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5 天前

高考小说阅读热点:理解小说主旨与标题意蕴及常设题型分析

一定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考查里,对小说主旨和标题的理解与分析是命题热点。常设题型有三类。一是理解标题意蕴。二是分析标题作用。三是理解小说主旨。

高考考情分析

知识梳理

题型一:理解标题意蕴

一、标题的意蕴

意蕴是文学作品里渗透的理性内涵。也就是事物的内容或含义。像作品中渗透的情感。作品表现出的一种风骨。作品展现出的某种人生情义。作品蕴含的某种哲理。

小说标题的意蕴有两层或多层含义,如:

1.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

鲁迅小说《药》,表层意义为人血馒头。第二层次意义是夏瑜式的奋斗与牺牲。更深层次意义是探讨“病态”社会需何种“药”才有疗救希望。

2.字面意义与比喻意义。

小说《黄昏渡》,标题直接表明故事发生时间为“黄昏”,地点是“渡口”。同时,它隐喻主人公老何的人生处于“黄昏”阶段,老何在人生黄昏时幡然醒悟,配合警方抓捕逃犯,守候黄昏迎接美好明天。此外,它还隐喻年轻盗贼的命运已至“黄昏”,即穷途末路,不可能逃脱法网,给人以警醒

3.一语双关,双重含义。

小说《锁》,其表面含义指的是小说里所写的“门锁、双保险锁”。而实际上它所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锁”。存在一实一虚的情况,呈现出一表一里的特点

二、双关和象征的区别

1.双关

在特定语言环境下,借助词的多义或同音条件。有意让语句具备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却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双关。双关包含谐音双关和意义双关。

谐音双关指利用词的同音,有意让语句拥有双重意义。像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中“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其中“晴”表面意思是晴天的“晴”,实际上双关感情的“情”

意义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有意让语句拥有双重意义。这就叫意义双关。比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里的“夜”。表面意思是夜晚。实际指黑暗统治。“路”表面指道路。实际指革命征途。

2.象征

象征是表现手法的一种。它依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或某物的具体形象(即象征体)。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以及情感。比如在茅盾的《白杨礼赞》里。白杨树被用来象征北方广大的抗日军民。以及不屈的精神意志。

三、理解标题意蕴“三步骤”

第一步 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 比喻 反讽 反语 反问 引用 双关等

第二步 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也就是把标题所要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剖析出来

第三步,挖掘标题的深层义。要联系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分析其引申义。分析其比喻义。分析其象征义。还要联系小说人物深入挖掘其含意。联系小说情节深入挖掘其含意。联系小说环境深入挖掘其含意。联系小说主题深入挖掘其含意

注:标题没有使用表达技巧的,分析标题意蕴时可以忽略第一步。

【教材链接】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标题有何丰富含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标题的表层义是,林教头在风雪夜投宿山神庙并杀敌报仇。此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所叙故事情节。“林教头”点明了故事主人公。“风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山神庙”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景有情且有人有物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如诗般的意境。

2.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丰富的意蕴?

“百合花”是新被子上的图案,新被子是新媳妇惟一的嫁妆。它情态淡雅,气味芬芳。它是新媳妇纯真、高洁优美品格的象征。它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的“一朵浪花”,表现了军民之间深厚真挚的情谊。作者以此为题,表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真题训练】

https://img2.baidu.com/it/u=1537937332,63928055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3

要是给这篇文章拟定一个标题 你会选择“磨房里外” 还是“冯歪嘴子” 原因是什么

观点一:选“磨房里外”。理由:其一,交代故事发生的空间。其二,小说借助“磨房里外”架构故事情节。其三,富有意蕴。磨房外的后园是美好如童话的世界,磨房内是艰难的现实世界,然而“我”和冯歪嘴子能友好相处

观点二:选“冯歪嘴子”。理由:①他是本文主人公,以其为题能突出人物形象。②本文借冯歪嘴子引出小说其他人物,串联故事情节。③表达了对善良且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与同情。

题型二:分析标题作用

一、小说标题的类型及作用

二、标题的作用分析“五角度”

【教材链接】

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答案】①从环境方面,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渲染气氛。

从情节方面看 交代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小说开始于祝福 结束于祝福 中间多次写到祝福 “祝福”是小说的线索 贯穿了祥林嫂一生的遭遇

从主旨角度看 它暗示了主题 封建礼教思想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祝福是封建礼教思想的集中体现 以祝福为题 表现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真题训练】

探究“麦子”于整篇文章里的作用。(6分)

它是全文的主线,在结构方面串联起了全文。它象征着守护边疆的那对夫妇旺盛且顽强的生命力。它揭示了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文中多次写到麦子 两位主人公种麦子 在麦田里行走 抚摸麦子 写他们对土地的热爱 但始终没离开麦子 “麦子”是全文主线 在结构上串联全文 “麦子”还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 他们如同文中所写的“麦子” 无论环境多恶劣 都能扎根这片土地 顽强地生存下去“麦子”揭示了文章主题。扎根边疆拓荒产粮是为守土作贡献。文中描写了两位主人公种麦子的情景。“麦子”是“太阳”,是“希望”。如此写生动地揭示了主题

题型三:理解小说主旨

一、主题与主旨

1.主题

往往决定作品价值大小

2.主旨

这里所说的主旨 是广义的主题 除了涵盖小说主题 还包含小说的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 其中 思想意蕴指作品展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 是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与认识 着重于理解小说的思想性和认识性 情感意蕴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价值取向 也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褒贬看法 着重于理解作者的个人倾向性

二、小说常见的主题

揭示人性。描写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展现主要人物道德风貌。刻画主要人物品格。借此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人生如寓言。借助寓言这种形式。把人生的重大问题融入故事里。还将人生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

针砭时弊。把现实生活里的丑恶现象,以故事形式揭露。再以故事形式鞭挞。

4.百态人生。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三、小说主旨题解答

1.落实“五抓”,解答小说主旨题

2.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主题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这些人物具有典型性格。小说还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从多角度、多层次反映现实生活

【教材链接】

https://img0.baidu.com/it/u=1875463671,305087111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52

概括课文《老人与海》的主题。

小说讲述了老人捕到大马林鱼后,五次与鲨鱼群展开搏斗。最终击退了鲨鱼群,却只能带回一副鱼骨架。它塑造了一个硬汉老人形象,老人孤独、年老体衰,面对困境永不认输,乐观自信,坚忍不屈。这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有启示意义,当下人们面对困境,总会因能力不足、压力过大而选择懈怠。圣地亚哥的故事启示我们,人生的使命是奋斗,要与命运不懈抗争。也许结局未达预期,但仍需奋斗不止。

【真题训练】

(6分)

礼赞善良的人性品质

从哥儿俩的角度叙述日常故事,表明作者熟悉热爱儿童生活,欣赏童真童趣,关注儿童成长,也表达对善良人性的礼赞。从小哥儿俩成长环境的角度,表达作者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像母子、主仆关系融洽。从母亲角度出发。通过描写母亲的言行。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颂扬之情。更有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模拟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铁十字勋章

【德】米勒

之后他选择自杀

一战期间他曾担任预备军官。如今他仍保留着一把左轮手枪。还有十枚子弹也留存着。

一天傍晚时分。他的妻子从厨房端出晚餐。此时他正站在桌子旁。他正在擦拭那把手枪。他的翻领上别着一枚铁十字勋章。这本该在节日时才佩戴。

元首选择了自杀 面对妻子疑问 他如此解释 还表示要效忠于元首 他询问妻子 作为他的妻子 在这事上是否准备追随他 他称对女儿毫不怀疑 她定会借助父亲协助 体面死去而非苟活 他叫来女儿 女儿没让他失望他没等妻子回应,就叫两人都穿上大衣。他要带她们去郊外找个合适地方,以免引人注意。两人照做了。接着他给左轮手枪装子弹,让女儿帮他穿大衣,锁好房门,把钥匙扔进信箱。

外面正下着雨。他们在昏暗的街道上朝着郊外走去。丈夫走在前面。他没有回头去看远远跟着的妻子和女儿。他能听见她们走在沥青路上的脚步声。

他离开大路。走上通往毛榉林的小径。他转过头。催促她们走快些。晚风在这片没有树的平地上更加疾劲。地面被雨水淋湿。她们的脚步没有了声响。

他朝着她们呼喊 让她们走在前面 跟在她们后面走着 他心里犯嘀咕 是担心她们会跑掉 还是自己想跑掉 没多久 她们已在前方很远 等他再也看不见她们 他明白自己没勇气直接离开 却又十分希望她们已经走了 他停下 在路边小便左轮手枪在他裤子口袋里,他透过薄布料感受到枪的冰冷。他加快脚步想赶上她们,每走一步手枪都碰打在腿上,于是他放慢了脚步。当他把手伸进口袋想扔掉枪时,看到了妻子和女儿。她们站在路中间正等着他。他原计划在树林中做这事,不过枪声在这儿被听到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

他掏出枪。他解除了保险。他的妻子搂着他的脖子。他的妻子抽泣着。他的妻子很沉重。他拼力摆脱妻子。他走向正怔怔盯着他的女儿。他用枪对准女儿的太阳穴。他闭上眼睛扣动扳机。他希望枪哑火。但他听到了枪声。他看到女孩摇晃着倒下了。

妻子浑身颤抖。她发出尖锐的叫声。他得让她镇定下来。三声枪响之后。妻子安静了。

现在,他是独自一人。

不会有人命令他把手枪枪口对准自己太阳穴了。死去的人看不见他。没人能看见他。这出戏演完。幕已落下。他可以去卸装了

他把手枪塞进口袋。俯身看向他的女儿。接着他开始奔跑。沿着小径跑回街道。又沿街道跑了一段。不是往城里方向。而是向西跑。跑了一会儿后。他坐在街边。靠着一棵树喘息。思索自己的境况。他发现。事情并非无可救药

他只要继续跑。一路向西。避开居民区。他可以隐居在任何一处地方。最好是在另一座城市。改名换姓。做一个不知名的难民。普普通通。勤勤恳恳。他把枪扔进阴沟里。然后站了起来。

走在路上,他突然想起忘记把铁十字勋章扔掉。他把它扔掉了。

1.这篇小说以“铁十字勋章”为标题,有怎样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战后德国人民持续反省、忏悔。文学发挥了积极作用。从《铁十字勋章》这篇小说中。你能读出作者对法西斯主义怎样的反思。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推动情节发展。铁十字勋章将希特勒自杀与纸商枪杀妻子女儿两件事的因果关系串联起来。暗示小说主旨。铁十字勋章是希特勒奖赏纸商的标志,纸商枪杀妻女以表忠诚,这也象征着法西斯主义对人灵魂的奴役。丰富人物形象。纸商对铁十字勋章态度改变,成功刻画了纸商冷漠、愚昧、自私且残忍的形象特点

在情节发展上,铁十字勋章起到串联作用。它连接了希特勒自杀与纸商枪杀妻女这两件事的因果关系。文章围绕铁十字勋章展开,它是文章线索。铁十字勋章是希特勒奖赏纸商的标志,这暗示了小说主旨。纸商选择枪杀妻女来表示忠诚,它也象征着法西斯专制对人灵魂的奴役在人物形象方面 纸商对妻子的态度 是冷漠的 对女儿的态度 是愚昧 自私且残忍的 他最后扔掉铁十字勋章 这证明他是虚伪和自私的

①通过叙述纸商效仿希特勒枪杀女儿、妻子的过程,揭示法西斯主义对人性的彻底抹杀,这是在抹杀人性。②纸商轻而易举枪杀妻子和女儿,揭示希特勒专制已渗透并占据每个被奴役者灵魂深处,这是在奴役灵魂。③对希特勒效忠式模仿却排除纸商自己,揭示法西斯主义者骨子里的虚伪和自私,这体现了虚伪自私。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文章叙述了纸商效仿希特勒行为枪杀女儿、妻子的过程。这揭示出法西斯主义对人性的彻底抹杀,能看出法西斯主义反人性的实质。从主人公性格特征,以及从周围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人的影响角度分析。纸商对希特勒效忠式的模仿排除了他自己,他最终扔掉了这个勋章。这揭示了法西斯主义者骨子里的虚伪和自私。结合文本联系实际。纸商轻而易举地枪杀妻子和女儿。这揭示了法西斯主义已经渗透并占据了每一个被奴役者的灵魂深处作者通过文章从而使现在的我们更加警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小说阅读热点:理解小说主旨与标题意蕴及常设题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