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3 天前

周口历史名人辈出曾闪耀农耕文明,如今却常被误认是周口店

周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从古到今,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进步的圣贤英雄不断涌现 。东方文明的起始之主伏羲定都于周口淮阳,女娲定都于西华,道家的开创者老子在鹿邑出生并修学,鬼谷子王禅的故乡是郸城,陈胜是商水人,吴广是太康人,商水还出过在汉末格局中产生影响的袁绍袁术兄弟,太康出过为保存汉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谢安谢玄家族。这般优秀的人物,实在数量众多,像天上繁星一样多。

然而随着农耕文明走向衰落,工业文明开始兴起,周口这片曾在数千年农耕文明里闪耀光芒的宝地福地,逐渐在红尘中被埋没。身为周口人,在外地时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当提及自己的家乡时,别人常常会问:“周口在哪里?是发现猿人化石的周口店吗?” 不是的,周口是河南东部的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人口大市,还是历史文化大市。她是中原之中,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最重要的一部分。

此次《周口历史人物点将录——郭亚东、王东百幅书法对联网络展》系列,由文化中国网、李逸野艺术馆策划主办,河南派普文化传媒公司承办,鹿邑天地人笔业协办,旨在通过微小的努力,为提升周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贡献一点微弱的光亮。

水平有限,权当抛砖引玉。

——庚子初冬王东于乌有兰若

周口历史人物点将录——郭亚东、王东百联书法网络展(第三辑)

书法:郭亚东

撰联:王东

李梦阳

独行闹市敲钟磬,

长啸中流看鸿鹄。

李梦阳出生于1473年1月5日,逝世于1530年1月28日,他字献吉,号空同,是汉族,祖籍在河南扶沟,出生于庆阳府安化县,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庆城县,之后又回到了故乡,所以《登科录》直接记载李梦阳为河南扶沟人。他擅长书法,学到了颜真卿的笔法,在古文词方面很精通。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是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学习颜真卿,字体结构方正整齐严谨,不局限于规矩法度,书卷气十分浓厚。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运动持续了一个世纪,后来被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取代。

明成化八年十二月七日,即1473年1月5日,李梦阳在甘肃庆阳出生,他家自幼贫困,10岁时全家随父亲返回故乡,所以《登科录》直接记载李梦阳是河南扶沟人。他的父亲当时担任封丘周王府教授,很受温和王信任,李梦阳也非常受器重,能“入饱出嬉”,学业不断进步。

得罪权贵

弘治六年(1493 年),李梦阳在癸丑科乡试中获得解元,弘治七年(1494 年),他又考中甲寅科进士。刚开始被授予户部主事一职时,他就对当时外戚建昌侯张延龄凭借恩宠而十分蛮横,没人敢去质问的嚣张气焰极为厌恶 。他不畏惧权势,直接向朝廷上书,写成了有名的《应诏指陈疏》,在其中直接陈述了时弊的“二病、三害、六渐”,还大胆揭发了寿宁侯的诸多罪行,比如“招纳无赖,网利贼民、夺人田土,拆人房屋,虏人子女,要截商货,占种盐课,横行江河,张打黄旗,势如翼虎”,所以引来了杀身之祸。寿宁侯对他恨之入骨,在皇帝面前对他进行各种陷害,先是将他解职问罪,还对他严刑拷打,众多贵戚也都急切地想杀害李梦阳,觉得这样才痛快,后来因为皇帝不允许,李梦阳才得以官复原职。

几经沉浮

弘治十八年,也就是1505年,李梦阳晋升为郎中。当时,明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刚刚即位,宦官刘瑾等“八虎”致使皇帝逐渐荒废处理各种政务,各位大臣呈递的奏章都无法上达给皇帝。李梦阳又坚决地为户部尚书韩文撰写奏疏,揭发刘瑾,几乎因此犯下杀身之罪。正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507年,刘瑾假传圣旨,贬李梦阳为山西布政司经历,该职位掌管出纳文件,还勒令李梦阳退职回家。之后刘瑾又罗织罪名,致使李梦阳入狱。幸亏康海极力营救,李梦阳才得以免死。

正德五年(1510 年),刘瑾被诛杀,李梦阳得到平反,恢复了原来的官职,还升任为江西按司提学副使。后来,因为他得罪的人太多,最终以“欺压同列、挟制上官”的罪名,让他居家赋闲。

正德十四年(1519 年),宁王朱宸濠谋反,后被诛杀,那些原本衔恨李梦阳的人,趁机揭发他是朱宸濠同党,李梦阳因此被逮捕入狱,多亏大学士杨廷和、刑部尚书林俊等人上书,极力陈述李梦阳无罪,他才得以获释。

终不复仕

嘉靖帝即位后,诸大臣多次举荐李梦阳,然而由于几十年的世宦生涯,李梦阳看透了世间险恶,最终没有为官。他修建园池,招揽宾客,饮酒并进行著述,名声传播到全国。嘉靖八年十二月三十日(1530年1月28日),李梦阳去世,享年五十八岁。隆庆初年,他被追谥为景文。

郑当时

真君子但行仁义,

不小人莫论是非。

https://img1.baidu.com/it/u=3388567375,124416781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422

郑当时出生和去世的年份不清楚,是西汉时期的大臣,为郑桓公的二十二世孙,是陈地人,凭借侠义之心善于结交朋友,在梁、楚之地声名远扬。汉景帝在位时,担任太子舍人。汉武帝在位期间,先后担任鲁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相、右内史,后来因为在窦婴、田蚡的争论中犹豫不决而被贬官为詹事,之后又担任大司农、丞相长史、汝南郡太守。

周章

无才无德岂能全凭时势,

是龙是虫皆有各自功名。

周章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其卒年不详,死于公元前209年,他就是周文,是陈县人。在战国末年的时候,他曾担任项燕军的视日一职,负责推算时辰的吉凶。他还侍奉过春申君黄歇,并且自称懂得兵法。陈胜称王后,授予他将军印,他便向西攻打秦国。在行军的途中,他不断征集士兵,到达函谷关时,已经拥有兵车千辆,士兵数十万,不久之后进驻戏水(今陕西临潼东)。秦国派少府章邯率领主力进行反扑。他独自率军深入,因缺乏战斗经验,从函谷关败退出来,军队驻扎在曹阳(今河南三门峡西南),之后又退到渑池(今河南渑西)。章邯的追兵再次赶到,他战败后自杀身亡。

甄权

十卷医书因孝起,

百年侠气由心生。

甄权是古代医家,是唐代医家,是许州扶沟(今属河南)人,他和哥哥甄立言因为母亲生病而学医,后来也凭借医术闻名,他精通针灸术,也熟悉养生,活到了一百零三岁高龄,唐太宗曾亲自到他家询问药性,还查看他的饮食情况,赐给他衣服、几杖,授予他朝散大夫的官职,他所著的《古今录验方》《针经钞》《明堂人形图》《针方》及《脉经》,都没有流传于世 。

武丁

不解吏情何以治天下,

唯知民瘼方能得人心。

武丁,子姓,名昭,是商王盘庚的侄子,也是商王小乙的儿子,他是商朝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武丁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1192年,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192年去世,去世年份为公元前1192年 。

武丁在位时,勤于处理政务,任用傅说、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傅说是刑徒出身,他励精图治,让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史称“武丁盛世”。公元前1192年,武丁离世,庙号为高宗,死后他的儿子祖庚继承了王位。

武丁陵在河南省西华县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田口乡陵西村 。据记载 ,当年武丁从商都率领群臣来到如今的西华县 ,目的是捕灭蝗灾并体察民情 。他因积劳成疾 ,在如今的西华县病逝 ,死后葬于现址 。古代时陵冢规模宏大 ,有记载说 “望之如山 ” ,受到历代帝王的崇仰并前来祭祀 。陵墓前原本有庙宇陵园 ,陵后两侧分别安置着武丁最器重的得力辅助丞相傅说 、甘盘的陵墓 。历史上黄河无数次泛滥淤积,还存在人为损坏,导致庙宇毁废,仅留下武丁主陵墓顶,还有数通散落的古御祭碑刻被收藏起来。现存的武丁主陵高约6米,长和宽各有百余米。武丁陵属于全国现存数量极少且较为完整的奴隶制度时期帝王陵寝。

姚晔

无利家国愧登第,

不学圣贤枉读书。

https://img1.baidu.com/it/u=461574883,30232544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姚晔,籍贯是如今河南省商水县化河乡姚桥村,他自幼聪明,勤奋好学,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于戊申科科举中及第,成为进士第一名,世称文状元。

姚晔在金榜题名后,真宗皇帝给予特殊赏赐,赏赐袍笏,赏赐淡黄巾一领,赏赐淡黄绢带一条,还加了白斓,并且立即任命他担任官职。这种情形在以前的科举里,是从来都没有过的荣誉。从那以后它成为了新的规定制度。

姚晔逐渐进入仕途,后来担任著作郎等职务。他的儿子姚仲孙,担任礼部郎中,还担任龙图阁学士。

周举

常思重我但觉我幸,

不敢阿君以为君羞。

周举出生于东汉时期,是汝南汝阳人,也就是如今河南商水西北的地方,他的字是宣光,生活在公元105年至149年。他学识渊博,见闻广泛,受到儒者们的尊崇,京城有“五经纵横周宣光”的赞誉。他起初被司徒府征召,后来担任平丘令。在顺帝时期,他担任并州刺史。当时郡内百姓为祭祀介子推,每年冬天都要寒食一个月,老人小孩都难以忍受,每年有很多人死亡,于是他下令革除这种陋俗,让百姓恢复吃温热食物。之后他转任冀州刺史。阳嘉三年,也就是公元134年,他被征召授予尚书一职。汉安元年(142 年),他凭借侍中的身份,与杜乔等七人一同担任使者,巡视各个州郡,弹劾上奏贪官污吏,被士人称赞为“八俊”之一,后来他升迁为大鸿胪,又升迁为光禄勋。

李干公

为革命甘洒少年血,

不自由愧留白发头。

李干公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11年12月,字勉斋,是河南省商水县人,李家在当地是有声望的家族,他20岁时担任清军常备军稽查,不久后离开军队,加入了仁义会,光绪三十三年即1907年冬天,他的兄长李锦公从日本回到省城开封,创办了大河书社。该书社表面声称“聘请教育名家,编纂东西要籍,其有海内已出各书,亦选厥精华,代为销售”,实际上是同盟会的秘密集议场所。李干公担任招待,在这儿接待联络同盟会员以及进步人士。1911年10月武昌首义之后,河南革命党人打算谋求响应,李干公积极联络仁义会会员以及军中旧友。1911年12月,在河南辛亥革命起义前,张钟端任命他担任民军先锋队队长,他率领众人潜伏在开封南关陆军营盘附近,等待总攻信号,后来起义事情泄露,他们突然遭到包围并被捕。在审讯的时候,他痛陈民族大义、革命历史、时局趋向,表现得慷慨不屈,神色自若。1911年12月24日傍晚,他在开封城南门外英勇就义。

潘又泉

才名换一生波涛,谁能知者,

肝胆照千古日月,我独往之。

潘又泉出生于1924年,逝世于2015年,他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出了众多优秀学生,在鹿邑、安徽亳州市、郸城、柘城一带颇具影响力。他擅长书法篆刻,著有《老孑道德经刻译》一书并得以出版发行。他曾担任县政协副主席。鹿邑本土作家周西华撰写了《我的前世今生——记潘又泉》这本书 。

郭 亚 东 简 介

郭亚东是鹿邑人,他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李逸野,是作家、诗人、书画家,现在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逸野艺术馆馆长、文化中国网总顾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的书画作品四十余次参加省市和国家展览,还曾参加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览。2006年6月,他在河南省博物院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出版当代中青年书法家的草书手卷《杜甫诗卷》,其作品和艺事被编入《河南书画名家志》,也被编入《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还被编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等 。

王 东 简 介

王东是河南周口人,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是文化中国网创始人,是李逸野艺术馆副馆长,是河南派普文化传媒策划总监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口历史名人辈出曾闪耀农耕文明,如今却常被误认是周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