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4-26 11:28:37

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与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就业方向包括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探索。

我国加入 WTO 后,各个领域相继开放。各行各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就业涵盖了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单证员、外销员等多种岗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是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并且对语言能力有较高要求。这些因素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本专业人才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和作用。高职院校的国贸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息息相关。不同的课程设置能够展现出学校不同的人才培养类型和规格,并且对人才培养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在整个教学系统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相应地,课程资源建设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关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问题的研究,能够帮助高职院校依据外贸工作的实际需求,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有效的设计与实施,进而提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课程教学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课程教学资源的概念。从国内研究现状而言,课程资源包含多层含义。它作为教育资源,指的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其中包括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力,像教材,还有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里的那些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多种资源。立足于课程实施层面而言,课程资源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用于对学生进行学校教育的所有素材,也就是那些具有教育价值,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者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按存在形式划分,有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也有物质形态资源和精神形态资源等。

课程资源分类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说明了课程资源存在着不同的种类,也说明了课程资源有着不同的存在方式和范围。更进一步地,它证明了课程资源在开发与利用方面是丰富多样的,同时也具有灵活性。

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的原则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就业岗位较多,且这些岗位都以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作为主线。根据“基于工作工程”的课程开发原则,对于不同业务环节所设定的工作岗位,学校一般会开设以下课程:“国际商务会展”;“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单证”;“国际商务跟单”;“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国际结算”;“外贸函电”。在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察觉到这些课程能够依据相同的教学情境,运用相同的载体。基于此,我们依照整合性原则,对教学资源进行综合性且系统化的设计。国际贸易实务的各门核心课程都要求学生去扮演进出口业务里的不同当事人,然后进行模拟性的操作。学生要分别扮演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相关金融部门人员以及政府部门人员。通过这样的扮演,他们能够熟悉并掌握各种业务技巧。同时,也能体会到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还能掌握国际贸易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方式。整合课程资源,一方面有利于专业课程学习的连续性,方便实施和评价;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课程资源建设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一线工作。他们的工作环境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能够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必须体现实践性。我们发现,学生对理论教学环节的兴趣不浓厚,他们更希望参与模拟业务操作,亲自体验国际贸易环境的多变性,在风险中释放自己的激情。学生通过实践,能够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思维方式,也能了解相应的具体工作以及互动关系。同时,学生还能掌握利用网络资源去寻找有利信息的基本技巧,进而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如此一来,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开放性原则体现在从事国际贸易方面。虽然有大量相关的贸易操作公约可供遵循,然而在具体业务中,所涉及的细节常常是公约和法律难以涵盖到的。所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呈现出典型的开放性特点。只有通过在实践中反复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巧,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它们。以国际商务洽谈为例,通常包含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这四个环节。发盘和接受是达成交易不可或缺的两个法律步骤,从字面和其含义来看,似乎并不困难,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并非如此容易。外贸一线专家着重指出,在现实里,交易的达成往往需要历经多次的发盘和还盘。学生们在“外贸函电”等课程以及“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中,需要经过多次实践且反复实践,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一过程的应用技巧。在教学资源建设期间,我们把资源来源拓展到网络论坛和时事媒体,把最新的实务、视角以及案例展示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真实的环境,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方法能力。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索

课堂教学资源包含教材、纸质单据以及多媒体课件等。这些资源主要是在校内课堂上被使用。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接着由教师和学生自己选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交易项目。指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不同的当事人,学生依据教学要求,决定成交条件并拟订合同等,进行一系列国际贸易程序和步骤的实际操作,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模拟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课题训练,学生能逐步熟悉并掌握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运用知识。这种教学资源具有简便易用的特点,也能节省时间,还比较经济。然而,它的现场氛围并不浓厚,真实性也不是很好。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发展迅速,电子商务日益普及,给国际贸易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网上国际贸易已成为现实。目前,许多网站开设了“模拟国际贸易”,这为我们组建“国际贸易”教学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环境。在网上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里,贸易当事人不用出门就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网上模拟贸易不但具有快捷、完备且全面的特点,还具有真实、方便的特点,很受学生欢迎。学校只要开通宽带网和校园局域网,就能很方便地利用网络虚拟“国际贸易”的教学资源。

企业拥有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是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来开展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并且,企业教学资源被用于现场教学,会去到外贸口岸的现场进行“业务实战”。企业教学资源由教师与外贸专业人员共同开发,依据实际的国际贸易业务,编制出类似的交易案例,进行签订合同、报关、报验等实践操作,接着由口岸专业人员和教师联合开展现场指导与评议。这种企业教学资源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直观性,效果也更为显著。

总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有典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需紧密结合外贸实务需求,把教学资源建设为实用且有趣的体验素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必需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为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入WTO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与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