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7日晚间:中国华融10.91亿元转让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给宁波银行
2021年12月27日晚间,中国华融发布公告。称通过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挂牌竞售。最终以10.91亿元受让价格。将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转让给宁波银行。经济观察网记者万敏报道宁波银行发布了第七届董事会2021年第五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公告显示,该行董事会全票审议通过了《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股权投资的议案》。该议案同意公司以10.91亿元受让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同时,此次股权受让仍需相关监管部门核准。公告指出,获得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后,中国华融与宁波银行将共同办理股权变更登记事项。完成工商变更等必要操作流程。
本次交易表明,虽然消费金融这个大领域显得有些“拥挤”,但消金牌照的“价值”依旧很高。华融消金此次股权转让的评估价格是7.27亿元,通过北金所采用网络竞价方式最终确定的受让价格为10.91亿元,比评估价高出50%。
一位股份制银行发起的消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 零售端的消费金融产品业务模式是标准化的 产品也是标准化的 在金融业务当中 消费金融业务的专业门槛不算高
多数消费金融公司是由银行或产业公司发起的。华融消金不一样。它由中国华融持股70%,而中国华融属于AMC行业。自成立后,华融消金的经营业绩在持牌消金公司里几乎处于垫底位置。2016年,华融消费金融收入总额为9010万元。2017年,其收入总额为7.66亿元。2018年,收入总额是12.01亿元。2019年,收入总额为10.29亿元。对应地,2016年税前利润为-0.37亿元。2017年税前利润是1.28亿元。2018年税前利润为0.168亿元。2019年税前利润是-2.63亿元
https://img0.baidu.com/it/u=2920132508,2022115151&fm=253&fmt=JPEG?w=517&h=500
上述消金公司人士称 银行系消金公司有自身优势 产业系消金公司也有自身优势 宁波银行近年在零售金融方面用力 这或许会给华融消金带来更专业的管理 还会带来更专业的资源 进而提升华融消金的赚钱能力
实际上从持牌消费金融近年业绩表现看 头部公司与尾部公司分化加剧 15家披露2020年营业收入指标的消费金融公司中 招联消费金融和捷信消费金融属第一梯队 营业收入超百亿 仅招联消费金融资产规模超千亿 尾部有数家消费金融公司营收不足10亿 资产规模不足50亿
市场竞争程度加剧,消费金融行业竞争方式会改变。从增量客户竞争转为存量客户竞争。从不同客群、产品、场景的差异化竞争,变为相同客群、同类产品、同场景的同质化价格竞争。从产品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金融科技和管理能力竞争。《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0)》由壹零智库发布。其中指出,竞争必然致使优胜劣汰的马太效应与挤出效应出现。强者于竞争里,其市场地位持续稳固且增强。弱者在竞争中,市场规模不断缩减,甚至有可能被挤出市场。
宁波银行近年来在零售线上化方面进行转型。这一转型取得了成效。这些成效为其消费金融运营积累了丰富经验。该行在2021年半年报中称。公司数字化经营不断深入。这促进了大零售战略的实施。宁波银行APP、网上银行等平台的获客能力持续增强。线上线下业务共同发力。使得个人贷款日均规模同比增长52.11%到2021年6月末时,宁波银行APP的客户数量为534.73万,相比上年末增长了18.04%。APP的月活跃客户数量是255.34万,较上年末增长了11.5%。到报告期末,微信银行的客户数为186万,同比增长44%。
2021年11月18日 宁波银行正式对外宣告 个人银行版全新升级并亮相 此次宁波银行财富开放平台同时上线 宁波银行成为业内首家推出财富开放平台的城商行
从APP界面设计方面而言,宁波银行大量参照了互联网平台APP的风格,契合年轻用户的使用习惯。与此同时,推出一款纯信用无担保的贷款产品直接贷。直接贷纯线上申请,随借随还,额度最高可达20万元。旗下子产品直接花,可用直接贷额度支付消费,涵盖各类生活支付场景,能满足客户全方位信贷需求
https://img2.baidu.com/it/u=3775800644,2268480418&fm=253&fmt=JPEG?w=500&h=523
重视线上产品与用户运营,这是银行零售业务留住用户的关键能力。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以零售业务闻名,它们是业内较早开启 APP 升级的典范,也是较早从传统银行的“客户”思维向互联网“用户”思维转型的典范。对于一家处于起步阶段的消费金融公司而言,线上流量的引入极为关键。业内人士留意到,招联消费金融在短时间内规模急剧扩大。这主要得益于早期运营时,招商银行在其 APP 里提供了优势流量扶持。
宁波银行要是能助力华融消金发展,会反哺集团收入,提升业绩。天风证券研报称,获取消金牌照可打开城商行消费贷展业区域限制,能在全国范围展业,有助于公司加速推进居民财富管理业务宁波银行零售贷款里,消费贷占主要部分。到21H1期末的时候,消费贷余额在零售贷款中的占比达到了64%。消费金融业务有希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之处。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司法解释。该解释界定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此上限为一年期LPR的4倍。它取代了原来“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
虽然消费金融公司拥有金融牌照,从理论上讲其业务并非“民间借贷”。然而自最高法上述司法解释颁布后,仍存在地方法院在具体案件中依据4倍LPR的界定来处理消费金融公司与客户间的罚息争议。另外,据业内人士透露,多家消金公司受到窗口指导,被要求利率定价不得超过4倍LPR
要是消费金融公司的利率定价全都退回4倍LPR的红线以内。那么这会对其差异化定价下沉人群造成制约。并且也会给不同风险的场景带来制约。
上述消费金融公司觉得,其自身定位是与银行中高端客户形成差异,为“蓝领”“小镇青年”等下沉客户提供消费信贷服务。然而,一方面受到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挤压,另一方面作为持牌机构,风险管理受较强合规约束,规模增长困难较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