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7 天前

青海玉树藏族孩子北京行:40颗高原种子在首都的成长与蜕变

这几天,北京迎来了特殊的客人。这些客人来自青海玉树州儿童福利院,一共有 40 个藏族孩子。他们从海拔 4500 米的家乡出发,来到了北京。他们就像 40 颗种子,被播撒到了一片陌生而肥沃的土壤之中。

孩子们或许无法确切地进行描述,此次来到北京将会从土壤中吸收何种营养。然而,倘若将镜头拉近并仔细观察,便能察觉到一些细微的变化。

-1-

六一儿童节这一天,高一学生闹增拉毛在北京迎来了 16 岁生日。女孩的个头长到了一米七。她长着内双的眼睛,眼睛下长着浓密的睫毛,看上去时常在微笑。

当被问及爱好时,她说自己喜爱看书,尤其是余华的书,像《活着》。待关系稍微亲近些后,她会告知你她平时还听流行音乐,有一位特别喜爱的歌手偶像,其最近才推出的新专辑她已经听过了,尽管很多旋律和歌词她都未能很好地理解,但就是对其喜爱有加。

这几天,她很少有时间戴上耳机。因为有太多新奇的声音占据了她的耳朵。她记得民族歌舞团的表演,也记得新工体球赛的呐喊。

闹增拉毛是老师眼里的学霸,她在北京实现了一个愿望,那就是看看“真正的大学”到底长什么样。她还许下了新的愿望,一个是大家都能健康、平安、开心,另一个是自己能考上一所好大学,最好是在武汉或者四川,之后成为一位好法官。

闹增拉毛在天安门广场。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北京给她留下了另一件珍贵的事物,那就是存在手机相册里的许多植物的照片。她讲家乡的植物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最近才刚刚开花。在去故宫参观的时候,她拍摄了很多柳树的照片。那是她首次见到柳树,之前仅仅在姐姐的照片里看到过。她还说:“我家那边的树都是白杨,是直直的一根,和北京的树不一样,北京的树弯弯曲曲的,长得很温柔。”

-2-

在去中央民族大学参观的途中,陪同的民大志愿者拍了拍一个男孩的肩膀,然后往路旁一指,说:“这是我们的教学楼,是不是很高呢?”

进入新工体时,阿斌抬头看向镜头。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民大有一座理工楼,其层数为 15 层。学生们平时在这座楼里进行上课活动,会在一楼的咖啡馆中进行聊天,也会在地下二层的大排练室里进行排舞和唱歌的活动。

男孩转过头,望向楼顶,踉跄着张开嘴,“哇”地发出了声音。楼层间的玻璃窗在阳光的照耀下发亮,男孩的眼睛也闪烁着光芒。他名叫阿斌,今年 14 岁,在你记住他的名字之后,会主动向你挥手问好,他手上的蓝色手环会顺着细细的手腕滑落到小臂上。手环上有一圈藏文,然而他也说不清楚这些文字的含义。

他最喜欢的地方是新工体运动场,在他的行程中总共来过两次。其中一次是来与国安少年队踢交流赛,两队原本陌生的孩子很快就变得亲密无间,并且在同一片绿茵场上挥洒了汗水。

https://img0.baidu.com/it/u=3985477023,357341890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0&h=500

第二次是担任中超赛场上的球童。上场之前需要换上藏族服装,他十分小心地将蓝色手环藏进了袖子里。站在一旁的闹增拉毛说道,那串藏文属于经书里的文字,其大意是祈求能够顺利以及平安。

-3-

12 岁的女孩索南拉吉个子较高。她梳着塌塌的麻花辫,即便如此,她都比同龄的男孩高出半头。

她集中精神时会有个习惯,就是把食指和中指压在嘴唇中间。例如在民族歌舞团参观的时候,她会望着满墙舞蹈演出的照片发呆很久,差点儿就没跟上伙伴们的步伐。而当她察觉到别人在注视自己后,就会顺势把手指歪一下,然后用整个手掌捂住嘴巴,害羞地将脸上小小的笑窝挡住。

她喜爱鲜艳的颜色,其中故宫的“红”是她最为偏爱的。她还喜欢精致的舞美。因为她未来想要成为一名舞蹈家,所以她打算学开车,把福利院的老师们接到自己家中。在女孩的内心深处,早已偷偷地将他们当作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老师白玛拉毛正在为索南拉吉整理头发。这一幕被中新社记者崔楠拍摄下来了。

扎西顿珠在民族歌舞团看表演时唱了《守望》。歌词中唱到“阿妈会摇着经筒进行守望,阿爸会给我给予温暖的微笑”。索南拉吉注视着舞台,她的眼睛反射着舞美的光芒,那光芒亮亮的。等到看到下一幕舞蹈,台上的小伙羞涩地追求爱人时,她又因害羞而捂住了嘴巴。

-4-

初次见到乃美才仁的人,很多人都会对他的长相留下印象。他的颧骨很高,个子也很高。他的脸棱角分明,微笑温柔。在故宫门口,他会张罗朋友们一起合影。他也经常提醒其他小朋友要记得说谢谢。

他在去天安门看升旗之前,捧着一把大白兔奶糖送给了同行一天的记者,让她留着,等跑到人群前排时再吃。之后每次再见到记者,他都会记得递一颗糖果给她。

少年捧着一把奶糖。中新网刘越 摄

当你提及此事时,他会用手摸着头并带着羞涩承认,称给许多哥哥姐姐都拿过糖。没过一分钟,他便会回过头来询问,“那么记者哥哥姐姐们喜欢吃糖,是不是呢?”

观看中超比赛的那个晚上,每当比分处于焦灼状态时,周围的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赛场并大声呐喊。而乃美才仁则会拿出手机,拨打视频电话给在学校的室友,他说:“机会很难得,希望让他也能看到。”

-5-

玉树足球少年们的老师是东周文德,他今年 33 岁。他小时候是孤儿,在福利院中长大,和他的小球员们有着相近的童年经历。

https://img0.baidu.com/it/u=2759897349,156443314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95&h=500

孩子们平时会称他为“爸爸”,他时常以自己的经历去告知他们,大家都得拥有梦想,还要竭尽全力去达成。那些和他一同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有的早早便舍弃了学业,然而他却始终坚持着,他说:“我想告诉孩子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让自己走出困境。”

两队孩子在绿茵场上合影。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带队来到新工体,东周文德如同孩子们一般既激动又紧张。阿斌他们与国安少年进行的交流赛,让他察觉到了两个队伍之间存在的水平差距,不过他认为“这是好事”。他记得国安的孩子评价玉树少年们“体能很棒,在场上很能奔跑”,然而在传球停球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或许是他们还不适应草皮以及足球重量的差别。

东周文德称北京的足球似乎与他们那儿的有所不同,感觉很轻,“踢起来仿佛是飘着的,确实会飘”。在孩子们进行交流赛之前,他还在新工体的场地上大力踢了几脚,“左脚踢了一下,右脚也踢了一下,一共踢了两三脚”。

他表示一定会全力支持孩子们的梦想,并且强调梦想不一定要都是学习考试那一种类型的。他还说以后去踢球也同样是很好的。

-6-

6 月 2 日晚,新工体的大屏展示了“青海玉树藏族青少年北京行”公益活动的主题视频。据悉,该活动是由中国新闻社、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以及北京援青指挥部共同主办的,并且由中国新闻网进行承办,中新公益给予协办。

画面中,许多孩子谈到了未来的志向。大部分孩子的愿望关键词是“守护”。眼神坚定的女孩希望成为法官。个子高高的男生想要成为军人来保家卫国。

更尕措忠和新朋友的拍立得合照。中新网刘越 摄

14岁的女孩更尕措忠说,自己想要当警察。

她具备一种羞涩中带有的勇敢。在中央民族大学进行参观的时候,她会积极地与志愿者进行交谈。当被问到以后想要报考哪所大学时,她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并且话语也增多了。

孩子们首次近距离接触大学校园。当被问及大学的印象时,有的孩子说大学“大”。更尕措忠倚着墙,羞涩地笑着表示自己“想来北京上大学”,想来民族大学这样的学校。她悄悄透露自己现在在班上的成绩排第 15 名。并且说“以后还要好好学习,考出更好的成绩”。

当被问到从北京获得了什么珍贵的东西时,她抿着嘴笑了一下,接着说道“遇见了你们”。而对于觉得在北京留下了什么,她尚未想好,或许在爬完长城之后就能想到了。

不同的孩子们对同样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答案。刚过完生日的女孩称要给北京留下祝福。在活动中交到朋友的男孩表示把名字留在了北京。跑过绿茵场的小小球员说给北京留下了风。

他们不会忘了北京,北京也不会忘记他们小小羽翼留下的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海玉树藏族孩子北京行:40颗高原种子在首都的成长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