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生存实录: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的生活现状调查
外卖骑手为你我送餐,那么他们究竟在哪里吃饭呢?近年来,平台经济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开始尝试在平台上谋生。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属于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数量有了大幅的增加。他们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人们只需动动指尖、足不出户,就能够坐享诸多服务。
这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大城市忙碌地奔波着。我们不禁开始思考,那些背井离乡的他们生活得怎么样呢?他们为我们送餐,那他们自己在哪里吃饭呢?他们帮我们把东西配送到家,那他们的家又在何处呢?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城市里打拼,要是生病了或者受伤了该怎么办呢?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分别在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南京、武汉、长沙、郑州等地进行走访。他们走访了数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去探寻这些劳动者如何就餐、居住以及就医。从今天开始,本版将推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生存实录》系列报道,希望大家予以关注。期望在城市中努力奋斗的他们都能够得到温柔的对待。
——编者
接单,他们在餐点时穿梭于大街小巷;取餐,他们在楼宇之间奔忙;送餐,他们争分夺秒地为人们送去热气腾腾的餐食,外卖骑手是一个与“餐”打交道的职业。
他们在哪里吃饭呢?《工人日报》的记者分别在北京、深圳、成都等地展开实地探访,去了解外卖骑手的生活,感受送餐途中的各种滋味……
北京骑手:
便宜的饭馆不好找,等单时路边吃
9 月 24 日 10 点,北京正下着连绵的雨。北三环环球贸易中心旁的街道上,韩雷强完成了早餐时段的外卖派送工作。他将电动车停在路边,打算吃早饭。趁着雨势逐渐变小,他迅速拿出一杯豆浆,仰起头快速地喝着。热腾腾的蒸汽使得他的眼镜上蒙上了一层雾。因为喝得比较急,豆浆溅到了他的雨衣上。他顾不得太多,一边喝着豆浆,一边拿出两个烧饼来充饥。
这顿早饭,花了9.5元。
北京规模很大,要找到便宜的饭馆不太容易,并且离接单以及送餐的地点都比较远。韩雷强当了 6 年的骑手,近期因为单价下降,他从早餐开始就接单了。在和记者说话的过程中,新单派了过来,他迅速把大半个烧饼塞进嘴里,然后就飞驰而去。
13 点 30 分,与韩雷强一同跑和平里片区的孟军正准备结束工作去吃饭,此时突然接到了顾客的电话,电话中说送来的面条只有汤,却没有面。他立刻联系了商家,接着又送了一份面条过去。14 点 30 分,由于派单减少了,他有了空闲时间来考虑自己的午饭。在一家连锁快餐店,他点了一份酸菜鱼,骑手给出的优惠价是 11.5 元,并且米饭可以续加,能够管饱。
https://img1.baidu.com/it/u=3643107287,197451401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68&h=500
记者在北京进行走访后发现,有不少外卖骑手因为“没时间,怕耽误接单”的原因,没有时间吃早饭。对于午饭和晚饭,即便他们会吃饭,也只能选择在不同的时间就餐。在就餐地点方面,骑手们没有固定的地方可以就餐,除了那些有优惠套餐的商家以及价格低廉的小店之外,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路边吃外卖。
热门商圈的外卖骑手们对此感受深刻。一些骑手为了多接单,甚至在吃饭的时候都盯着手机。负责金融街片区的骑手庞庆隆做骑手还不到 1 年,但已经多次进入骑手跑单量排行榜的前列。8 月份他一共配送了 2585 单,跑单量在所在片区排第 3 名。
20 点 45 分,晚高峰结束了。庞庆隆来到西单一家商场的楼下。他说:“这附近的物价都比较高,这家商场还算相对平价的。”接着,他摘下头盔,点了一份牛肉面。这对他来说,是一天中难得的放松时刻。距离他吃早餐,已经过去了将近 12 小时。记者发现,此时已经过了订餐的高峰期,很多骑手在这儿进进出出。
深圳骑手:
随时等待接单、吃饭不敢跑远
9 月 24 日 13 点 30 分,在深圳市龙岗区的一处写字楼旁。白领们匆匆吃完午餐后返回办公室。外卖骑手陈佐接到了一份订单,需要从龙华区民治街道送到龙岗区坂田街道,距离是 4 公里,全程规定时间为半小时。陈佐紧赶慢赶,终于在规定时间内送完了单。此时他已经饥肠辘辘,于是在路边的快餐店里解决了午餐。
我每天从 7 点开始进行送餐工作。到 13 点 30 分的时候,我会停下工作去吃午餐。当天,陈佐点了两个荤菜和两个素菜,一共花费 13 元,并且米饭可以随意吃。他端着菜盘坐下,都没有来得及取下头盔,就先嘬了一口汤,然后便快速地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陈佐之所以选择自选快餐,一方面是因为它比较实惠,另一方面是因为可以快速就餐。
陈佐在龙华区已经送餐 3 年了,每天要送将近 40 单。有时候还没到 12 点,他就已经饿得受不了了,于是跟站长打个招呼,然后赶紧去找一家快餐店吃饭。他说这种情况下要快点吃,不敢耽误太多时间,一有订单就得赶紧出发。
龙华区的大型商超壹方天地是外卖骑手扎堆等待订单的地方。平日里,他们大多会捧着手机,跨坐在电动车上。他们会时不时聊上两句,而更多的时候是在留意着手机中是否有接单提醒。
壹方天地有很多餐饮门店。骑手方立文每天的单有一半是从这里取餐的。平常吃饭时,他不敢跑远,通常会选择附近价格便宜的地方。因为喜欢吃面食,方立文常常去一家牛肉面馆,那里一碗面大概 10 元。有时候,他会到商超里点一份面食来改善伙食,不过价格变成了原来的两倍。
南山区和福田区的高楼比龙华区多。并且,南山区和福田区的骑手用餐成本要比龙华区更高。9 月 22 日午后,记者在此地进行走访,看到了许多刚刚送完餐的外卖骑手在小餐馆里就餐。一位外卖骑手告知记者,附近存在几家公益性食堂。骑手在这些食堂就餐能够享受优惠价格。然而,食堂的运营时间通常是从 11 点 30 分到 13 点 30 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正忙于送餐工作,没有时间前往食堂用餐。因此,他期望食堂能够延长就餐时间。
成都骑手:
15点才吃上午饭
https://img2.baidu.com/it/u=3947704489,217701837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67
15 点时我要去晶融汇吃饭,咱们就在那里碰面。电话那头,赵明阳和记者简单约定了受访的时间与地点,随后便继续投身到紧张的送餐工作里。对于外卖骑手来说,时间有着重要的价值,就如同金钱一般。通常是过了饭点之后,他们才能够有时间去吃饭。
在美食之都成都,外卖送餐行业的活跃度是比较高的。赵明阳的业务片区涵盖了春熙路附近以及以太古里为中心的 5 公里范围。这个区域是成都最为繁华的商圈。在成为外卖骑手的这两年时间里,他围绕着这个“圈”,一共完成了 19480 个订单,累计的里程达到了 29839 公里。
记者跟随赵明阳抵达了晶融汇购物中心。自动门缓缓打开,工作人员热情地打着招呼。赵明阳点头回应,还笑着对记者讲:“咱们都是老朋友啦,每个月我大概有 25 天在这儿吃饭。”
“在这里送餐、用餐,业务量和收入一定很可观吧?”记者问道。
赵明阳介绍,他业绩最好的一天能够跑 80 多单,并且工作 12 个小时,收入大概 400 元,然而这种情况极为少见。他还说,春熙路附近骑手数量较多,尽管点餐的量比较大,但是优势并不突出。通常情况下,大家的月收入在 6000 元左右,只有少数骑手的月收入能够超过 10000 元。
赵明阳带着记者来到了用餐点,这用餐点是一家连锁自助快餐厅。这家餐厅宽敞明亮,环境十分整洁,菜品也很丰富。
早已过了用餐时间,所以顾客稀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几位聚在这里吃饭的外卖骑手就格外显眼。赵明阳选了 3 份炒菜,经过称重后花费了 10 元,这里的米饭不限量,饮料还可以免费畅饮。
原来,为了保障全时段的外卖配送,送餐平台给骑手实行了轮时值班制度。这一制度使得很多骑手无法按时吃饭。一些平台的合作商家主动为骑手们提供了用餐折扣以及休息场所。赵明阳表示,如今有类似优惠的餐饮店数量还很多。
送餐是很辛苦的,然而我们也时常能收获温暖。赵明阳介绍道,现在平台公司对骑手的职业健康越来越重视了,工会部门也为他们搭建了户外休息的驿站。他和同事们越发感觉骑手的职业行头十分耀眼。为了在送餐时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些送餐员还把马尾辫和可爱的触角粘在安全帽上。
我对这份工作甚是喜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奔波着,看着人群热闹非凡,车辆川流不息,每一天都洋溢着活力!为了工作的便利,赵明阳与两个同事在春熙路附近合租了一套老旧的房子。他们并不奢望能在繁华的都市购置房产,然而却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奋力拼搏、努力闯荡。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本报记者 王宇 刘友婷 李娜 本报通讯员 马大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