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混与插混车型对比:10万公里后使用成本、性能及维护保养全面解析
开了 10 万公里之后,进行了算账这一行为。在算账的过程中,发现“油混”和“插混”之间的差距是比较明显的。在当下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新能源汽车凭借节能以及环保等优势,逐步成为众多消费者在购车时的重要选择。其中,油电混合动力(即“油混”)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即“插混”)车型格外受关注。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常常会在这两种动力类型当中徘徊不定。那么,油混和插混到底有哪些区别呢?车辆行驶里程达到 10 万公里之后,它们在使用成本方面会有怎样的差距呢?在性能表现方面又会有怎样的差距呢?在维护保养方面又会有怎样的差距呢?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与数据,为您深入剖析这些差距。
一、油混与插混的技术原理差异
(一)油混技术解析
油混车型的核心是混合动力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传统燃油发动机、电动机、电池组以及动力控制系统等构成。在油混系统里,燃油发动机是主要的动力源,而电动机起到辅助的作用。当车辆处于不同的行驶工况时,系统会自动且智能地切换动力模式。车辆在启动、低速行驶以及怠速状态时,电动机能够单独运作,在这种情况下车辆能够达到零排放,并且因为电动机的扭矩输出特性,起步加速会比较轻快;而在高速行驶、急加速或者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燃油发动机开始参与工作,提供主要的动力,同时还可以给电池充电。这种协同工作的模式,使得油混车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燃油的消耗,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丰田普锐斯采用的是 THS 油电混合系统。这种系统借助行星齿轮结构,达成了发动机、电动机和发电机之间的动力分配以及协同工作。该系统技术成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用户。
(二)插混技术解析
插混车型配备了燃油发动机、电动机和电池组。插混的电池容量比油混车型大,还能通过外接电源充电。这让插混车型有了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一般在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之间。在纯电模式下,插混车型仅依靠电能驱动,可实现零排放出行,适合日常城市通勤等短距离出行场景。电池电量耗尽后,车辆会自动进行模式切换。它会切换至混合动力模式或纯燃油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燃油发动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源,而电动机则辅助工作。这样就能保证车辆能够正常行驶。
比亚迪唐 DM-i 是典型的插混车型。它搭载的 DM-i 超级混动技术,以电作为主要驱动方式,以油作为辅助驱动方式。凭借高效的混动架构和大容量电池,既实现了低油耗,又实现了长续航。在市场上,它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和销量。
二、10万公里使用成本对比
(一)能耗成本
1. 油混车型能耗成本
以一辆百公里综合油耗是 5L 的油混车型作例子。假定当前 92 号汽油的价格是 7 元每升。那么行驶 10 万公里的油耗是:÷100×5 = 5000L。总油费就是 5000×7 = 35000 元。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油混车型尽管在某些特定工况下能够依靠电动机来驱动,然而整体上还是以燃油发动机进行工作为主,所以油费成为了它的主要能耗成本。
2. 插混车型能耗成本
https://img2.baidu.com/it/u=1377900184,61081241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对于插混车型,若其纯电续航里程为 100 公里。在日常城市通勤时,每天行驶里程大概是 50 公里。一周的工作日按 5 天来算,每周行驶 250 公里。这样的情况下,只需每周充电 2 到 3 次,就能满足日常通勤需求。倘若家用电费是 0.5 元/度,车辆电耗为 15 度/百公里,那么每周的电费为 250 除以 100 再乘以 15 然后乘以 0.5,结果是 18.75 元。一个月(以 4 周来计算)的电费大概是 75 元。一年包含 12 个月,那么一年的电费是 900 元。在进行长途出行时,或者电池电量不足而切换到混动模式后,假如混动模式下每百公里的综合油耗是 4 升,长途行驶的里程占总里程的 30%,也就是 30000 公里,这部分的油费是 30000 除以 100 再乘以 4 然后乘以 7,结果为 8400 元。插混车型行驶 10 万公里,加上一年的电费 900 元,其能耗总成本约为(8400 + 900)乘以(除以 10000),结果为 93000 元,这里是按比例估算 10 万公里的成本。
由此可见,在能耗成本方面,插混车型若能充分运用其纯电续航里程,在城市日常通勤过程中,其能耗成本会比油混车型低很多;然而,倘若长途行驶较多,插混车型在混动模式下的能耗成本优势会有所降低,但总体而言仍有可能比油混车型低。
(二)保养成本
1. 油混车型保养成本
油混车型保留了传统燃油发动机,所以其保养项目和周期与传统燃油车大致相似。主要的保养项目有更换机油、机滤、空气滤清器、火花塞等,同时还要对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进行检查与维护。通常情况下,小保养(即更换机油、机滤等)的费用在 500 到 800 元左右,大保养(包含更多项目)的费用在 2000 到 3000 元左右。常规保养周期下,行驶 10 万公里大概要进行 10 次小保养。行驶 10 万公里大概要进行 3 到 4 次大保养。总保养成本大概是 10 乘以 600 元加上 3 乘以 2500 元,结果为 13500 元(此处取中间值进行估算)。此外,油混车型的电池组和电动机需要进行维护检查,且费用相对较低。一般每次检查费用在 200 到 300 元左右,10 万公里内检查次数按 5 次计算,那么费用约为 1500 元。所以,油混车型行驶 10 万公里的保养总成本约为 13500 元加上 1500 元,即 15000 元。
2. 插混车型保养成本
插混车型需对燃油发动机部分进行常规保养,此部分成本与油混车型相近。插混车型电池容量大且纯电行驶里程长,所以电池组的维护和潜在更换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多数插混车型的电池组有较长质保期(如 8 年 15 万公里等),然而质保期后若电池组出现故障或性能大幅下降,更换成本可能达数万元。在正常保养的情形下,除了发动机部分的保养开销外,插混车型还需对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动机等进行定时的检查与维护。这部分的费用每次大概在 300 元到 500 元之间。在 10 万公里以内,按 8 次来计算,费用大约是 3200 元。倘若在 10 万公里左右时,电池组出现了轻微的故障需要进行维修,其费用为 5000 元(此为预估的费用,实际情况会因车型以及故障的具体情形而有所不同)。插混车型行驶 10 万公里的保养总成本大概是 13500 元,另外还有 3200 元,以及 5000 元,三者相加为 21700 元。
从保养成本方面来说,油混车型的保养成本相对较为稳定且较低;插混车型在发动机保养上与油混车型相似,但由于电池组相关的维护以及潜在故障成本的存在,其保养总成本可能会比油混车型高。
三、性能表现差距
(一)动力性能
1. 油混车型动力性能
油混车型的动力输出主要依靠燃油发动机。电动机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在急加速以及其他需要高功率输出的情形下,油混车型的动力响应速度或许不如一些高性能的纯燃油车或者纯电动车。电动机能够在低速时提供即时扭矩,因此油混车型在起步和低速行驶时的动力表现较为平顺,加速感也比较轻快,在城市拥堵路况下驾驶体验较好。比如,本田雅阁锐混动在城市道路行驶时,电动机与发动机配合默契,动力输出呈现线性特点,驾驶起来较为轻松舒适。
2. 插混车型动力性能
https://img2.baidu.com/it/u=496491482,386478766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插混车型因电池容量较大且电动机功率相对较高,所以在纯电模式下能提供较强动力输出,其加速性能通常比油混车型好。在混动模式时,燃油发动机与电动机协同运作,可达成更强劲的动力爆发,能满足消费者对高性能的追求。沃尔沃 XC90 T8 插混版,其综合功率表现较为出色,扭矩表现也很优秀。在零百加速成绩方面,它在同级别车型里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在城市道路上行驶,还是在高速公路上疾驰,都能够为车辆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续航表现
1. 油混车型续航表现
也不存在续航焦虑的问题。
2. 插混车型续航表现
插混车型在油电皆满的状态下,综合续航里程能达到较长的程度,能够轻易超过 1000 公里。然而,一旦电池电量耗尽,仅依靠燃油发动机行驶,其续航里程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在某些插混车型里,处于纯燃油模式时,油耗可能会比较高。如果在长途旅行时找不到合适的充电设施,那么插混车型的优势就难以得到充分展现。甚至在后期使用中,还可能会面临较高的能耗成本。
四、环保效益比较
(一)油混车型环保效益
油混车型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燃油消耗以及尾气排放。在城市拥堵路况时,电动机开始介入,这样就减少了发动机的怠速时间和低速运行时间,进而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不过,因为油混车型主要是依靠燃油发动机来工作的,所以它的尾气排放依然没法和纯电动车或者插混车型在纯电模式下相提并论。相较于传统纯燃油车,油混车型的碳排放量一般能降低。降低的幅度在 15% - 30%左右。这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插混车型环保效益
插混车型在纯电模式下做到了零排放。尤其在城市日常通勤期间,能够大幅降低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起到改善作用。即便处于混动模式下,因为电动机的协同运作,其燃油消耗以及尾气排放都比传统燃油车要低。如果一年行驶 2 万公里,假设一辆传统燃油车百公里油耗是 8L,而插混车型在混动模式下百公里油耗为 5L。这样一来,插混车型一年可减少的燃油消耗为(8 - 5)×(20000÷100) = 600L,其相应减少的碳排放量也很可观。
综上所述,车辆行驶里程达到 10 万公里后,油混车型与插混车型在使用成本方面有明显差距,在性能表现方面也有明显差距,在环保效益方面同样有明显差距。消费者在购车时,要根据自己的日常出行需求来考虑,要根据自己的驾驶习惯来考虑,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考虑,还要根据自己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来考虑,综合这些因素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如果日常通勤的距离比较短,同时充电条件很便利,并且对动力性能以及环保效益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插混车型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要是经常需要进行长途出行,并且追求稳定的使用成本以及续航表现,油混车型就会更为适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