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市场份额超65%:从二线选手到行业领头羊的崛起之路
如今,当你打开外卖软件时,你会发觉几乎每一份订单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熟悉的名字,那就是美团。曾经在外卖市场上能够与饿了么平分天下的这个平台,如今其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 65%,然而饿了么却仅仅只能勉强维持在 30%左右的份额。这一切,是市场竞争所导致的结果呢,还是垄断的起始呢?饿了么为何在资源极为雄厚的阿里体系里逐渐放慢了速度,而美团为何能够从二线的选手地位跃升成为行业的领头者呢?
美团与饿了么展开竞争,从最初就被界定为双雄争霸。在 2010 年左右,饿了么率先获取市场份额,凭借精准的“懒人经济”定位以及价格补贴,快速在外卖行业立稳脚跟,变成许多人点餐的首要选择。美团则到 2013 年才缓缓到来。
美团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先于二三线城市抢占市场,接着逐步向一线城市渗透。在 2015 年至 2017 年期间,两家平台开展的“烧钱大战”使消费者获得了实惠,同时也让市场格局变得稳定,即消费者不是使用饿了么,就是使用美团。
2018 年,饿了么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时刻,即阿里巴巴对其进行了全资收购,这成为了饿了么命运的分水岭。阿里拥有广泛的生态体系,其中包括支付领域、地图领域、流量领域以及供应链领域等。从理论上来说,这些领域的资源都能够为饿了么注入更多的活力。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饿了么在发展过程中过于依赖资金补贴,而忽略了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入的挖掘。
美团通过整合大众点评,开始布局本地生活服务,并且已经悄悄地超越了单一的外卖赛道。美团的服务触角不仅延伸到了吃饭这个领域,还延伸到了出行;不仅延伸到了团购,还延伸到了酒店,几乎涵盖了消费者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饿了么却一直局限在送餐这一个场景之中。
2024 年最新数据表明,美团在前三季度的营收达到了 2491.04 亿元。并且同比增长了 22.68%。饿了么与高德加在一起的总营收仅为 485.82 亿元,这个数值还不到美团营收的五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美团的盈利能力要比饿了么强很多。在第三季度,美团的税前利润呈现出 165.51%的增长态势,然而,饿了么所属的阿里本地生活集团却出现了 39.75 亿元的亏损。
https://img2.baidu.com/it/u=130868703,208853768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73
数据之间的差距,几乎让人难以相信这两个平台曾经势均力敌。
美团获得成功,不仅仅在于规模效应方面取得了胜利,而且在于实施了多元化战略以及依靠技术驱动。
美团没有仅仅停留在外卖业务上,而是通过扩大业务范畴,构建起了一个强有力的生态闭环。有的用户或许是因为订购一份外卖而进入到美团,然而之后却会因为购买电影票、进行酒店预订乃至使用共享单车而留在这个平台上。
美团在技术方面投入巨大,这使得它的运营效率远远超过竞争对手。美团利用大数据来优化配送路径,并且能够动态分配订单,其配送体系既快又精,从而大幅提高了骑手的时间利用率。然而,饿了么虽然也尝试去复制这些技术,但是由于在资源整合和执行力方面存在不足,所以一直都没有达到美团的水平。
一家独大的格局并非全是好消息。竞争者逐渐退出舞台后,消费者和商家所要面对的,是一个强势的市场主导者。
过去,平台之间存在竞争,这种竞争带来了满减、折扣等优惠活动。然而,随着市场逐渐集中化,这些优惠或许会逐步减少。
更重要的是,商家的运营成本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从数据方面来看,美团向商家收取的佣金比例一般在 20%至 30%之间,有时候还会更高。并且,为了能够在平台上获得更多的流量曝光,商家还得支付额外的广告费用。对于部分小型餐饮店而言,这些费用已经快要达到它们所能承受的极限了。
平台的竞争包含多方面,其中不只是价格,还有配送速度以及餐品质量。然而,倘若美团成为市场的唯一选择,那么它或许就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对这些细节进行优化了。
过去,我们看到了 30 分钟送达的承诺,也看到了半小时必赔的承诺,这些承诺是在竞争压力之下产生的。倘若这种压力不复存在,那么消费者是否还能够享受到同样的服务水平呢?答案是不容乐观的。
https://img1.baidu.com/it/u=2418553346,222524557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81&h=500
外卖行业有许多突破性的服务,这些服务是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诞生的。然而,当市场被一家平台主导后,创新的步伐或许就会减慢。
现在的即时零售以及社区团购等这些新模式,是在美团与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竞争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倘若美团垄断了外卖市场,那么这种竞争还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呢?
当然,单寡头格局有其一定的好处。市场的集中使得行业有可能推动标准化和规范化,比如能够统一配送规则,也能够提高对骑手的保障等。然而,这些益处能否满足消费者和商家的真实需求,仍然需要进行观察。
从未来的角度而言,美团与饿了么之间的差距或许还会持续扩大。倘若饿了么想要实现翻盘,那就必须探寻出一条具有差异化竞争特点的道路,像是深入耕耘细分市场,亦或是提升个性化服务等方式,以此来重新吸引用户。而对于消费者来讲,维持市场的多样性这一点,可能要比任何形式的补贴和优惠都更为重要。
这场竞争的结局,会影响每一个消费者的选择。这场竞争的结局,会影响每一家餐饮店的生存。这场竞争的结局,也会预示着整个行业的未来走向。
在这个外卖平台的战局里,谁能够最终获得胜利呢?谁又能够切实地服务好每一个人呢?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胜负评价就能解答的。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在 2023 年 6 月 7 日 16 时 51 分发布了《饿了么出走半生,归来沦为“小透明”?》这篇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