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轨道交通全面解读:R线与M线区别、地铁与轻轨差异及未来规划
济南即将迈入轨交时代,然而对于一些轨道交通的基础概念,市民却感到困惑。R 线和 M 线有哪些不同?都属于轨道交通,地铁与轻轨的区别是什么?车站该如何建设?未来会使用何种车辆?地铁施工采用何种方法?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记者带着大家最为关注的这些问题,对济南轨道交通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解读。M线是大运量市区线路,R线连接中心区与郊区
业内人士介绍,建设部在 2007 年 6 月 13 日颁发了《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车辆运输系统,它采用轨道结构来承重和导向。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会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这种交通方式以列车或单车的形式运送相当规模的客流量。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含 7 类。其中有地铁系统,它是一种大运量的轨道运输系统,采用钢轮钢轨体系,标准轨距为 1435 毫米,主要在城市地下空间修筑的隧道中运行,在条件允许时,也能在地上或高架桥上运行。还有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最高行车时速不应低于 60 公里。
轻轨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地铁也可以建在这些地方。划分轻轨和地铁的主要依据是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的大小。地铁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在 3 万至 7 万人次之间,轻轨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峰小时客流量在 1 万至 3 万人次之间。
近年来,轨道交通的方式划分在不断细化。轨道交通线路的名称变得越来越明晰,并且它们都有各自的代表字母,主要包括 R、M、L、S 等。
具体而言,R 线与 S 线指的是用于联系中心区和郊区各新城以及新镇的轨道交通线。R 线和 S 线的线路通常比较长。它们会构成快速轨道交通网络的骨架,给郊区与中心区之间提供快速的运输服务,并且一般会与重要的对外交通枢纽相连接。M 线和 L 线都属于市区线路,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其线路长度一般比 R 线要短。“M”是“METRO”的缩写,它能提供大运量的客运服务;“L”是“Light Rail”的缩写,它可以提供中运量的客运服务。
R线站点设置相对稀疏,M线站点设置较为稠密
根据最新规划,济南拥有 3 条 R 线、4 条 M 线以及 1 条城区环线。规划公布之后,有不少市民存在疑惑,他们想知道为何 R 线的站点布置数量这么少,同时 M 线和环线的站点布置数量却这么密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统计得知,R1 线的长度是 26.1 千米,从南至北一共设置了 11 处站点,每 2.4 千米才有一个站点。M1 线的长度约为 29.9 千米,总共设置了 24 个站点,平均每一公里多一点就有一个站点。
业内人士介绍,从站点的设置方面能够直接看出 R 线和 M 线定位的差异。R 线属于市域快线,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主城区与周边城区的连接。比如 R1 线需要沟通长清和主城区,按照远期规划,R2 线要连通章丘,R3 线要连通济阳。整个 R 线的走向较长,R 线所经过的有些地方开发强度还不是很大,没有足够的客流,所以站间距较大。
M 线与 R 线不同,M 线被定位为市区线。该负责人介绍,M 线的特点是运量大,主要是为市民提供方便。因为市区的开发强度很大,市区的人口密度也更大,所以在调研的基础上,M 线的站点间距设置得比较小,这样对整个城市发展和居民出行便利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沿线车站风貌统一,各站“和而不同”
https://img1.baidu.com/it/u=913481993,247010445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45&h=500
地铁的车站站台形式包含岛式、侧式和混合式等。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之间的是岛式站台,这种站台布置形式被称作岛式站台。拥有岛式站台的车站被称为岛式站台车站,它是一种常用的车站型式。
站台位于上、下行行车线路两侧的是侧式站台,这种站台布置形式被称为侧式站台。有侧式站台的车站叫做侧式站台车站,它是常用的一种车站型式。岛式站台及侧式站台同在一个车站内的是混合式车站,具有这种站台型式的车站被称为岛、侧混合式车站。
池东站位于 R1 线,它是三层的高架岛式车站。从功能方面来讲,最底层是设备层,这里主要放置着车辆设备、消防水池、消防泵房以及电缆夹层、车辆配电室等;第二层是站厅层,设有售票、检票、安全检查、自动服务设备和乘客服务中心,从车站外面有配套的步行梯和自动扶梯可以进入;第三层是站台层,也就是轨道和候车的区域,车辆会从这三层通过。车站的二层和三层之间有扶梯相连
齐鲁晚报记者观看车站的效果图后发现,站台的横截面呈六边形,并且屋顶向上收起。齐鲁晚报记者还了解到,整个 R1 线的全线车站风貌大致是统一的,它们既能够相互和谐,又具有自身的标志性,这样就能更好地诠释济南的城市特点以及地域文化。
(资料图)
R1、R2、R3采用B型车,每车可容纳200多人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5~2019 年)》表明,R1 线路采用 B 型车,6 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为 100~120 公里;R2 线路采用 B 型车,6 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为 100~120 公里;R3 线路采用 B 型车,6 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为 100~120 公里。在规划实施阶段,会进一步深化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国际标准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分为 A、B、C 三种型号。A 型列车宽度为 3 米,B 型列车宽度为 2.8 米,C 型列车宽度为 2.6 米。选用 A 型或 B 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被称为地铁,且采用 5 至 8 节编组列车。选用 C 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被称为轻轨,采用 2 至 4 节编组列车。列车的车型和编组决定了车轴重量以及站台长度。A型车是当下最高端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B 型车的造价小于 A 型车,其技术含量也低于 A 型车。C 型车的造价小于 A 型车,其技术含量也低于 A 型车。
一般在中等客流密度时会采用 B 型车。B 型车的车宽为 2.8 米,车高 3.8 米,车体有效长度 19.8 米。B 型车相较于 A 型车显得苗条小巧,其造价也比 A 型车便宜。
从载客量方面来看,B 型车带司机室的车能够容纳 230 人,而无司机室的车能够容纳 245 人。车厢的高度为 3 米 8,正因如此,无论乘客身高如何,乘坐起来都不会有压抑感。
R1 线初期安排的是 4 节编组且有 15 对;近期安排的是 4 节编组且有 20 对。随着人流量不断增加,到了远期能够增加到 6 节车厢。按照工作计划,远期车辆编组会提升到 6 节且有 20 对,同时还为增加到 30 对车辆预留了空间。
齐鲁晚报记者了解到,B 型车的设计时速为 100 公里。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车辆不会达到最高的设计时速。从各地的运行情况来看,通常其运行时速是 80 公里。
涨知识:轨道交通的施工方法
1,高架法
https://img0.baidu.com/it/u=2826186635,334247688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8
济南地铁 R1 线是济南最先开工的轨交线,整个轨交线包含高架段和地下段。高架段的施工原理和建设高架桥差不多。轨道高架类似于高架桥,在桥面下起支撑作用的大立柱叫墩柱。一根墩柱通常由 4 根或 6 根工程桩来支撑。
郊外地面价格不高,综合成本比建在地下低,所以大多建在地面。从地质方面来看,有些地质适合建地下铁路,而有些只能建在地面,其缺点是会占用一定的道路空间。
2,明挖法
明挖法是这样一种施工方法:先挖开地面,接着从上面往下面开挖土石方,一直挖到设计标高。然后,从基底开始由下往上进行施工,从而完成隧道的主体结构。最后,对基坑进行回填或者恢复地面。
各国地下铁道施工通常首选明挖法。在地面交通和环境允许的地方,一般会采用明挖法施工。浅埋地铁车站和区间隧道经常使用明挖法。明挖法施工技术简单、快速且经济,所以常被当作首选方案。然而,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例如会导致阻断交通的时间比较长。
3,盖挖法
在城市的繁忙地带修建地铁车站时,常常会占用道路从而对交通造成影响。如果地铁车站设在主干道上,同时交通又不能中断,并且还需要保证一定的交通流量要求,那么就可以选用盖挖法。
4,暗挖法:
暗挖法是一种施工方式,它不挖开地面,而是在地下挖洞。这种施工方式直接在土体内部进行开挖,无需从地面一直向下挖掘。它主要以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支护手段,对围岩进行加固,从而约束围岩的松弛和变形。同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能够指导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一些埋深很深的结构。
5,盾构法:
盾构法施工是用盾构机在地面以下暗挖隧道的施工方法。盾构机是能支承地层压力且可在地层中推进的活动钢筒结构。盾构机如同一条“钢铁蚯蚓”,它所经之处,就建成了一条长长的隧道。
盾构法除了进行竖井施工之外,其他施工作业都在地下开展。这样一来,既不会对地面交通造成影响,同时还能够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噪声以及振动方面的影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喻雯 蒋龙龙 实习生 宋雨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