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生意升为事业?牢记三个要点,分好钱并靠后端聚集社群
想要把生意上升到事业,你需要知道这三个基本点:1.把看得见的钱分掉,赚背后看不见的钱;
2.改变原有的交易结构,把利益分配重新做调整;
使用他人的资金 使用他人的人力 使用他人的时间 助力另一群人实现价值最大化 同时自己赚取一些钱财
把看的钱分掉?那分给谁?怎么分呢?
你可以分给这三类人群:顾客、代理、股东。
为什么要分?
很简单 要是你只赚能看见的钱 那这钱你肯定赚得极辛苦 这问题不用举别人例子 要是你是老板 回想多年经营 单靠卖货卖产品这个过程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
所以 大掌柜今天要分享的主体是 把能看见的钱分掉 利用这个效应 聚集起一个社群 依靠后端空间的利润
要是不能很快理解这个概念 那就顺着大掌柜的思路 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 在所有人的认知中 麦当劳是个快餐品牌 它规模做得很大 是全球经营 实际上 这个1955年创立 至今只有63年历史的品牌 能在全球六个大洲 121个国家 拥有32000多家分店 真的是靠一份一份卖汉堡薯条做到的吗今天大掌柜要通过拆解麦当劳的模型来引入要说的主题
与你所见现象截然不同,麦当劳公司收入主要并非源于薯条、汉堡,而是来自房地产及金融性收入。这部分收入在整体利润中甚至超九成。麦当劳开起一家餐厅后,最终会将其租售。如何操作?假设开一家餐厅,总投资需300万。前期经自身运营并借助品牌效应,使商家接手后可直接盈利。最终该餐厅打包价能达800万,从中赚取500万差价。此为赚取的首笔利润。
第二 麦当劳是全球知名快餐品牌 其每年广告宣传费用极高 公交站台 地铁过道 地铁沿线 户外大牌等地常能看到大幅广告 这些费用加上后续管理 餐厅租售后 麦当劳有充分理由收取每年约6%的管理费若有一家餐厅。其一年营业额达3000万。那么这家餐厅一年需上交180万。
综上所述,把一家餐厅打包出去,麦当劳能赚500万。此外,每年还有平均200万左右的管理费。这只是一家店的情况。全球有32000家分店。除少数直营店外,用计算器就能算出它每年的利润。
https://img2.baidu.com/it/u=3764518918,394810000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883
这就结束了吗?这样就完了?那可太低估这个全球品牌的实力了。除每年管理费外,事后利润似乎与麦当劳总公司毫无关系。但别忽略最重要的一点,即它的产品!因麦当劳品牌效应,顾客来消费是为某样产品,所以后续运营中,商家始终离不开麦当劳的所有原材料。并且这样的品牌不允许偷工减料。其一,这样的品牌品控极为严格。其二,若以次充好,消费者很容易发觉。所以,品牌力越强的产品,自我约束力也越强。
现在很多餐饮品牌,特别是做火锅、串串这类品类的,直接套用这样一种加盟模式。该模式以极低费用圈进加盟商,后续靠供应底料来“放长线钓大鱼”。然而很多人会发觉,经营半年或一年后,一些精明的加盟商为降低成本、谋求更大利润空间,会拿着底料去生产厂家询问价格,或者自行研究配方。毫无疑问,厂家直供的价格肯定比你的供应价低很多。毕竟,我国从不缺“聪明人”。渐渐地,从你那拿货的人越来越少。你派出的市场督导采集到的负面消息越来越多。再后来,你辛苦创立的品牌逐年变差。最后莫名其妙就“死了”。
这同样是大掌柜给予众多商家的诚恳建议。要是当下你的品牌力不够强,那就别轻易选择加盟。后续可不是商家考察后满意便签协议交钱开店就毫无关联了。你得有一系列软实力作为支撑。比如成熟的选址能力。还有整体推广宣传的营销团队。以及完善的培训系统。和标准化流程等。没有这些作为基础。加盟出去的数量越多。给自己挖的坑就会越多。当然。要是你纯粹想赚取人家的加盟费。完全不考虑后续的品牌经营。那就忽略我所说的所有内容。
同样的 要是你目前手上缺项目 想加盟一个品牌 那就别轻易行动 特别是当下的网红品牌 要是你真的什么都不懂 又没资源 想靠别人的品牌做支撑 那么上面提到的几个点 基本能作为判断一个品牌是否靠谱的重要因素
啊啊啊!扯远了,绕回来继续说麦当劳!!
所以确切地说,麦当劳并非经营餐厅。它从事的是为餐厅提供服务的工作。当对其整个商业体系进行剖析时,麦当劳在分走餐厅利润后,发现有利可图。一旦有人加盟接手就能盈利,随后便会有无数人带着资金前来加盟。如此一来,无数家麦当劳便开业了。接着,当它的分店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日益扩大,此时麦当劳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原料供应配送公司。必须由麦当劳供应
它真正挣的钱并非餐厅那微薄利润。真正挣的钱是物料配送所得。
在随后几十年的发展进程里,他们又有新发现。除了能通过打包项目赚钱,还能从开发商那里获取盈利。当然,若你想达成这种效果,也需时间与实力的积累。
开餐厅要有店面,通常市中心地段价格高,品牌实力不强时得自己承担这笔费用。若一年房租成本200万,那这100万要从全年纯利润里扣除。
2.0 版本 麦当劳品牌实力达一定程度后 无需再找铺面 开发商会主动找来 把商业综合体最中心位置 以低价甚至免费提供给麦当劳经营 因他们明白 进驻这样一个品牌 能带来巨大流量 有大牌加持 对商业体后续招商是实力背书但是麦当劳获得免费租金,这意味着加盟商无需支付房租成本吗?答案是否定的。此时麦当劳成了“二房东”。除管理费、原料费外,每年还收取租金。
3.0版本 这就是诸多小品牌起初走加盟之路“必死”的缘由 因其缺乏成熟系统 玩法是交两万加盟费 开店前给予指导 之后除几千元年管理费和原料费 加盟商基本自主经营 同城情况尚可 若是异地 加盟商若耍滑头 便毫无办法 但麦当劳又如何呢所有分店每天的经营额都会回流到总部。总部会按季度或按年把利润发放回去。你的钱都在人家手中,这就如同你的命攥在别人手里。你怎敢不依照总部指示尽心竭力执行?又怎敢随便动歪心思?每家店回流几百万营业额,掰指头算算,几万家店能沉淀多少资金?拿着这笔资金,随意涉足房地产领域,投资一些高盈利项目,所得利息便极为惊人。要是担心风险过高,较为稳妥的办法,就算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又能有多少额外盈余?这便是金融性盈利。有了这些作为保障,还用得着逐个去售卖汉堡吗?
说完其模式 接着讲其产品 一提到麦当劳 人们就会想到巨无霸 确实 肯德基没有 德克士没有 华莱士也没有 唯有麦当劳有巨无霸 在普通人观念里 一个品牌的拳头产品必定是暴利产品 是利润最高的 但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商家设计出的爆款产品其实不盈利 而是将其作为引流产品来运作 这种产品通常称作入口型产品这种产品设计初衷并非卖钱。而是要与人建立联系。给顾客一个非进店不可的理由。进而带动其他周边产品消费
https://img0.baidu.com/it/u=3862853515,160940015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6
那有人又有疑问了。既然汉堡都不能成为餐厅的主要盈利产品。那么是像菠萝派、鸡块这样的配餐吗。可能和现在我们看到的结构不完全一样。大掌柜研究了麦当劳之前相对原版的模式发现。他们真正属于暴利的部分。其实是可乐。为什么不是鸡块。为什么不是薯条。而是最不起眼的可乐呢聪明的人会这么想,如今所有可乐机售卖的,实际上是糖浆兑上一定比例的水,如此可乐便会哗哗流出,并且夏天不少人还会加冰。照此计算,在所有产品当中,可乐的利润无疑是最高的。当然,这是原因之一。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可口可乐的商业逻辑与房地产相同。
开发商为获取客流量 会拿出一定数量黄金铺位 提供给诸多知名大牌商家 你可曾想过 你花3元买一瓶可乐 其制作成本究竟多少 3元零售价中 2.5元是广告费与渠道推广费 瓶子包装费约两三毛 所以你喝到的这瓶可乐 实际成本不到两毛可口可乐公司与麦当劳开展合作。其目的是借助麦当劳庞大的客户群体吗?并非如此!它更重要的是想让顾客在日常消费时,下意识地养成喝可乐的习惯。而且喝的是可口可乐。
怎样才能使人们养成习惯呢?那便是让你频繁地喝。只要前往麦当劳点餐,不管是巨无霸套餐、麦辣鸡套餐、鳕鱼堡套餐、儿童套餐还是全家桶套餐,里面搭配的全都是可乐!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麦当劳都给饮料放半杯冰块。麦当劳通过这种方式教育顾客,一次次强化消费者体验。让顾客觉得汉堡搭可乐正常,可乐加冰也正常。顾客消费习惯养成后,就算一杯可乐卖8块,顾客也会觉得正常。对于麦当劳来说,要是一个汉堡卖十几块,且制作成本包含两块面包和一块肉饼,那这杯8块钱的可乐近乎就是纯利润。对可口可乐来讲,一旦顾客养成消费习惯,在餐厅外也会主动购买可乐,那给麦当劳提供点“糖浆”又有何妨!
生活处处不商业!
这个就叫把看得见的钱分掉,赚背后看不见的钱。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属于原作者。要是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麻烦原作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之内进行删除处理。同时会表达歉意。多谢!
你点的每个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