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全媒体四大特征: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
国家领导人指出,全媒体在不断发展,其中出现了全程媒体这种形式,也出现了全息媒体,还有全员媒体以及全效媒体。如今信息无处不在,能够触及到各个方面,人人都在使用,这使得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媒体格局有所改变,传播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进而让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家领导人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科技的前沿高度,对现阶段媒体的特征进行了精辟的概括。这一概括同时也是对媒体融合发展方向的精准定位,更是对新闻舆论工作形势的精确论断。全媒体采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它会综合利用多种媒介形态。针对不同受众以及不同需求,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平台、载体来进行信息生产、信息传播和信息消费等全面应用,这就是当代媒体的一种形态,是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型的。
从时间方面来观察,全媒体具有全程媒体这一基本特征;从空间方面来观察,全媒体具有全息媒体这一基本特征;从主体方面来观察,全媒体具有全员媒体这一基本特征;从效能方面来观察,全媒体具有全效媒体这一基本特征。
https://img0.baidu.com/it/u=3541896181,115966428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0&h=500
信息传输技术飞速发展且移动网络技术迭代升级,这使得媒体基本能够同步记录和传输。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随时都在进行,从而实现了对信息或事件的全程记录,并且几乎能够同步传播。
由于物联网和多维成像等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大数据技术得到了应用,所以物理空间的智能仿真呈现度有了大幅提高,物理信息源的失真误差也大幅减少了。同时,对信息进行了标准化、数据化记录,能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再现。这样一来,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无处不在,几乎实现了信息或物体在空间的全方位呈现以及多角度同步传播。
手机等智能终端普及应用,使得媒体进入门槛大幅降低,参与主体明显增多。一元主导、强力引导的宣传舆论场转变为多元共治、柔性制衡的公众舆论广场。单向传播变为多向互动、同频共振。人人都能成为媒体,个个都拥有话筒,这成为了媒体生态和舆论场的现实场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几乎人人都会。新闻媒体内部也面临着随时要在现场、专业报道不能缺席的新要求。这呼唤涌现出更多全媒型、专家型记者,以更好地发挥引领主流舆论的作用,促进全民媒介素养的提高。
多种媒体载体和技术得到丰富应用,媒体能给受众带来更广泛的体验认识,也能释放更强大的效能,这样的媒体就是全效媒体。四是受众不同程度地参与、互动、联动,使得媒体传播效果比过去更全面,更有体验感,更有获得感。
认真学习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要科学地认识“四全”媒体的特征,并且努力去构建全媒体发展的格局,这至少需要把握以下这些要求。
https://img0.baidu.com/it/u=2166318934,79471009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1050
一是要把握趋势,适应形势。对信息技术时代的新兴媒体发展规律以及历来的新闻传播规律进行分析,能够看出媒体融合发展是不可争议的趋势,全媒体发展格局是必然的方向。我们要尊重规律,对科学技术引领媒体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深刻的把握。要深刻理解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内涵。需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提升新能力新本领。在工作中增强规律性,把握时代性,富有创造性。这样才能因势而谋划,应势而行动,顺势而作为,乘势而上升。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把内容作为根本、技术作为支撑这两个关键抓好。推动流程优化、平台再造、资源整合,让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实现共融互通,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和实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一是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回顾过去新闻舆论工作与媒体融合发展的历程,科学理论对融合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使得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和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实践能够让我们获得真知,我们需要顺应历史潮流,深刻领会科学理论对媒体发展的指引意义。要深刻理解“四全”媒体的特征以及它与全媒体整体的关系,对其内在机理进行辨析,以辩证的态度把握阶段性特征,持续完善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四全”特征是全媒体在时代发展下的产物,是当前全媒体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因为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媒体的形态和体裁不断涌现,所以全媒体的特征并非固定不变,仍在持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需要进一步深化。我们需要对其特征和作用有更深入的认知。全媒体一直在不断发展,这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以及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进一步促使我们增强适应新闻舆论工作巨大挑战的能力,同时也促使我们下大力气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增强我们的自觉性、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做出超越前人的成绩,需脚踏实地。要脚踏实地,就得研究科学规律。要研究科学规律,就要与时俱进。要与时俱进,就得抓住难得机遇。抓住难得机遇后,要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能提高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这些力后,能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三是提升自身本领,引领舆论主流。对于媒体融合发展以及新闻舆论工作而言,都一定要明晰并把握好手段与目的、战术与战略之间的关系。国家领导人高度概括的“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这是我们做好此类工作的根本遵循。党的声音需要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主流思想舆论要壮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要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基本特征。新闻媒体必须在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面传播中做到讲政治、导向、价值,在创新理念、形式、方法、手段、内容、体制、机制、业态、体裁等方面,既要尊重规律,又要用科学理论指引,既要追求创新发展的高线,又要遵守科学发展的底线,既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又要占领新兴舆论媒体阵地和国际传播的高地,以巩固党的宣传思想阵地。新闻管理单位需建立科学且高效的管理。要将服务的理念以及先进的理念融入到全程管理、全息管理、全员管理和全效管理当中。这样能让正能量得以充沛,主旋律能够昂扬,并且让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新闻舆论要实现有意义且有意思的传播,要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就一定要把握好新闻传播的规律,要适应融合发展的趋势,要创新传播的理念,要培育出创造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创业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色更加鲜明,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2019 年 4 月 8 日《学习时报》有一篇文章名为《如何理解“四全媒体”的内涵和意义?》,作者是中国记协国内工作部主任殷陆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