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7 天前

同济大学举办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探讨文化元宇宙创新路径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论坛的总召集人为文化元宇宙专委会主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解学芳教授。论坛立足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与推进路径”。其旨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从事数字文化产业研究的人员以及文化元宇宙领域的产业领导者,提供创新经验分享的平台,同时也为他们研讨战略问题创建了一个高端的对话平台。

吴广明在致辞里指出,同济大学如同全国高校那般。其一,深入学习并贯彻国家领导人关于科技创新以及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其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中全会和三中全会的精神,还有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其三,致力于构建与一流高校相契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科研创新体系。其四,以有组织科研的方式,大力推进技术攻关能力的提升。此次论坛体现了同济大学在人文学科建设改革发展中对“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推进,是重要实践和重大举措,已成为同济大学新时代的特征和新名片。

张旗在致辞里说,数字文旅产业对我国文化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同时,它也是上海推进首创性改革以及引领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未来,我们需进一步强化上海与国内外文化旅游产业的交流合作。要推动科技给文旅赋能,创新文旅的应用场景,打造具有高显示度的文旅 IP,提升智慧服务的水平。共同推动文旅消费升级,深化文商旅体展的联动,开创数字文化产业更美好的未来。

刘波英提及,中国式现代化数字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各界共同努力。其一,要创新文化内容的表达形式,强化文化新质的生产力。其二,需加强技术的驱动作用,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进行高效转化。其三,要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文化消费生态,释放文化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潜力。其四,要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增强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效能。

金鹏强调,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与吸引力。然而,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且市场环境变得复杂,在这背后,我们在技术应用、资金保障、版权意识、行业标准、市场监管等方面遭遇着挑战。这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界齐心协力,一同打造更为完善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系统。

在文化元宇宙首席专家论坛中,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的主任,同时也是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的吴必虎教授,发表了题为《目的地书写与游历记录垂直大模型》的主旨演讲,并且提出了“游历图书馆”的概念。吴必虎明确指出,借助元宇宙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把古代的游历记录转变为现代人比较容易理解的形式,进而推动地方文化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https://img1.baidu.com/it/u=3744804240,387152863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38&h=500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朱春阳指出,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园区仅在物理层面呈现出聚合状态。同时,以创新为核心任务的关系网络尚未形成。而平台经济能够打破地理空间的限制,通过寡头垄断和大投小共生的方式,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的院长傅才武发表了主旨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数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条件下文化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他在演讲中从理论和政策方面,对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和路径问题进行了回答。其四,数字技术通过拓展人的主体性,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为人类社会文化行业锚定了发展方向。

解学芳以《AIGC+元宇宙赋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为题目,从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这一向度进行阐释;从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征这一向度进行阐释;从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这一向度进行阐释,以此来阐释数智时代的“AIGC+元宇宙新阶段”。解学芳指出,“AIGC+元宇宙”实现了数字文化产业在技术、内容和场景方面的统一。它打造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协同局面,其中以高科技赋能作为驱力,以高质量创制作为根本,以高效能运行为基础,以高价值数据作为底座,以高品质内容作为内核,以高人才集聚作为支撑。未来,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遵循的路径是:AIGC 进行创制并赋予能量,通过集成式创新赋予能量,依靠算法与场景 IP 来驱动。

在文化元宇宙首席专家论坛的第二场主旨报告中,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罗仕鉴进行了主旨演讲,其演讲题目为《数智时代工业设计知识生产新范式》。他从知识的发展变化、数智时代工业知识的生产方式以及人工智能生成式工业设计这三个方面,对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进行了分享。罗仕鉴强调,对待 AI 不能仅停留在使用这一层面,而要把它转化为新生的生产力,转化为生产工具。同时,要发挥 AI 的集群作用,以此来应对需求的变化、生成的变化、体验的变化、销售的变化以及营销的变化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涉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未来数字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创新应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所取得的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与支持。张铮论述文化元宇宙的创造要素与价值生成逻辑,涉及元宇宙原住民、深度沉浸、文化共通感以及数字资源银行。他再次强调,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把安全当作底线要求,将普惠作为价值追求,加快推动网络空间的发展,携手迈向更美好的“数字未来”。

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党委书记潘谷平在大会上进行了主旨报告,报告题目为《文都数字云平台——城市文化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南京探索》。他从国有文化企业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南京文投集团的整体构架,即“城市为体、数据为基、场景为王、生态为根和产业为要”。未来,南京文投集团将在文化产业数字化方向形成核心优势。

https://img2.baidu.com/it/u=16222399,379499784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4

首席专家论坛结束后,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的研究员以及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主任花建进行了报告的发表。他发表的是《文化竞合的世界图景与数字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这一报告,并且在报告中强调了要从文化竞合的角度来把握世界的发展图景以及发展的主线。虚实交互、以虚促实、数字共生在生产端和供给端有体现,同时在需求端和消费侧也萌发了新的消费场景,这些新场景带动了文化生产力以及整个生产关系不断前行。

《全球数字文化产业出海研究报告》于大会上被重磅发布。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长聘教授、文化元宇宙专委会的常务副主任臧志彭教授担任发布人,他向各位专家同仁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以全球 G20 国家(欧盟除外)的 12.18 万款文化类 APP 的海外市场营收及下载情况为依据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下载量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然后下降,并且整体处于平稳状态。从全球十强国家的综合指数能够看出,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一直处在前四位。其中,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在一年一年地变小,这体现出中国在全球数字文化产业里的竞争力。

这些指数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的元宇宙产业供需对接大会上详细公布。

在主编圆桌论坛上,主持人为臧志彭教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副社长丁培卫、《学术论坛》的副主编陈梅云、《南京社会科学》的编审谭志云、《文化产业研究》的副主编郭新茹、《东南学术》的副编审徐淑云、《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责编陈世华以及《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副编审马建强参与其中。他们继续进行深入交流,研讨了明年的选题方向和研究侧重点,从而为学者们的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这些 41 位专家学者在“人工智能与数字文化产业”分论坛中展开热烈讨论。

此次论坛参会人数为 3800 人。其中,有 270 余名专家同仁在线下参会,超过 3500 名嘉宾通过直播在线参会。从 2024 年 8 月 1 日起,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先后进行了两次征稿,截止到 10 月 25 日。共收到来自不同大学、研究院和业界的 200 余位专家学者的投稿,数量超过 150 篇。大会最后,由解学芳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并宣布了优秀论文名单。

本次论坛具有“论坛+大展”相结合以及“学术+产业”相融合的特色亮点。它吸引了头部文化科技企业的领袖,这些领袖与全国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他们共同进行对话研讨,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碰撞。

11 月 24 日到 25 日期间,本次大会的第二篇章,也就是“全国元宇宙产业供需对接大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以及上海绿地经济城举行。大会包含主旨报告,还有“新质生产力赋能文物保护高质量发展”这一内容,以及“东方境韵·破界之美”的圆桌分享会。同时展示全国元宇宙优秀产品示范案例与星级供应商的部分优秀项目,授予全国元宇宙优秀产业示范案例与星级供应商示范企业荣誉。全国数字文化产业、元宇宙等相关的专家学者、产业同仁和各界朋友将继续进行研讨,一起为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济大学举办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探讨文化元宇宙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