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李文和:凌晨穿梭在甘肃临夏小城的包裹传递者
人物简介:李文和是男性,他于1992年在甘肃临夏市出生,他是京东物流的快递员 新京报记者 陆一夫 摄李文和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他穿着一身深红色的工作服,若不是脸上明显黝黑,很难把他和快递员画上等号,他看起来有一副书生气 。
日出之前,快递员就已苏醒,比这座小县城醒得更早。一辆从兰郎高速转入迎宾路的货车,飞驰着驶向和政县的各大物流站点,它要以最快速度,把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运抵此处 。
李文和与另外5个快递员习惯性住在站点宿舍,目的是方便每天凌晨卸货。包裹从货车卸下后,每个快递员熟练分拣出属于自己负责区域的快件,码放在一起,接着装上各自小车,随后开始这一天的派件工作。
李文和所在的快递站点不在北上广深这类大城市,而是处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和政县 。2017年11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 ,首次把临夏列入“三区三州” ,确定其为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 。
但对于李文和而言,这个距离兰州市中心120公里外的县镇是他热爱的家乡,他渴望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电商成果。
替外出打工者照顾家人
“你们做记者的工作,不也没时没点吗?”
4月19日上午5点半,李文和早早起了床。他与记者首次见面,就开玩笑说大家的工作都是干到完成才结束的。
每天到了这个时候,来自兰州分拨中心的货车会抵达和政县,车上载着约300件包裹,李文和与其余同事开始卸货,之后他们拿着类似大哥大的“巴枪”扫描包裹进行分拣,和政站这一天的工作就在一片此起彼伏的“蜂鸣”声中开启了。
李文和与同事。新京报记者 陆一夫 摄
李文和27岁,是和政站站长,今年春节过后,京东物流整合了和政县、康乐县和广河县,将快递员统一集中到和政县,兰州分拨中心因认为李文和能力突出,便指派他担任当地站长 。
快递员一般9点钟出发,出发前李文和要与所有同事开一次早会,早会主要内容是听取同一片区其他站点的投诉情况,除保证包裹准时准确投递外,用户对快递员的评价也是主要考核之一。
李文和叮嘱同事,不管对方态度如何,我们的态度都要好。这几天和政站未收到任何差评,他特意表扬大家工作有进步。
对于李文和与和政站的快递员而言,他们每天负责配送的货物数量不算多,困难在于配送的面积范围极为广阔,和政县、康乐县以及广河县三地的覆盖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公里,这等同于雄安新区的规划面积。
马成每天都要开车去70公里外的康乐县送货,他刚成为快递员才一个月,常常因为路线不熟悉而耽误送货进度,有时候要送到晚上8、9点才能回到和政站点,而李文和会等齐所有同事回来才结束这一天的工作。
李文和从事快递员工作,在此过程中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有时能结识新朋友,有时会碰到老同学,送货到朋友家他也不在意,他认为这份职业很不错 。
李文和告诉记者,记得刚开始做快递时,常接到电话,询问是否会送货上门,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不便常回乡,便在京东上下单给家乡长辈送货,又担心长辈收不到,所以常打电话询问。
后来李文和渐渐有了这样的感觉,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帮那些外出打工的人照顾家人,“也许在大城市送快递时,跟客户交流的时间只有十几秒。但在这儿,每个客户都是街坊邻居,我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
“没有方向的船,任何方向都是逆风”
中国的电商行业已发展近20年,然而和政县始终是电商的荒芜之地,其主要原因在于物流不发达 。
https://img0.baidu.com/it/u=647283039,216332183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0&h=500
李文和还记得,2009年有一小部分外地人来到和政县,他们开了三通一达的加盟店,是最早在这个地方从事物流快递工作的先锋。就在当年,新《邮政法》出台了,11•11也开始推行,这使得全国民营快递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这些敢为人先的人在和政县收获了成功的第一笔财富 。
这在李文和的脑海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直至如今,他都十分坚信一个道理:没有方向的船只,不管朝着哪个方向行驶,遇到的都是逆风 。
2014年,京东物流推出“先锋站”计划,该计划要将渠道进一步下沉,一方面是鼓励员工回乡,让员工当快递员进行拓展,另一方面是希望借此帮助当地年轻人就业创业。
与此同时,和政县当地的物流公司一直不太支持货到付款,并且不愿意到偏远山区送货,这为李文和提供了机遇。
2016年春节过后,李文和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了京东物流在和政县的招聘广告,他急于养家糊口,所以很快就成为了县里的第一个“京东小哥”。
李文和在北京念美声专业,毕业后在北京、成都工作,在成为快递员之前,他的母亲突然遭遇车祸,导致半瘫痪,于是他下定决心回到老家和政县工作。临夏回族自治州是我国最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这里,年轻人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不容易。
李文和娶妻生子后,家庭压力使他一直疲于奔命,他甚至尝试开黑车载人往返于和政县与临夏,他表示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去开黑车,只是当时确实没了方向 。
成为快递员后,李文和才明白自己小瞧了这份工作的难度,他原本一直觉得,快递工作不过是把包裹简单送到用户手里,可实际上,每天都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有些用户下单时地址乱填,得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正确地址,有时为了一件包裹还得上山开车,这耽误了不少工作时间。
李文和。新京报记者 陆一夫 摄
李文和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年的时候,他要两点半起床开始卸货,那段时间是工作以来最苦的日子,当时刚入职每天只有6、7件包裹派送,第一个月的工资只有596元。
起初家里人都支持他做快递员,可是长时间收入低,工作又忙,家里人常常抱怨,特别是原站长调回临夏市后,和政站就剩下李文和一人管理,卸货、分拣、配送都得他自己做,就连距离站点只有几百米远的家,他都没时间回去。
媳妇有时候会抱着孩子过来看一看。有一次,家里来了亲戚,我爸打电话让我回去招待一下,可当时手里还有几单货急着要送出去,所以就没回去。李文和也曾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不过想到那些最早在和政县依靠物流起家的外地人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他便劝服自己,在这里电商迟早会实现快速发展。
事实上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物流变得畅通之后,和政站的业务开始迅猛发展。李文和的派送量很快增长到了上百件。他表示,从11•11大促一直到春节后,是和政站最为繁忙的时期。一方面,大促带来了大量订单。另一方面,春节前回乡的人潮推动了当地电商的发展。
从事快递后性格变得开朗
李文和如今很少参与日常配送,不过他仍是和政站最忙碌的员工之一。他身为负责人,现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协调工作中,其中与快递员的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李文和告知记者,这份工作对他产生的改变极大。
李文和说,这份工作的好处是能每天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这与在工厂一直坐着不同,生活充满变化,他自认性格较内向,却因送快递变得开朗,这是他做这份工作最大的感受。
新京报记者 陆一夫 摄
在这个快递站里,马成是配送距离最远的快递员,他每天都要开车到55公里外的康乐县送货,同时他也是回到站点最晚的快递员。马成刚入职才一个月,并不熟悉路线,李文和便带着他熟悉配送路线,还优化了派单的路径和次序。
李文和有时会在他身上看到曾经的自己,同样是严肃少言,不过他也逐渐在这份工作中寻得自己的快乐。马成向记者称,自己最感动的一回是在山上步行数公里,目的是把一个大包裹送到农户手中,没料到对方非要留他吃饭。这位老人家表明,儿女常年外出打工,自己行动不便只能依靠快递员上门送货,然而在和政县里只有他们能做到 。
李文和也有过相似经历。他第一年当快递员时,曾多次给一位孕妇送货。虽说只需爬四层楼,可全县只有他乐意送货上门。后来那名孕妇产子后,亲自给李文和送水表示感谢。那时他感受到这份工作除了报酬外,还有更多的意义与价值。
但并非所有时候都这般美好,李文和时常遭遇特殊情况,像是配送地址不明的恶意订单,还有因他没准备好零钱就苛责他的客户,至今他偶尔仍会感觉委屈,不过他从未抱怨过这份工作,他明白这是服务行业必定会面临的问题。
https://img0.baidu.com/it/u=3727982735,43258094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96&h=500
有不少客户会依据我们的服务态度来决定后续是否继续在平台上下单,他们给出的好评或者差评会对我们的绩效产生影响 ,李文和觉得快递配送属于“最后一公里”的工作 ,但实际上快递员和用户之间的距离仅有几米 。
“听说广州有快递员月入8万很羡慕”
中国电商行业步入第二十个年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得益于物流行业的贡献,特别是基层劳动力的辛勤劳作。国家邮政局曾针对快递员开展生存现状调查,结果显示,80 后与 90 后成为快递员队伍的主体,其中超九成快递员来自农村和县城,仅 7.8%来自城市。
李文和与同事们。新京报记者 陆一夫 摄
但90后和上一代务工者不一样,他们很少愿意像父辈那样进工厂打工,快递员、外卖送餐这类“互联网+”岗位让他们感觉更自在,他们更看重个人自由和成长空间。
在李文和看来,物流快递业在三四线城市发展得很快,不过它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未来要是无人车、无人机得到推广,那么快递员将来肯定得面临转型。
于是去年公司有一个计划,要安排一批员工到西安去学习无人机操作,李文和主动报了名,还自费申请到当地去学习无人机的使用技能。
白福春是李文和的上级,主管京东物流西北分公司甘肃片区的工作,他对记者讲,那时整个甘肃仅有两个前往西安学习的名额,最终李文和幸运地成为了其中一个,“我们一直期望年轻人不只是低头送货,更关键的是要学会用科学工具来武装自身” 。
李文和时常说起在西安培训的那段经历,他认为这是自己入职后最有成就感的时候,物流无人机在他的操控下,能顺利把包裹送到几公里外的收件点,这时李文和首次感到自己的工作比预想中更具价值。
近期京东物流要求快递员在完成配送任务之际增加揽件工作,李文和于是开始积极研究方案,他希望把和政站打造成临夏州里规模最大的快递站。
他向记者分析,当地有三通一达和顺丰,然而能亲自上门揽件的快递员只有京东,他打算让快递员在配送时积极宣传,促使客户以预约形式提前下单,如此快递员就能在配送包裹时顺路上门收件 。
李文和知道和政县的个人快递需求赶不上大城市,他清楚这一点,“看新闻说广州有快递员揽件月薪能达到8万,我们都特别羡慕。”他对这份工作满怀期待,“培训时老师讲京东物流好多中高层是从快递员起步的,听着感觉这份工作有奔头。”
同题问答
新京报:过去一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李文和,过去是快递员,如今成为了站长。以前他忙于配送工作,现在时间比以往充裕,能够经常下班回家吃饭,还拥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新京报:你心中“新青年”的标准是什么?
李文和具备吃苦的品质,拥有拼搏精神,在工作中不会偷懒,并且对科学技术满怀信心。
新京报:未来,你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有什么期待?
李文和表示,他希望物流行业能够出现更多的“黑科技”,自动分拣可以更加普及,无人机配送能够覆盖更多区域 。
新京报:未来,你对国家社会有怎样的期待?
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扶持方式不只是转移支付,还要引入适合当地需求的产业,并且培育适合当地需求的产业,以此实现内增式发展。
新京报记者 陆一夫 编辑 徐超 校对 何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