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新课标下生命科学教学实践与动物运动方式探究
1、《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的课标分析表明,动物的运动属于新课标中的生命科学部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要求意识到保护动物具有重要性。教材分析上一课探究了动物的应激反应,接着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动物的运动。这包括动物的运动方式、运动器官、运动快慢以及运动方式多样性这 4 个方面的内容。“活动准备”的背景图展示了长颈鹿悠闲地行走以及鸟儿自由地飞翔的场景,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探究兴趣:借助文本促使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动物运动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前对动物的运动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为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活动过程”包含 4 个活动:其一,动物是怎样进行运动的?其二,动物主要依靠哪些部位来运动?其三,举办动物运动会;其四,说一说,它们还能够怎样运动。第一个活动中,教材展示了 6 种学生较为熟悉的动物,分别是鱼、鸽子、企鹅、海龟、蜥蜴、马。这些动物涵盖了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不同类别,既有在水里游的,也有在地上跑的,还有在天上飞的。并且,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游泳、爬行、飞行、行走、奔跑等。这一活动具备 3 个目的。其一,促使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将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讲述出来;其二,让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把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描述;其三,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对动物的运动情况予以描述。
在图片旁边,教材展示了卡通形象模仿鸽子飞的样子,同时还有泡泡语“鸽子是这样飞的...”。这旨在提示学生,他们可以利用肢体动作来模仿动物的运动,并且可以说一说动物是怎样运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训练学生的模仿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加深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的认识。第二个活动中,教材展示了 4 种动物运动的图片。其中有鸭子在游泳,猎豹在奔跑,海鸥在飞行,螳螂在行走。这些图片涉及到动物的水中运动、地上运动和空中运动。重点在于突出了动物的运动器官。这一活动存在 3 个目的。其一,引导学生去思考那些利用不同器官运动的动物,它们的运动姿态究竟是怎样的。其二,加深学生对于动物运动器官的认识。其三,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器官相似的动物,以及它们的运动情况。关于第
三个活动中,教材展示了 3 种动物“赛跑”的情景。其中,乌龟朝着小鱼爬去,蜗牛朝着蔬菜爬去,小兔朝着胡萝卜爬去。泡泡语“想一想,谁跑得快”这一提示,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判断 3 种动物运动的快慢,并进行排序。此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从而发现不同动物运动的快慢可能存在差异。教材还给出了“探究技能”,即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列,也就是在进行排序。对于第四个活动,教材呈现了猴子爬树以及青蛙跳跃捕食的图片。活动中的要求“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这是在提示学生去思考除了特定的某种运动方式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的运动方式,从而加深学生对动物运动方式多样性的认知。泡泡语“青蛙不仅可以游泳,还能……”,它提供了一种描述动物多种运动方式的句式,以此来提示学生进行规范的表述,进而提高学生科学表述的能力。还有“拓展活动”。
https://img0.baidu.com/it/u=148245676,425276681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展示了松鼠寻找食物的图片,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如觅食等;展示了蜜蜂采蜜的图片,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如觅食等;展示了丹顶鹤求偶的图片,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如求偶等;展示了狮子捕食斑马的图片,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如捕食、逃生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从一年级起就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以及必要的科学素养,从而为五年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在科学课上,要多给予他们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和大家一同快乐学习,共同进步。本课借助有趣的实验活动,使学生知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明白动物主要依靠四肢、翅膀等进行运动。并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掌握排
探究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按照动物运动的快慢进行排序。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依据动物运动的快慢进行排序。
4. 给孩子们播放一个关于动物的视频,让他们边看边大声说出动物的名字。孩子们,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呀?像鱼、蜥蜴、螃蟹、羚羊、大象、狮子、毛毛虫、毛角豆芫菁、海鸥、老鹰这些动物,它们各自是怎样运动的呢?二、探究与实践活动一:动物是怎样运动的呢?孩子们,动物界要举办一个非常盛大的运动会,很多小动物都跑来报名参加啦。孩子们,你们能不能依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来进行选择呢?
选择一个最适合它的项目?需注意每个小动物只能填报一种项目哦!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小白板和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不同的小动物。把小动物都拿出来后,将它们分别放到白板表中适合它们的项目位置上。开始之前,老师想问大家该如何有序填报?是大家一起抢着放吗?不是的,要轮流填报!请小组长安排好顺序。现在开始!我要请一组同学上台。活动二:关于动物主要依靠哪些部位来运动。1. 小动物们都填好报名表了,比赛即将开始,选手们来到比赛场地,先要进行热身运动。那它们究竟靠哪些部位运动呢?现在我们进行小组合作,用铅笔画出它们的运动部位。要注意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找,小组内先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来画。2. 我们来看跑步比赛。
1. 运动会正式开始了,我们来到了田径比赛的现场。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有:乌龟、蜗牛和兔子。孩子们,你们能否说一说它们的比赛结果呢?兔子的速度最快,乌龟的速度相对较慢,蜗牛的速度最慢。如果我们要依据运动快慢对这三种动物进行排序,那么谁排第一,谁排第二,谁排第三呢?此时教师会出示比赛结果。出示探究技能:像这种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列的探究技能,就是在进行排序。除了按照运动快慢给动物排序之外,我们还能够用其他方法给动物排序吗?教师指导学生
https://img1.baidu.com/it/u=1830340322,115966677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8
2. 猴子究竟会不会游泳呢?下面我们来看这个视频。教师开始播放视频,视频中展示的是猴子在游泳。(青蛙具备游泳、爬行、跳跃、攀爬等多种运动方式。猴子则有跳跃、攀爬、行走、奔跑以及游泳等多种运动方式。)3.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拥有多种运动方式呢?(比如猎豹、麻雀、鸭子、鳄鱼等等。)总结:可以看出,同一种动物是有可能具备多种运动方式的。三、拓展与创新1.运动会圆满结束,动物们的体能都得到了提高。动物们通过运动会展现出了各自的能力。
为什么要运动?运动能帮助动物做些什么呢?需要完成实验手册的拓展探究部分。松鼠会寻找食物并且玩耍;蜜蜂会采集花粉和花蜜;丹顶鹤会求偶并且玩耍;狮子会捕猎,斑马会躲避敌害。动物的这些本领都是为了能更好地生存,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小视频。大自然环境复杂且多变,动物在进化历程中各自形成了独特的运动方式,包含飞行、游泳、行走、爬行等。动物通过运动能够建造栖息之地、寻觅食物、迁徙栖息地以及求偶等。可以明确,动物的生存与它们特有的运动息息相关。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身为高等动物的我们人类更应当多进行运动!四、回顾总结 1.说一说你的所得。课后作业评测练习(1)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其一,鸽子主要靠;其二,;其三,……
翅膀用于飞行。②每种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单一的,例如青蛙仅会跳跃。③蜥蜴的运动方式为爬行。(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①下列动物中()的运动方式是爬行。 A B C②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课后反思在讲述《动物的运动》一课时,我以动物运动会为情景,通过让学生填报项目,进行赛前热身活动,开展田径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先后探索了动物怎样运动以及靠什么运动。为什么要进行运动呢?精美的课件以及有趣的活动,将一年级的小豆豆们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了,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热烈且欢快!在进行教案设计的时候,起初我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乌龟、蜗牛、兔子的比赛改成了老鹰、鸽子、海鸥的飞行比赛。如此一来,孩子们便有可能给出不同的预测结果,接着老师出示速度数据,学生们再进行正确的排序。然而,在后续的讲解过程中
学生在三年级才接触到速度这一数学概念,而一年级孩子理解起来有难度。本环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排序这一探究技能,所以没必要给学生增添额外学习负担。因此,我将教学设计改回原来的乌龟、蜗牛、兔子比赛,并且引导学生在按速度排序之后,还能够按体重、大小、寿命等进行排序。让学生以最简单的方式掌握排序这一实验技能。同时,组里的老师在情感主题确立方面给出了意见。原本我确定的是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这一主题,然而此主题对于学生来说距离过远、过大。后来改成了生命在于运动,我们人类更应多运动这一主题。这样更改后,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更易于操作。这节课总体上较为成功,不过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最后进行总结的时候,倘若学生偏离了主题,我能够通过指向黑板来引导孩子回到正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