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23 22:19:46

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幕:文学拥抱时代 阅读照亮人生 助力书香京城建设

近日,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在北京市青年宫正式启幕。本届文学月是 2024 北京文化论坛的配套活动之一。其主题为“文学拥抱时代 阅读照亮人生”。它联动了京津冀三地,还首次设置了上海分会场。从即日起至 10 月中旬,这里将集中举办 60 余场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能进一步团结凝聚作家,推动精品创作,促进国际交流,深化全民阅读,从而助力“书香京城”的建设。开幕式现场举行了《我爱北京》2024 全球青少年征稿颁奖仪式。专业文艺批评刊物《北京文艺评论》在当日正式亮相并首发。

9 月 7 日,《我爱北京》2024 全球青少年征稿的颁奖仪式在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开幕式现场举办。(主办方提供了相关图片)

9 月 8 日,“新时代文艺:期刊的责任与想象力——第二届北京评论家论坛”在十月文学院举行。此论坛是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重点活动之一。它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并且由北京出版集团十月杂志社以及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基地承办。李敬泽等文艺界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参加论坛,北京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吴文学出席并致辞。《北京文艺评论》主编季亚娅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联袂担任论坛主持。本场论坛是《北京文艺评论》杂志创刊后的首次活动。其目的是对新时代文艺进行经验的回顾以及未来的展望。同时,还将就评论期刊怎样为新时代文艺赋予能量展开探讨。

https://img0.baidu.com/it/u=3647940121,203046265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175&h=500

“新时代文艺的相关活动现场,即第二届北京评论家论坛的现场(此为主办方提供的图片)。”

首发仪式现场举办过,《北京文艺评论》签约了 12 位评论家。张莉、叶立文、刘大先、杨庆祥、陈培浩、黄平、徐刚、岳雯、李静等 9 位评论家作为代表出席了签约仪式。《北京文艺评论》是北京出版集团主管、主办的文艺理论与批评类刊物,为双月刊。《十月》执行主编、评论家季亚娅担任创刊主编。刊物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北京文艺观察”在 2024 年元旦的时候率先开始推出了。它会持续推送当下文艺现场的最新风向。

吴文学在致辞时说,北京出版集团创办了《北京文艺评论》,其目的是建设中国特色文艺批评理论话语体系,并且在世界文艺理论与批评领域传达“中国声音”和“北京声音”。李敬泽是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他认为,在新时代文艺发展进程中,让文艺评论、文学评论成为具有推动作用的文化力量,这就是《北京文艺评论》办刊的最初想法。希望这份刊物既要关注当下,又要有大文化和大文艺的视野,然后基于此去观察新现象,提出新问题。

https://img2.baidu.com/it/u=2555976926,142331817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89

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孙郁,同时也是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基地的主任。他表示,《北京文艺评论》的诞生,给“文学批评”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大家能够一同探讨新时代文艺的发展动态,以及文艺批评期刊的发展情况。这些闪耀着智慧的思想,将会推动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进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剑澜以资深编辑的身份,提出了办好一本评论类刊物的六字希望。其一为“积极”,即要对当下热点话题积极应对;其二为“审慎”,意思是在紧跟浪潮的同时要警惕泡沫;其三为“深思”,也就是要洞察隐藏在热点问题背后的本质。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的执行主任张清华,同时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会长,他肯定了《北京文艺评论》的独特定位。他认为,一本好的杂志应当具备自己独特的氛围与气质,具有创造性,并且拥有塑造批评场域以及引领时代潮流的力量。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着重强调了立场的重要性。他表示,在对文艺现象发表看法时,不能仅有现场而缺失立场。不仅要看到表象,更要去挖掘表象或症候背后的脉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莉从自己阅读《北京文艺评论》创刊号的体验出发,尤其以其中谢冕的文章为例进行谈论,她认为文艺评论要做的是保持“现在进行时”。她觉得,《北京文艺评论》的出现会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新的气象,会展现出新的风采,还会带来新的问题意识。同时,她非常期望该刊物能够从学理和学术层面提出新的思考。

记者/何安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幕:文学拥抱时代 阅读照亮人生 助力书香京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