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租房难题:2亿租客的困境与政策改善方向
来城市打拼住哪里?这常常是外来务工人员留居城市的首要关卡。据统计,当前中国房屋租赁人数已超2亿。其中,外来务工人员租房需求格外旺盛。但近些年,房屋租赁市场乱象频出,使外来务工人员遭遇租房难题,也成了当下城市公共住房保障建设的一大痛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公布《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简称《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住房租赁领域规范性文件被称作“史上最严”。其涉及加强对承租人权益保障。还涉及加强对租赁机构的监管等内容。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纷纷出台诸多住房保障政策。这些政策针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租住难题。那么外来务工人员的租住条件有没有得到改善?他们对于租住条件有怎样的意见和建议?记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采访。
搬出地下室,期待不再遇到“乱涨租金”
最近 在北京打工的95后河南小伙冯辉 化名 终于从一所小区地下二层搬出来 住进了一座有电梯的高层居民楼 他说在地下室住时 身上起了湿疹 住上楼房能晒到太阳 很快就好了
地下室是冯辉打工的理发店给员工安排的固定宿舍。房间没有窗户。8个人挤在里面。四个墙角各摆着一个上下铺。上厕所要跑到外面去。住房条件差。但每月只从工资里扣100多元住宿费。冯辉还是坚持住了下来。
近日公布的《条例》明确规定,厨房、卫生间、阳台及地下储藏室等非居住空间禁止出租用于居住,违规者最高会被处以50万元罚款。此前北京也曾提出,禁止擅自将规划用途为非居住的地下空间用于居住。公司重新给冯辉及其同事租住的宿舍在楼房里,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大家不再睡上下铺,而是有了单独床位。
https://img1.baidu.com/it/u=767054061,372125737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1132&h=800
记者察觉到,《条例》对出租住房居住条件、租赁关系、房屋中介、租赁企业等方面规定予以细化。针对“甲醛房”“乱涨租金”“黑中介”等饱受诟病的租房乱象,也给出了具体规范。记者就此询问冯辉有无租房相关意见建议,他告知记者,在理发店提供宿舍前他自己租房居住,房租时常无端上涨。他有所期待。期待《条例》能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租房优惠政策。期待不要再碰到“单方面涨租金”这类租房陷阱。
冯辉所在小区的社区工作者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建议。物业、社区和相关执法部门在严厉打击违规出租行为时。要详细了解租住人员的生活实际困难。要堵疏结合。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住进职工生活区,建议打击“黑中介”
原来在外地打工时,居住条件差。要么住板房,冬天冷夏天热。要么住隔断房,上厕所还得排队。如今住进了宿舍楼,每天都能睡得很香。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职工杨宝海是山东新泰人,之前一直在外省打工,这次回到老家附近的泰安市工作。住在职工宿舍区,每月只需交16元管理费,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杨宝海的同事李宝山(化名)告知记者,他在外地打工时为省钱常群租。有一回他租了个次卧,到那一看竟是中介打的隔断,仅能放下一张床。即便如此,还因一次不小心撞裂隔断木板,被“黑中介”克扣了1000元押金。因此 他建议加大租房政策对“黑中介”的管理力度 尽量让打工者少被“黑中介”欺负
杨宝海的同事都来自周边村镇 距离不算特别远 但都有在市里租房的需求 该公司工会副主席郑志远告诉记者 企业应尽力为有租房需求的员工提供宿舍 让员工免去一大笔租房费用 还节省了上下班的时间 少些后顾之忧
中建三局西北分公司中宝达·理想时光项目副书记刘勇建议 当地政府可通过实施一系列财政优惠政策 鼓励更多企业为员工提供住房 比如在自有土地上修建宿舍 或参与公租房建设 同时应鼓励社会组织以成本租金原则提供自营性公共住房 工人生活区条件好不好 走南闯北的工人们心里都有衡量标准
https://img2.baidu.com/it/u=3627668156,260480640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快递小哥希望拥有公租房里“一张床”
近日在上海市虹口区 一批快递小哥领到公租房钥匙 此次向快递员开放的14套公租房 配有基本家具家电 可拎包入住 周边配套设施齐全 据了解 这批公租房市场价每月2432元至3800元 快递员每月只需支付1500元至1800元 相当于市场租金的六七成
为解决从事基础性服务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难题,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包括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家政人员等。今年6月上海市启动试点公租房拆套使用。同时启动宿舍型房源筹集。预计到今年底。可为公共服务类重点行业企业职工提供5000张租赁床源。
河南人张成在北京送快递。他听说自己所在快递公司的上海同事住进了公租房。他很是羡慕。他也希望能住进类似的公租房。能交比市场租金低的房租。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是单独进城务工。他们的居住需求通常只是“一张床”或者“一间房”。所以,公租房制度从强调家庭居住设计转变为个体设计。这增加了外来务工人员获得公共住房服务的可能性。还促进了公共租赁住房服务的供需匹配。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王子成持有这样的观点。上海进行了一项尝试。该尝试对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城市具备一定示范作用。
当下举家外出成了劳动力迁徙的重要形式。公租房拆套满足不了外出务工者家庭居住需求。未来政策方向应推出面向农民工群体长期居住需求的小户型公共租房。王子成觉得,在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时,要加快完善城市住房保障政策。这么做是为了满足流动人口持续增长的居住需求。还要保证农民工能平等地拥有获得公共租住房的权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