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3 天前

德国福维克小美在中国:从电商低价难销到直销规模超3亿的蜕变

德国福维克的小美最初在中国借助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美善品多功能烹饪机在当当网的零售价格仅一千多元,然而销售情况依旧很不理想。如今,小美在北京市场的销售规模已超3亿元。中国家电资深研发人员林志鹏觉得,美善品的成功更多源于营销模式的成功,而非产品本身的成功。直销有着巨大利润,这使得小美近年来发展极为快速,其直营体验店数量超过了四十家。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中国人消费升级强劲,消费理念出现分化,消费分级趋势显著。另一方面,小美的模式若没有大量资本推动是难以实现的。

林总觉得,美善品最开始是从料理机慢慢演变而来的,所以,美善品的核心功能是研磨,在这方面的技术的确十分厉害,比破壁料理机更好用。然而,在烹饪方面,烹饪过程的研发是由德国工程师开展的,中国烹饪的精髓是炒,欧美人很难领会中国烹饪文化,所以,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只是模仿了把菜炒熟的过程,却无法理解中国人炒菜的精髓。

中国多功能烹饪机是否进入天时地利人和

或许小美只是中国多功能烹饪行业发展过程中某个阶段产生的产物,不过大家还是要对福维克表示感谢,因为它为多功能烹饪机市场开展了消费者教育工作。从2020年起,中国的多功能烹饪机可能会进入一个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条件的发展阶段。

天时:生活理念和消费升级是多功能烹饪产品的土壤

2017年之后,消费升级屡屡被提及。消费升级的背后,存在新生代与父辈生活理念的巨大差异。同时,消费升级的背后,还有中高收入阶层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新生代工薪阶层下班后不再进厨房,选择要么点外卖,要么吃速食。多功能烹饪机或许是那些追求健康烹饪的年轻人的首选。据了解,90后和00后很大一部分人是享一代,他们没有做家务的经验,也没有做家务的时间,更愿意花费心思和时间去享乐生活。这些人步入社会,组建家庭之后,母婴和外卖的规模大幅攀升。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阶层,是大中城市机关退休的高收入老年人,这些人原本生活在高福利圈,没有在家做饭的时间和习惯,退休后福利没了,得亲自下厨,不排除很大一部分人希望借助机器简化烹饪过程,而且他们收入水平高,自然能成为多功能烹饪机的拥趸 。

另外,有一些70、80后的中青年职业女性具备消费能力,她们日常家庭烹饪频次较高,不过由于攀比或从众心理,也会产生购买需求。这便是小美主力市场多集中在江浙一带二线城市的缘由。

地利:家电品牌纷纷涌入多功能烹饪行业

美善品虽是德国品牌,却带火了中国的多功能烹饪机市场,中国的多功能烹饪机市场规模达几百亿,按小美的价位和营销模式,只能满足很少圈层消费者的需求,大量有需求的消费者,都会选择购买国内品牌。

捷赛创始人是林志鹏,他表示,捷赛是最早进入多功能烹饪机行业的品牌,这些年,该品牌持续进行产品的研发与完善工作。

其实,除了这些中小品牌外,多个主流品牌也在几年之前就开始积极进入多功能烹饪机行业。美的是其中之一,九阳也是其中之一。在这些品牌里,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方太米博多功能烹饪机。

中国家电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中国家电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这也是多功能烹饪机能够快速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中国家电品牌的持续创新驱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多功能烹饪机与多功能炒菜机等产品,都是基于烹饪的个性化菜品共性化控制。从各国烹饪料理的复杂程度和特性来看,多功能烹饪机是最适合中国家庭的。原因在于,中国烹饪的复杂程度更高 。只有理解中国烹饪文化的技术团队,只有潜心研究中国烹饪细节的技术团队,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享受中国美食带来的快乐,让更多中国消费者摆脱重油重污式烹饪,打造轻厨房环境。

人和:社交式营销是推动多功能烹饪机的暗潮

多功能烹饪机处于市场初级阶段,所以在常规卖场里,这类产品几乎没有身影,线上平台、直销以及社交营销成了推动多功能烹饪机的暗潮。

小美取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功于直销这种营销模式。韩国的熬乐多、大宇等品牌,主要借助线上电商平台来推广销售它们的多功能烹饪机。

方太集团米博品牌推出了多功能烹饪机,该烹饪机采用线上电商与线下社交相结合的模式。米博多功能烹饪机把自己打造成社交圈里创意生活的“约饭神器”,它能完成多种中式烹饪和西式料理,其附加服务可扩大社交圈,在线上社区,用户能创作属于自己的味道,还可上传菜谱分享,在线下平台,米博终端体验店会邀请热爱美食的人一起体验与分享。

可以这样讲,有更多的营销模式,都在同时推进多功能烹饪机的市场发展 。

中式自动烹饪的产品方向

林志鹏在分析多功能烹饪机的未来市场时表示,捷赛是一个以技术为起点、以产品为根本的品牌,多年前它能专注于这个小众产品,主要原因是对未来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

一直以来,直销面向的是小众群体,要让家家户户都能购买使用多功能烹饪机,增添厨房烹饪的乐趣,就必须有亲民的价格,还要有广泛的销售渠道。

未来中国多功能烹饪机市场的主流必然是国产品牌。国内品牌若想在多功能烹饪机市场做大,主要有两类产品。一类是能制作大菜名菜的自动烹饪锅。另一类是无烟的自动炒菜锅。自动炒菜机是市场需求最多的品类。它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单品。目前自动炒菜机的设计思路有三种,一种是类似小美工作原理的,会按照程序放置食材,第二种是简单的搅拌方式,第三种是捷赛目前开发的类型,所有食材直接放在不同区域,自动炒菜机依据程序选择加热和搅拌流程。

一个产品搅动厨电消费的新格局

当然,如果多功能烹饪机市场爆发,成为家庭的主角,那么会有几个行业受到影响。首先是小家电行业。其次是炊具行业。多功能烹饪机号称能够取代几十个厨房小家电产品,这必然会致使这些产品规模下滑,或者更新速度减缓。比如破壁料理机这类料榨产品。还有豆浆机等料榨类产品。

另外,厨房小家电不断涌现,餐饮市场日益发达,传统的明火炊具因此受到打压,只有炒锅等少数几个产品规模保持坚挺,而多功能烹饪机具备炒菜功能,能够替代明火炊具,这让明火炊具必定如坐针毡。

当然,多功能烹饪机也会带动几个品类的发展。首先,若烹饪全面使用多功能烹饪机,厨房就能做到无油烟,如此一来,在装修时将会有更多家电促使人们选择开放式厨房。

其次,多功能烹饪机没有烤的功能,所以,多功能烹饪机与烤箱构成了新式开放厨房的完美搭配。在小美的体验馆中,最常见的厨房电器组合是多功能烹饪机、净水器以及烤箱。

最后,食材半成品的需求量十分庞大。实际上,炒菜只需短短几分钟。然而在料理过程中,花费更多时间的是准备食材。比如进行清洗,做改刀处理,搭配调料,对菜品进行腌制等等。这也是众多人不愿走进厨房的最为关键的缘由。有时,为了在周末做几道菜,就得购买多种食材,用不完的食材只能扔掉,这极为浪费。许多消费者期望超市或者生鲜平台可以供应丰富的家常菜半成品,如此一来,烹饪这件事就会简便许多。

中国有一些家常菜被南北方家庭普遍接受,其数量在20到30个左右 ,这些家常菜经过中央厨房式处理、配菜、冷链运输等过程 ,然后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型超市、生鲜电商平台等渠道进入普通家庭 ,未来这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

其实,很多超市多年前就已出售半加工食材,这些半成品主要针对家庭日常处理复杂的家常菜品制作,比如无骨鱼片、孜然牛肉等。然而,半成菜品在中国大城市一直未形成良好规模,也没有大型供应商。主要原因是前期加工、存储运输难度高,损耗率大。

一旦多功能烹饪机的销售规模有所增长,超市里只要供应大约10到20种半成品,便能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更加复杂的菜品可通过外卖和餐厅来解决。

记者曾走访米博在北京的体验店,在店里体验了“酸辣土豆丝”的制作。原来最能体现刀功的土豆丝,并非需自己亲自切,而是真空包装且已处理好的土豆丝。

工薪阶层两口之家,每周采购5至10种这样的半成品菜,把它们放在冰箱里,在规定期限内进行加工,这将带动整个产业,同时,由于前期蔬菜生鲜品都是集中处理的,厨余垃圾的压力也会减小。

多功能烹饪机进入中国市场,这本身不仅有产品创新,还带动了营销推广的创新,并且会带动新行业。在当下多变多元的消费环境里,多功能烹饪机并非每个家庭都必需,然而却能成为不少家庭的好帮手。

创新,始终是家电品牌得以生存的首要因素。期望多功能烹饪机能凭借更多创新推动新市场的进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国福维克小美在中国:从电商低价难销到直销规模超3亿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