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5 天前

儿子留学七年首次春节回家团聚未果,80 多岁母亲因习俗不来令人遗憾

儿子出国留学七年,春节是头一回回家。全家人打算团聚过年,可最终未能如愿。岳父已去世20年,我们首次把70多岁的岳母从新疆接来过年。母亲却怎么都不愿意来,她表示“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自己毕竟已是80多岁的老人。父亲去世10年,母亲一直守着山西老家,还再三叮嘱我别惦记她,称自己一切都好看着视频里她的身体越发佝偻。她耳朵听不见,使劲贴着电脑。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以前每次离家,走的时候不让母亲送,她也答应不送。可到村口的车站一回头,母亲总跟在后头。母亲老了,过一年少一年。今年春节不能陪她,实在遗憾。

岳母到来那天,我与儿子前往机场迎接。排队等候座位时,一位中年大妈疾步冲来,占据座位高声叫嚷:“快来,这儿有位子!”有个看似与我儿子年纪相仿的男孩走来,说道:“妈,大家都在排队,我们去后面。”

儿子也曾这样教育我。他不让我在公共场所抽烟。他说二手烟严重危害他人健康。在任何有屋顶的地方。他提醒得更为频繁。还有一回我开车心急。在直行道强行左拐。儿子指责我。他说不能这样。他说要是每个人都不遵守规则。那世界就乱套了

这几件小事触动了我。中国传统一直是老人教育孩子,要守礼仪、懂礼貌。然而现在情况反过来了。这在几千年来是第一次。年轻人比中老年人表现得更讲究文明。年轻人比中老年人更懂得礼数。

https://img2.baidu.com/it/u=2637622445,214682152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回到家 妻子和岳母开始包饺子 儿子竟也熟练地包起来 他说 每年春节留学生都会聚在一起包饺子 这个习俗寄托着他们的新年祈望 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我们大部分留学生都会去打工 父母盼着儿女回家团圆 儿女努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两代人只是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我不禁心生感慨。中华孝道文化在大洋彼岸从来没有衰落。恰恰在异乡学子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

2009年儿子在国外过首个春节。除夕之夜他竟梦到汶川地震灾区。醒来后回忆起2008年我带他去灾区的情形。他说在想汶川的人们如何过春节。这一年我陪母亲过年。母亲说我比你们幸福。三个儿子都在身边。你们的儿子却在大洋彼岸。母亲这话让妻子泪水涟涟!

第二年儿子讲他没做梦,在电脑上看春晚时睡着了,醒来后发现衣服没脱,手里还紧握着一张全家福。去年是儿子在海外度过的第六个春节,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令他泪水浸湿了衣襟,他发誓不再漂泊,立志要报效祖国!我的眼眶湿润了,第一次在儿子面前流下了眼泪。

吃完晚饭后 岳母站起身来要去洗碗 我和妻子赶忙连连阻拦 儿子这时说道 让她去洗吧 岳母于是走到水池边 她那佝偻的背影似乎多了几分精神 她洗碗洗得格外认真 花了足足半个小时才洗完 儿子说 外婆辛苦了 歇一歇吧 然后给老人擦了擦手 又把她搀回了房间他再次回到厨房。他重新洗了一遍碗。他对我们说道:“外婆年纪已大。可她总想着为儿女做点事。要是让她洗碗。她会有被需要之感。”

https://img1.baidu.com/it/u=2751362707,242287825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25

聊到身处异国的感受时儿子表示 出国前网络信息显示“外国月亮比中国圆” 但出去后发现并非如此 他说在国外 爱国是内心最自然的情感 大家都希望国家变得更好 谈到未来 儿子称要早日学成回国 还提到国家为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 身边80%的留学生都打算回国发展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今年56岁,人生已过一半。我曾是个乡下孩子,如今有了家室,还有热爱的事业。老人的恩情助我外出闯事业、报国家。如今儿子懂事,又带我回家享天伦、话桑麻。上有老,下有小,这让我始终满怀前进的激情,这是无尽的财富。期盼天下所有老人都能长命百岁,期盼天下所有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本报南京2月18日电本报记者郑晋鸣)

" style=":non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子留学七年首次春节回家团聚未果,80 多岁母亲因习俗不来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