉到的时候,就变成了偏科。
初中阶段容易出现偏科现象,这与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课程加重有关。学生若出现偏科,若未得到及时引导,就容易产生烦躁和厌倦情绪,进而对学习产生厌烦,还可能影响到其他学科。
问题表现:
一科成绩较为突出,而其他科目表现平平;文科或理科有突出表现,然而另一方面则相对较弱;存在一科较弱的情况,其余科目都比较强。
原因分析:
偏科的孩子,往往受老师的影响较为显著。此类孩子一旦失去对某一学科学好的信心,就会引发恶性循环。此外,家长的爱好以及职业差异也有诱发学生偏科的可能。还有学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会产生影响。
小编支招:
正确地认识障碍,将不愉悦的心理体验排解掉,把“弱科”的兴趣激发出来,对学习意志进行锻炼。把“强科”的长处发挥出来,用长处促进长处,用长处弥补短处。
盲目学习型
如何解决孩子盲目学习的问题呢?这类孩子通常是没有他人安排就会不知该如何是好的“乖孩子”,他们是从小在家长的权威之下成长起来的。
家长让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家长让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情况下学生从来不会有违反的可能。渐渐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规划自己的学习了,他们感觉学习仅仅就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而已。此类学生通常成绩还算可以,但是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却很困难。
问题表现:
课堂上不知该做何事,只是跟随他人进行学习。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缺乏自主意识,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制定计划,所以很少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致使孩子的自主意识缺失,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且消极的状态。
小编支招:
激发学习兴趣,重塑学习动力,培养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眼高手低型
孩子眼高手低的解决办法如下。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较为不错,在回答问题以及参与课堂讨论时,其思路看上去也挺清晰的。然而,一旦到了做题和考试的时候,不是会看漏解题条件,就是会看错题目要求;不是会写错小数点,就是会拼错单词。
结果是越怕做题,错误就越是层出不穷。
这种现象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作风不够精良。学生经常性地一做就错,这会严重打击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问题表现:
一看就觉得自己会,可一做题目就出错,考试成绩和自己预估的分数差距较大,搞不清楚到底错在哪里,常常莫名其妙地丢分、漏分。
原因分析:
做题时求快且粗心,错误率较高,思路受局限。面对难题时难以找到思路,容易陷入定式。做题只注重答案,不懂得分析和总结解题过程,也不善于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致使相同题目多次犯错。
小编支招:
认真且仔细,要重视做题的步骤,也要重视过程,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答案上,要掌握方法,提升解题的正确率,吸取过往的教训,避免再次犯错。
情绪波动型
教您如何控制孩子在学习上的情绪波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情绪波动这一问题。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难以自如地平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所以,一旦在学习方面遭遇挫折,那么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或者当某一阶段心情处于低潮状态时,学习成绩也会因此而起伏不定。
这类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良好,做练习时也能答得较好。然而,一到考试这个环节就会出现状况,考试成绩与他们自己预估的分数相差很大。实际上,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学习心理以及应试技巧方面。
问题表现:
兴趣和情绪容易发生变化,不喜欢在始终如一的环境里学习。考出高分后,就会骄傲自满;考出低分后,就会焦虑不安、感到自卑、陷入迷茫并自怨自艾,沉浸在学习失败的情绪里无法摆脱。
原因分析:
思想压力大,使得在考场上十分紧张,从而发挥失常。在考场上遇到生疏难题时束手无策,这显示出应变能力的缺失。学习心态不好,过于看重考试分数,遇到学习困难时不善于寻求帮助,总是自己陷入困境。
小编支招:
https://img2.baidu.com/it/u=1753976405,132463394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97
释放压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以稳定情绪,能够正常发挥知识水平。调整心态,积极去面对学习困境,把握节奏,从此便可告别学习疲劳和思想涣散。
思想涣散、上课走神型
如何防治孩子上课走神呢?听课对于学习而言是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
学校为每个学生每天规划了 6 至 8 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别的同学上课专心听讲时,而自己却在上课走神,这无疑会导致自己的学业落后。上课走神会造成知识的疏漏。
很多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是因为思想处于涣散状态,课堂上他们的注意力经常无法集中。这样的情况导致了他们出现基础薄弱、知识生疏等一系列学习方面的问题。
问题表现:
课上难以集中精力,时常开小差。在写作业时,常常会出现“神游”的情况。在课堂上,既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也不积极参与同学的讨论。
原因分析:
之前学过的知识未被充分消化,因此跟不上课堂的进度。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这使得思想变得涣散,容易受到外界的打扰。老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呆板且枯燥,这导致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点发生转移,从而无心听课。
小编支招:
生动地讲,巧妙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此吸引他们的学习好奇心,让学生能够专心听讲。老师一对一地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敢于提问。师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学生要重点记录,勤做笔记,从而不再开小差。
基础薄弱型
基础不好该如何提升呢?学习是一个持续且连贯的过程。每天的学习都要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每个科目的学习都更具有前后的连贯性。倘若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然会对下一个环节产生影响,进而致使学习节奏变得混乱,最终导致知识难以消化。
如果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而老师又开始讲新的知识,那么就自然会听不懂。这样一来,不懂的知识点就会越来越多,同时新的内容又不断地到来,于是就陷入了“一步慢就会导致步步慢”的这种恶性循环之中。
问题表现:
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背诵和记忆时错误率较高。上课时难以跟上老师的步伐,表面上好像听懂了,可过了几天一问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常常需要翻阅书籍来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在做题和考试时也不顺利,总是磕磕绊绊的。
原因分析:
没有预习的习惯,对于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完全不了解。这样在课堂上就只能被动地听课,课后也不会去巩固复习,对学过的知识难以消化吸收,从而使得基础越来越不牢固。同时,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这会导致学习基础越来越差。并且,不会运用学习工具,使得学习方式生硬、呆板,进而导致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
小编支招:
学会进行预习,要做到专心听讲,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趁着刚学完的热度立刻复习,以此来巩固已学的知识。认真完成作业,进行强化训练,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一步一步地取得成功。
10
思维呆板型
这样的孩子可能更多地是被动且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例如,他们的笔记记得很认真,老师讲什么就把什么记下来;规定要学什么,他们就做什么;规定要怎么做,他们就按照要求去做等等。
学习是有规律可循且有窍门可找的。如果缺乏思路,不善于思考,即便再埋头苦读,也会效果不佳,甚至徒劳无功。
问题表现:
背书时倾向于单纯地死记硬背,做题时思维较为单一,会刻意去钻研题目,死扣细节,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点,常常觉得自己学会了,然而一到考试就懵了。
原因分析:
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不会主动去思考。对于学习,只是知道结果而不明白原因。迷信书本,只依赖参考书、练习册和参考答案,缺乏自己思考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方式较为单一,无法从多个角度和全方位去思考问题。受到定式思维的限制,难以做到融会贯通以及举一反三。
小编支招:
主动进行思考,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拓宽思路,努力找到解题的突破点。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多问几个“为什么”。
来源 | 校长派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