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5 天前

企业会计核算的 13 大基本原则:客观性与实质重于形式等

通常来讲 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是企业财务人员账务处理的基础依据 是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 是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以下是会计核算的13大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有个基本原则叫客观性原则,也被称作真实性原则。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作为依据。如此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也能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客观性原则涵盖真实性、可靠性与可验证性这三个方面。它是对会计核算工作以及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意义重大。对投资人决策意义重大。对企业内部管理意义重大。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此原则

会计核算有其基本原则。其中一条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该原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要依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来开展。而不能仅仅把法律形式当作会计核算的依据。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3---相关性原则:也叫有用性原则。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这意味着应符合国家宏观管理要求。还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需要。也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主要目标是给有关各方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若提供的信息与决策无关,对决策者便毫无价值。有时还会影响其作出正确决策。所以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决策者有用。

https://img2.baidu.com/it/u=1295716403,43609825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36

会计核算有个基本原则叫一贯性原则,也叫一致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在前后各期要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更。要是有必要变更,那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或者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都得在会计报表附注里说明。如此一来才方便对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做比较。进而能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经营管理成果有直观认识。

会计核算有基本原则5,即可比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要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开展。会计指标应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唯有遵循可比性原则,企业才可与本行业不同企业作比较。借此了解自身在本行业的地位。明确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进而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

另外要指出的是,一致性与可比性其实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致性原则处理的是同一企业纵向可比的问题。而可比性原则处理的是企业之间横向可比的问题。从广义来讲,两者都能称作可比性。

会计核算有基本原则。及时性原则是其中之一。企业会计核算要及时开展。不能提前也不能延后。不然会计信息会失去时效。会计期内发生的经济事项。要在该期内及时登记入账。还要按时结账。按期编报会计报表。这样方便决策者使用

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若会计资料不及时记录。若会计信息不及时加工。若会计信息不及时生成。若会计信息不及时报送。那么会计资料和信息就会失去时效。会变成一堆没用的信息。对进行决策不会有任何帮助。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是其有用性的限制因素。

会计核算有清晰性原则。企业会计核算要清晰明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也要清晰明了。要便于理解和运用。清晰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清晰明了。要求会计报表清晰明了。要便于理解和利用。要能清楚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来龙去脉。还要能清楚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照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要准确清晰。账户对应关系需明确。文字摘要应清楚。数字金额要准确。手续应齐备。程序要合理。如此信息使用者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信息内容。进而更好地加以利用

会计核算有基本原则8。其中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它与收付实现制相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以权责发生制作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要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也就是说,收入或费用计不计入某会计期间。不是以在该期间内是否收到或付出现金为标志。而是依据收入是否归属该期间的成果来确定。还要依据费用是否由该期间负担来确定。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是记账基础。基于此的会计模式能正确配合收入与费用。正确计算损益

https://img1.baidu.com/it/u=351939848,169166757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84

会计核算有基本原则9,即配比原则。企业开展会计核算时,收入要和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里的各项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在该会计期间确认。此原则以会计分期作为前提。确定某一会计期间已实现收入后。必须确定与该收入相关的已发生费用。如此才能完整反映特定时期经营成果。进而有助于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配比原则含两层含义。其一为因果配比。即收入与对应成本相配比。其二是时间配比。即一定时期收入与同时期费用相配比

会计核算有个基本原则叫历史成本原则,也叫实际成本原则。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要按实际成本计量。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要是有变动,除特殊规定外,不能调整其账面价值。按照这个原则,企业的资产应以取得时花费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和计价的基础历史成本是所有资产入账的依据。它也是资产后续分摊转化为费用的依据。

会计核算有个基本原则叫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企业会计核算要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若支出效益只在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就应作为收益性支出。若支出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则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会计核算有个基本原则叫谨慎性原则。企业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要遵循此原则。既不抬高资产或者收益。也不压低负债或者费用。对于有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费用。应该进行合理估计。实施谨慎性原则,能合理估计企业经营存在的风险。在风险实际发生前化解风险。对防范风险起到预警作用。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会计核算有个基本原则叫重要性原则。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此原则。在核算过程中,对于交易或事项要区分重要性程度,采用不同核算方法。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时,要考量经济业务自身的性质与规模。依据特定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挑选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重要性原则和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关联。秉持重要性原则可确保会计信息收益大于成本。要是对不重要项目采用严格会计程序,分别核算且分项反映,会致使会计信息成本高于收益。评价某些项目重要性时,通常应从质和量两方面分析从质的方面来看 当某一事项有对决策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时 它就属于重要项目 从量的方面来说 当某一项目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 便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可以这么讲 理解会计核算的13大基本原则 并灵活加以运用 便掌握了会计核算的精髓 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企业会计核算的 13 大基本原则:客观性与实质重于形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