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25 14:04:22

化学工业分类详解:从原料到产品形态的全面解析

化工生产技术

化学工业的分类

化学工业属于原材料工业,同时也属于加工工业。它既包含生产资料的生产,也包含生产资料的生产。它是一个涵盖多个行业、拥有多种品种的产业。

从化学工业使用的原料角度进行划分的话,有以下这些: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海洋化工;矿产化工;生物化工;林产化工;核化工;电化工等。

按产品用途和产品形态等进行划分,有国防化工(军事化工),还有环境化工,以及食品化工、日用化工、农用化工、能源化工、信息化工、材料化工、皮革化工、冶金化工、药物化工、硅酸盐化工、建筑化工等。

按照产品进行归类,包含以下类别:有无机化工;有有机化工;有高分子材料化工;有精细化工等。

按产品行业和工业规模划分如下:有硫酸;有硝酸;有无机酸;有纯碱;有氯碱;有无机盐;有基本有机原料;有化学肥料;有农药;有医药;有染料;有颜料;有涂料;有胶黏剂;有合成树脂;有化学纤维;有合成橡胶;有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有日用化学品;有表面活性剂;有化学试剂;有催化剂;有助剂;有陶瓷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水泥;有玻璃;有生物化工;有专用精细化学品;还有塑料加工、橡胶加工、化学矿冶炼、化工机械等。

按统计归属来划分,有基本化工原料这一大类;还有化肥;以及农药;还有医药;也有有机化学品;包含日用品化学品;有合成材料;有化纤;有橡胶制品;有塑料制品;还有专业化学品等大宗门类。

化学工业的行业特征

化学工业的行业范围很广,归纳它们的大体特征是:

发展和更新速度快

设备特殊,设备投资高、更新快

知识技术密集,投资和资金密集

能量消耗密集和物质消耗密集

有一定的规模效益

环境保护和防治要求及自动控制条件比较严格

“化工生产技术”的主要内容

化工生产技术本质上是一门研究化工产品的相关内容的学科。它研究化工产品的“技术”,也研究化工产品的“过程”,还研究化工产品的“方法”。这门技术能够用先进且经济的技术、过程和方法,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概括而言,化工生产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生产的工艺流程;二是生产的工艺操作控制条件以及技术管理控制;三是化工三废治理和安全、环保措施。

“化工生产技术”的研究方法

化工产品的数量数以百万计,若从大的类型划分,也能分成千百个类型。每个类型中的各个产品,其生产的方法、技术、流程以及设备都存在着千差万别。所以,我们无法去研究、介绍和熟悉每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而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来解析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这便是“化工生产技术”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

依据上述化工生产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任何一个复杂的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从技术工艺角度来看,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其一为工艺流程;其二为工艺操作参数;其三为三废治理。这三个部分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且相互联系。工艺流程主要体现的是设备或装置的流水线。每一个设备都必须有工艺操作参数条件作为其软件和核心。这意味着生产的工艺操作参数条件是灵魂,生产的工艺、设备流程是躯壳。三废治理是我们在研究灵魂和躯壳时必须铭记在心的一个“规矩”。有了这一纲领性认识,便有了化工生产技术研究的方法,也有了化工生产技术研究的思路,并且能够用这些方法和思路来指导实践。

“化工生产技术”课程的性质、任务

“化工生产技术”是应用化工技术等化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教材依据化工生产过程的内在关系、组织特点以及工艺规律,来阐述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按照化工过程的特点,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化工产品,对其工艺原理、生产方法、主要工艺条件以及典型反应设备的基本结构和操作进行介绍;将重点放在学习讨论化学反应部分的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反应设备的结构特点以及工艺流程等方面;对于物质和流量的回收及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等内容,给予适当的介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化工生产的原料以及主要的化工产品。能够了解不同类型化工生产技术的特点。可以熟悉典型化学品的特性、合成原理以及生产方法。能够理解化工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对生产的影响,以及典型化学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操作方法。能够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共性,包含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计算。具备化工生产的基本技能,以及分析和处理一般工艺问题的基本能力。学会如何将一个具备工艺条件的化学反应,经由工艺层面跨越到工程领域,进而转变为一个由具体生产设备构成的生产流程。

本教材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予以重视;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视;注重培养安全生产意识、经济技术观点、环境生态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从事化工生产,让其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化工职业素质打下基础。

化工生产工序

化工生产时会把若干个单元反应过程以及若干个化工单元操作,依据一定的规律组合成生产系统,而这个系统包含化学方面的加工工序以及物理方面的加工工序。

化学工序指的是通过化学的方法来改变物料化学性质的过程,此过程也被称作单元反应过程。化学反应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依据其共同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反应过程。比如:有磺化、硝化、氯化、酰化、烷基化、氧化、还原、裂解、缩合、水解等这些单元反应过程。

物理工序指的是仅仅改变物料物理性质,而不会改变其化学性质的操作过程,此过程也被称作化工单元操作。像流体的输送、传热、蒸馏、蒸发、干燥、结晶、萃取、吸收、吸附、过滤以及破碎等这些加工过程就属于物理工序。

化工生产过程组成

化工产品种类较为繁多,并且性质各不相同。不同的化学产品,其生产过程存在差异;同一产品,若原料路线和加工方法不同,其生产过程也会有不同之处。然而,一般而言,一个化工生产过程通常会包含:对原料进行净化和预处理,进行化学反应过程,对产品进行分离与提纯,以及对三废进行处理和综合利用等。

生产原料的准备(原料工序)

包含有进行反应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以及辅助材料的储存操作,还有净化操作、干燥操作、加压操作以及配制操作等。

反应过程(反应工序)

以化学反应为主,同时还包括反应条件的准备工作,比如要进行原料的混合,要对原料进行预热、汽化,还要对产物进行冷凝或冷却以及输送等操作。

产品的分离与提纯(分离工序)

反应后的物料由主产物、副产物以及未反应的原料构成混合物。在供需时,需将未反应的原料、溶剂以及主、副产物分离,然后对目的产物进行提纯精制。

综合利用(回收工序)

对催化剂进行分离提纯、精制处理以利回收使用。

三废处理(辅助工序)

化工生产过程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同时还会有废热产生,需要对废热进行回收利用。

化学生产主要产品

化工产品由原料经化学反应转变而成,因为化学反应具有多样性,所以化工产品也具有多样性。化工产品的种类众多,在此,根据化工产品的类属,给出了化工生产的主要产品。

无机化工主要产品

无机酸主要包含硫酸、硝酸、盐酸等;常用件类主要涵盖“两碱(纯碱和烧碱)”;化学肥料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等;也就是“三酸、两碱”与化学肥料。

无机盐的种类较为繁多。其中主要包含碳酸钙。还有硫酸铝。以及硝酸锌。再有硅酸钠。另外有高氯酸钾。以及重铬酸钾等。

工业气体包含二氧化硫。

元素化合物包含氧化物、过氧化物、卤化物、硫化物、碳化物、氰化物等;单质包含氧、硅、铝、铁、钾、钠、镁、磷、氟、溴、碘等。

基本有机化工主要产品

通用型化工产品以碳氧化物及其衍生物为主,像乙烯、丙乙烯、丁乙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也就是“三烯、三苯、乙炔、萘”)、合成气等。这些产品是以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能够生产出初步化学加工制造的有机化工基本产品。从这些基本产品出发,通过进一步的化学加工,能够生产出种类繁多、品种各异且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产品。比如醇、酚、醚、醛、酮、酸、酯、酐、酰胺、腈以及胺等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基本有机化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制造以下物品的原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涂料、黏合剂、精细化工产品及其中间体,同时也可以直接作为溶剂、吸收剂、萃取剂、冷冻剂、麻醉剂、消毒剂等。基本有机化工产品的用量较大,生产能力也很强。例如乙烯,在 2000 年,中国的年产量达到 470.0 万 t,消耗量为 1115.0 万 t。

高分子化工主要产品

高分子化工产品是通过聚合反应得到的。这类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很高。按用途来划分,有塑性产品、合成橡胶以及橡胶制品、合成纤维、涂料和黏合剂等。按功能划分,有通用高分子化工产品和特种高分子化工产品。

通用高分子化工产品产量较大且应用广泛。其中包括聚乙烯,它有着广泛的应用;聚丙烯也是如此,应用范围较广;聚氯乙烯同样产量大且应用广泛;聚苯乙烯亦是如此。还有涤纶,其产量较大且应用广泛;腈纶也是这样,应用广泛;锦纶同样如此。另外,丁苯橡胶产量较大且应用广泛;顺丁橡胶也是如此,应用广泛;异戊橡胶同样产量大且应用广泛;乙丙橡胶也不例外,应用广泛。

(4)精细化工主要产品

(5)生物化工主要产品

9.原料预处理的原则

(1)必须满足工艺要求

(2)简单可靠的预处理工艺

(3)充分利用反应和分离过程的余热及能量

(4)尽量不要产生新的污染,不要造成损失。

(5)尽量研究和采用先进技术

(6)投资节省,设备维护简便

(7)尽量有原料生产厂家精制

10.分离方法

(1)气体的产物

①气体的净制

②从气体产物中分离出要用的物质

液体产物的分离

①从液体产物中除去固体颗粒

②从不互溶的液体中除去其中一种液体

③溶液增浓

④将互溶的液体分离成不同组分

⑤将液体产物全部或部分变为固体

固体产物的分离

①固液分离

②固体的干燥

分离流程方案选择

明确分离目标

确定可行的分离方法

确定分离流程经验规则和注意事项

https://img2.baidu.com/it/u=1157673450,241273469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1800

反应产物中如果有固体物,不管这些固体物是目的产物还是废弃物,通常都需要率先将其分离出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管道设备被堵塞,以及流程不顺畅。

反应产物中对于目的产物,尤其是那些有害的物质,必须首先将其除去。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不能去考虑能量的利用是否合理,这是工艺所提出的要求。通常情况下,经济产品的收率是最为关键的,因为最终的产品能够带来最大的利润。绝对不能因为过于注重能量的“合理”,而导致产品的收率降低。

首先将反应产物中对后续工艺有害的物质分离出来。例如在精馏过程中,从能量方面进行考虑,应该按照挥发度从低到高依次取出,但有时高沸点物质会出现聚合、凝絮甚至较为黑脏的情况,此时也需要先将其分离出来。接着再进行降温操作,从低沸物到高沸物依次进行分离。第一步看似浪费了能量,但对整个流程和工艺是有利的。

尽量优先将产物中未反应的原料分离出来。如果原料很宝贵,就更应该使用循环数。

最难分离的组分或者要求特别高的产物,应当从分离系统中先选出粗产物,然后再设计精制分离方案。不要期望过早地将其分离出来,更不应该主张一次分离就能得到高纯产物。

尽量选用较为简单的分离方法,倘若能够用机械进行分离,那么就先采用机械法。通常的顺序是先使用机械法,接着使用物理法,然后使用物理化学法,最后使用化学法,从操作方面以及能量方面来看,这样的顺序都是合理的。

⑦一般情况下,或者先取出最少的组分,或者先取出最多的组分。

通常来讲,分离的流程有着先易后难的顺序,会先将容易除去的部分除去,也会先把容易拿到的部分拿到。

⑨尽量把多种杂质一次性除去,在研究从杂质中回收有用副产物。

化工三废的来源

化工生产的原料、中间体、半成品或成品。

①化学反应不完全

②原料不纯

③跑、冒、滴、漏

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

①燃料燃烧

②冷却水

③副反应

④反应的转化物和添加物

⑤分离过程

主要设备选择

反应器的选择

①反应动力学要求

②热量传递的要求

③质量传递过程与流体动力学过程的要求

④工程控制的要求

⑤机械工程要求

⑥技术经济管理的要求

精馏设备的选择

①能力大、效率高、结构简单

②可靠性好

③满足工艺要求

④塔板压力降要小

14.T90-2脱硫反应方程式

·脱H2S的化学吸收反应

·催化氧化析硫反应

·脱有机硫的化学吸收反应

·有机硫化物的催化氧化反应

·副反应

·若气体中含有HCN,则有如下反应:

15.交换工艺流程

最后送往变脱。分离后的气体送至压缩机三入(2#直接送大变压吸附)。

变换热水塔出口的热水,由热水泵进行加压,然后送往 F4。热水在 F4 与低变出口气体换热后,进入 F3。进入 F3 后,它吸收低变一段出口气体的部分热量,接着再进入 F2。进入 F2 后,它与热交 F1 出口气体换热,此时温度达到 150℃左右。最后,热水进入饱和塔顶部并喷淋而下,与半水煤气进行逆流接触,之后热水经过水封,回到热水塔,从而实现循环使用。

脱硫液在变脱塔内吸收 H2S 后,从塔底部流出。它经调节阀减压,到达氧化再生槽喷射器。负吸空气使得溶液得以再生。再生后的溶液通过液位调节器进入贫液槽。接着,经贫液泵送至变脱塔顶部。在变脱塔顶部,溶液与从塔底来的气体逆流接触吸收 H2S。吸收 H2S 后,溶液再从塔底流出。如此循环使用。

再生槽内的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硫泡沫会浮出液面。这些硫泡沫会通过溢流进入泡沫槽,然后由泡沫泵将其输送至半脱熔硫釜进行熔硫。

16.二氧化碳精脱硫工艺流程

CO2 气体从 CO2 压缩二出来后,依次通过顶部进入氧化铁脱硫槽,在这里脱去 CO2 气体中的 H2S,接着从底部出来进入水洗塔,气体经软水洗涤后进入加热器,与尿素来的 0.3MPa 蒸汽进行换热,使气体温度提升到 70℃~130℃,随后从顶部进入水解槽进一步反应,将 COS 转化为 H2S,从底部出来后进入冷却器,把气体温度降低至 35℃以下,再从顶部进入活性炭脱硫槽,最终脱除气体中的 H2S+COS+CS2,从底部出来后进入过滤器,分离气体中的粉尘和水分,最后送入 CO2 压缩三入。

17.循环水纤维过滤器流程

该设备具有这样的结构特点:在过滤器的滤层上端设置了能够改变纤维密度的调节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水是从上往下来通过滤层的。在这个时候,纤维密度调节装置会推动纤维向下运动。滤层被加压之后,其密度会逐渐增大,从而使得滤层沿水流动方向的截面逐渐变小,相应的滤层孔隙直径也会逐渐减小,这样就实现了深层过滤。当滤层被污染需要进行清洗再生时,清洗水是从下往上通过滤层的。这时,纤维密度调节装置会自动进行操作,将纤维滤层拉开,使其处于放松的状态,这样就能达到理想的清洗效果。

工艺指标

(1)变换部分

系统进口压力≤0.95MPa

蒸汽压力1.0~1.38MPa

变换炉触媒层温度根据其活性调整

中变炉触媒热点温度波动范围±10℃

低变炉触媒热点温度波动范围±10℃

低变进口气体温度≥160℃

中串低饱和塔出口煤气温度≥118℃

变换气中 CO 的含量(不进行联醇操作时)≤1.5%;(进行联醇操作时)则根据甲醇负荷来确定。

变换出口温度≤40℃

饱和热水塔总固体≤

变换F6的液位5%~45%

(2)变脱部分

系统进口压力≤0.85MPa

系统压差≤0.05MPa

贫液泵出口压力≥1.2MPa

在冬季,变换气温度需≤40℃,在夏季,变换气温度需≤50℃,同时脱硫液温度也需≤40℃。

变脱塔出口硫化氢含量≤10mg/Nm3

总碱28~40g/L

PH值8.5~8.9

悬浮硫≤1.0g/L

T90-230~50ppm

变脱塔液位30~80%

贫液槽30~80%

再生槽液位硫泡沫处于溢流状态

贫液泵电机电流≤289A

泡沫泵电机电流≤29.4A

(3)二氧化碳精脱硫部分

压力≤10MPa

空速1000~2000h-1

入口H2S≤50 g/m3出口H2S﹤0.05 g/m3

温度5~80℃

(4)纤维过滤器

https://img0.baidu.com/it/u=490791546,63662481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处理水的量为每小时 210 吨,旁路过滤的最大操作压力不超过 0.6 兆帕,在使用时进出口的压差小于 0.2 兆帕。

清洗空气压0.05~0.1MPa

反洗时间20~40min/次

化工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的确定

温度

①反应方程和化学平衡

②反应特性

③温度的限制条件

压力

①反应方程和化学平衡

②反应速率

③后续分离系统的要求

④压力的限制因素

原料配比

①某一反应物要求有很高的转化率可提高其反应速率

②反应物和产物分离

③分离循环费用

反应时间和转化率

①转化率和所需反应时间的关系。

②各种转化率下的产品分布

③计算产品和原料分离回收所需的各种物性数据。

④各种物料主、副产品和公用工程的价格。

⑤反应系统和分离系统的设备价格。

⑥反应时间和化学平衡的关系。

⑦反应时间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⑧回收的物能消耗。

催化剂

合成氨工艺操作条件

氨合成催化剂

①催化剂组成

②催化剂的还原和活性保持

温度

压力

空间速率

合成塔进口气体组成

21.合成尿素总反应式

由液氨与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合成尿素的总反应式为:

氨气(液)与二氧化碳(气)反应,生成尿素(液)、水(液)并放出热量 Q,反应式为 2NH3(液)+CO2(气)CO(NH2)2(液)+H2O(液)+Q

这是一个可逆的放热反应

22.合成尿素的两个步骤

合成尿素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由氨与二氧化碳生成中间产物甲铵,其反应式为:

2NH3(液)+CO2(气) (液) +Q1

第二步会生成尿素,这是由甲铵脱水而形成的,其反应式为(合成尿素过程中的控制反应):

(液) CO(NH2)2(液)+H2O(液)-Q2

23.使甲铵液处于液相状态的条件

使甲铵液处于液相状态的条件:

·温度必须高于甲铵液熔点(154℃);

·压力必须高于甲铵液平衡压力。

24.尿素反应进行程度的表示方法

用尿素的产率来表示尿素的反应进行程度。因为在尿素的生产过程中都采用过剩氨,所以会用二氧化碳转化率(XCO2)来表示尿素的产率。

转化成尿素的 CO2 反应液中,尿素的重量%乘以 0.733 后,再乘以总量中尿素的重量%乘以 0.733 ,然后加上 CO2 的重量%

25.反应温度对二氧化碳转化率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二氧化碳转化率有影响。二氧化碳平衡转化率会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在 190 至 200℃之间,会出现一个最高值。之后,二氧化碳平衡转化率会随着反应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因为甲铵脱水生成尿素的反应是合成尿素过程的控制反应,且此反应吸热,所以提高反应温度对生成尿素有利。然而,二氧化碳平衡转化率在 190 至 200℃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甲铵离解平衡常数上升,在尿素合成反应中起主导作用,使得甲铵的平衡浓度下降,从而导致合成效率下降。

26.氨碳比对二氧化碳转化率的影响

水碳比一定时,氨碳比与二氧化碳转化率的关系:氨碳比越高,二氧化碳转化率会增加;氨碳比为 2 时,XCO2 为 40%;氨碳比为 3 时,XCO2 为 54%;氨碳比为 4 时,XCO2 为 67.5%。

27.水碳比对二氧化碳转化率的影响

水的增加会使生成物的浓度上升,这对尿素的生成是不利的。所以水碳比提高了,CO2 的转化率就会下降;在尿素生产期间,水碳比(H2O/CO2)每增加 0.1,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就会降低 1%。

28.压力对二氧化碳转化率的影响

压力对二氧化碳转化率的影响如下:在合成尿素时,压力并非一个独立的变数,而是依赖于温度、氨碳比以及水碳比。合成尿素的操作压力通常比平衡压力稍高一些。平衡压力指的是反应达到气液相之间的物理平衡且也达到了化学平衡时,该物系所具有的压力。操作压力低于平衡压力时,氨会从液相中逸出,这样就会使液相中过剩氨降低。同时,还会使甲铵分解,进而降低了 CO2 转化率。

29.影响合成尿素的反应速度的因素

合成尿素的反应速度常常用单位时间内能够达到的 CO2 转化率来表示,这里的反应速度也就是尿素生成速度。其影响因素有以下这些:

温度会产生影响:在大多数温度的情况下,当反应时间相同时,随着温度不断上升,CO2 的转化率也会随之上升。而当温度超过 200℃之后,反应的速度会逐渐变慢,此时 CO2 的转化率反而会下降。

并且,在相同温度下,存在过剩氨时,CO2 转化率也较高。

- 所以,在直径大、高径比小的合成塔中,必须考虑防止返混现象。为防止返混现象,通常在合成塔内安装若干筛板。物料经过筛板时,因为断面缩小,流速就会加大,这使得湍动状态得以增加,氨和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也随之增加,反应速度加快。所以,增加了筛板之后,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得到了提高。

30.合成尿素工艺条件的选择

合成塔操作的主要工艺指标包含以下方面:一是压力;二是温度;三是进料物料中的氨碳比;四是进料物料中的水碳比等。

操作压力的选择是以合成塔顶物料平衡压力为基准。操作压力要高于平衡压力的 20%。这个压力范围是 196 到 200kg/cm2。

合成塔温度的选择主要考虑材料的耐腐蚀能力。在加氧的情况下,其操作温度为 185~190℃。

氨碳比的选择需要考虑循环回收系统设备的大小以及合成塔在最佳温度下的自热平衡。通常情况下,氨碳比会选择在 3.4 到 4.2 这个范围之间。

水碳比方面:进入合成塔的水碳比由回收甲铵液带入的水量所决定。水碳比升高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会下降。如果水碳比控制得不好,就会在操作中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通常,水碳比会选择在 0.5 至 0.75 这个范围。

1.8合成塔原始开车要升压到80~100kg/cm2的原因

投料时塔内温度为 150℃,纯甲铵在 150℃时的离解压力约是 70 个大气压。为避免甲铵液分解,需让合成塔的实际操作压力大于甲铵液的离解压力,所以投料前合成塔要升压至 80~100kg/cm2。合成塔原始开车投料前,需要升温至 150℃,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液氨与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从而得到液态甲铵;同时需要升压至 80~100kg/cm2,其目的是使液态甲铵不会分解。

31..中压分解吸收原理

尿素合成反应液中,未反应的氨与二氧化碳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过剩氨,另一部分是未转化为尿素的氨基甲酸铵。二氧化碳的溶解以及氨的溶解,属于放热且体积缩小的过程。因此,当温度升高且压力下降时,溶解度会减小。所以对合成反应液进行降压处理以及加热处理,这样有利于将游离氨和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且减压和加压这两种操作也有利于甲铵的分解。一段分解气用稀氨水和二甲液来吸收,能冷凝出氨基甲酸铵和气氨。从吸收原理方面来看,提高压力有利于吸收的进行以及气氨的冷凝,然而却不利于一段的分解。中压压力选择需要考虑气氨在氨冷凝器冷凝的情况,并且要与一段分解压力相适应。

32.从甲铵液中分离未转化物的方法

合成塔出来的合成液里有未转化成尿素的甲铵以及过剩氨。甲铵的生成反应会放热且使体积减少。倘若减压,那么加热合成液中未转化的甲铵,它就会向分解成气体氨和二氧化碳的方向发展。降低压力的同时提高溶液的温度,溶液中氨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会大幅降低。从合成液中分离出转化物的操作需采用减压加热。这样做有利于甲铵的分解。同时,也有利于将溶解在合成液中的过剩氨和二氧化碳气体蒸馏出来。

33.分解温度对甲铵分解率和氨的蒸出率的影响

在中压分解系统里,甲铵分解率随着温度上升的速度比总氨蒸出率随着温度上升的速度要快。因为合成液中的过剩氨是以物理性溶解的方式存在,而甲铵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合成液中。合成塔减压后,过剩氨即便温度很低也能大量蒸出,这表明过剩氨的蒸出率受压力的影响比受温度的影响更大。甲铵会分解,当温度达到甲铵在该压力下的离解温度时,甲铵就会大量分解。若压力低,即便未达到甲铵分解温度,甲铵分解量也少。这显示出甲铵的分解率受温度的影响比受压力的影响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化学工业分类详解:从原料到产品形态的全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