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前天 16:13

李绅:从写出悯农诗的好人到被官场坏掉的诗人

李绅:被官场坏掉的“悯农”诗人

萧树

中唐诗人里,李绅是个有着诸多故事的人。他故事多,是由于他事儿多。他事儿多,除了脾气暴躁外,还在于是非繁多 。

现在说李绅是诗人,是因为他写了诗歌《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感叹农耕的辛苦,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若不是心地仁厚是写不出来的。很多看过这首诗的人表示,能写出这样诗歌的人,即便有缺点,也不会坏到哪里去。然而谁能想到,后来的李绅真的变得品行恶劣,并且一旦变坏,就无法挽回,其恶劣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他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是母亲将他抚养成人,还教给他经义,他对民生艰难有深切的体会,并且心怀大志。二十七岁那年他考中了进士,被授予国子监助教的职位,这个职位在当时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然而李绅却完全看不上,直接前往金陵游山玩水去了!

到了金陵后,被金陵节度使李掎拉进幕府,担任掌书记,也就是幕僚长 。谁知道李掎不是个好对付的人 ,一门心思想要当金陵的土皇帝 ,朝廷征召他也称病不去 。副手王澹为他备酒饯行 ,他竟然把王澹杀了 ,还剁成碎块煮熟吃掉 。

他还命令李绅以全体金陵百姓的名义给朝廷写信,请求朝廷让李掎继续留任金陵,李绅不愿意写,李掎就问他想不想跟王澹一样的下场,李绅假装出很害怕的模样,手颤抖着写不好字,连着写废了好几张纸 。

后来装不下去了,于是心一横,将笔一甩,说道:我不写了!你爱怎样就怎样吧!李掎拿刀架在李绅脖子上,逼迫他写,然而李绅依旧不写!李掎没办法,只好把李绅打入大牢 。

https://img1.baidu.com/it/u=3650640870,62430839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67

谁能想到没过两天李掎的事情败露了,他直接被朝廷判处了死罪,李绅因此获得释放,并且凭借此事名声大噪,有人打算把他的事迹上报给皇上,李绅赶忙进行阻拦,说道,我这么做,仅仅是出于大义,并非是为了求取功名富贵,随后便独自一人默默地返回无锡惠山寺去读书了。

从这之后,李绅的暴脾气出名了!他一开始凭借这样的招牌脾气在诗坛活动,结果这么一活动就出问题了。

这一年他回到家乡探亲,在路上遇到了同榜进士、浙东节度使李逢吉,两人相遇后非常高兴,便相约登上亳州城东的观稼台,登上高台远望,两人都不禁心潮澎湃。李逢吉当场作了一首诗,诗的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表达了他希望自己升官如同登台一样轻松的愿望 。

李绅的心思被田间辛勤劳作的农人触动,他脱口而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逢吉刚称好,李绅的第二首诗又出来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还是说好,但心里已经觉得不对味了。

李绅此时已经停不下来,当场又创作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垄上扶犁耕种的男子,亲手种植却腹中常饥。窗下穿梭织布的女子,亲手织布却身上无衣。我希望燕赵之地的美女,都化作丑陋女子的模样。笑容变得不值钱,自然国家就会富足。”

李逢吉一听,心里猛地一震,心想:“好你个李绅,你这是要把罪名直接扣到皇上头上啊!撞到我手里,活该你倒霉,这下该我升官了!”回到长安后,李逢吉直接把李绅的这三首诗当作反诗,当着唐穆宗的面呈上去,告发李绅写反诗来发泄心中的愤懑。

谁能想到,唐穆宗看过诗之后,居然不停地点头,还反思自己长久身处朝廷高位,忘却了百姓的艰难困苦,幸好李绅及时予以提醒。随后唐穆宗大手一挥,任命李绅担任山南观察使,自此李绅踏入了官场。

初入官场的李绅仍保持着诗人的特质,他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积极参与者。他创作了《乐府新题》二十首,这得到了元稹和白居易的积极回应,在元、白的积极推动下,“新乐府”诗歌成为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歌运动,其影响遍及朝野,成为了唐代与“韩孟诗派”同样著名的诗歌流派。

按理说,李绅脾气暴躁,在官场很难有好的发展,然而他在官场却一帆风顺,官职不断晋升,越做越有成就感 。

他升任翰林学士后,卷入“牛李”二党的朋党之争,成为李党重要人物,此时的李绅,早已忘却自己所写的《悯农》诗,整日生活排场都十分铺张,有一次,刘禹锡参加完李绅举办的家宴后,当场吟诗一首——

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刘禹锡﹒《赠李司空妓》

这就是成语“司空见惯”的来源,司空是李绅当时所任官职。据说,李绅对这首诗十分满意,当场就把最美丽的一名歌女赏赐给了刘禹锡。

不久,当初想祸害李绅的李逢吉再次登场,此时他已是牛党的重要骨干,是唐代著名的阴险小人,他搬倒元稹、挤走李德裕后,想推举牛增孺入朝为相,不过他顾虑李绅刚烈敢言的暴脾气,于是给李绅找了个同样刚烈敢言的对头,这个人就是韩愈,他还精心给韩愈安排了职务,即京兆尹,并且兼任御史大夫 。

御史大夫是个虚职,不过名头在御史中丞之上,汉代以后这职位基本不再设置,此次李逢吉特意将其找出,安排在李绅之前。依照惯例,京兆尹上任时必须去拜会御史中丞,然而韩愈身为京兆尹,同时还是御史大夫,是御史中丞李绅名义上的上级,所以就没有去拜会李绅。

李绅觉得韩愈破坏了规矩,“韩孟诗派”和“新乐府运动”向来不合,李绅早就对此看不惯,韩愈是连佛骨都敢烧的强硬之人,怎会听从李绅的!如此一来二去,两人的矛盾迅速公开化,常在朝堂上当着皇帝的面激烈争吵,唐穆宗愤怒至极,当场便将两人贬出长安。李逢吉的如意算盘有了结果,他趁机对李绅进行打击,不断地将李绅贬官,李绅被一贬再贬,最终一直被贬到广东端州去做司马 。

https://img2.baidu.com/it/u=1954051683,13898767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50

李绅即便被彻底打压,脾气依旧不改,他果敢勇毅,行事迅速果断,与那些胆小怕事、在官场混日子的人相比,他为官成绩显著,在当时封闭落后的广东,他的官声和政绩都很好 。

后来李德裕成功扭转局面,李绅又从南海逐渐向中原移动,先后担任江州长史、滁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河南尹。李绅每到一处地方,当地的官场都会为之震动。当时河南的治安状况极差,地痞流氓肆意作恶,大白天竟敢在大街上挥杆击球,甚至直接躺在官道上睡觉,路过的车马都不敢靠近 。

这些人听闻李绅即将到河南赴任,有的人因害怕而逃到长江、淮河以南,有的人收敛了恶劣的行为,转变成为良民。然而李绅过于强势,没人敢招惹他之后,他逐渐变得肆意妄为,甚至滥用权势,作威作福。

他发迹之前,常常到一个名为李元将的族叔家中玩耍,发迹之后,伴随李绅地位日益高升,李元将转而讨好李绅,主动降低自己的辈分,改口称自己为“弟”,又称自己为“侄”,李绅对此都不满意,直至李元将称自己为“孙”,李绅才勉强予以接受。

有个姓崔的巡官,他是与李绅同科的进士,他的仆役和别人打了架,李绅直接处死了打架的两人,还把崔巡官抓来,问他:“既然你和我相识,我来到这里,你为何不来相见?”

崔巡官被吓得赶紧叩首谢罪,李绅却依旧打了他20杖,着实威风了一回。这般种种行为,足以看出李绅飞扬跋扈,再也看不到他身上存有丝毫悯农情怀。

唐武宗登上皇位后,“李党”的势力进一步壮大,李绅的仕途达到了顶峰,他担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宰相职位,并且被封为赵郡公 。

李绅在相位干了四年,此时他已经七十四岁,因中风辞去相位,不久后又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在节度使任上,他接手了江都县尉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案。

李绅在此案中,把他一意孤行的暴脾气发挥到了极点,他判处吴湘死刑并上报朝廷,谏官认为有冤情,朝廷派御史复查,还查出很多疑点,可即便如此,李绅依然强行将吴湘处死。

后世有人觉得吴湘家跟李德裕家存在世仇,李绅将吴湘处死,是为了去讨好李德裕,要是这种说法能够成立,那么李绅就是滥刑枉杀的酷吏!

没过一年,李党再度失势,牛党得势后连已死的李绅都不放过,吴湘案被完全推翻,被判酷吏的李绅被剥夺爵位,削除三官,并且子孙不得为官,官场这种你死我活的争斗,不但让李绅死了都不得安宁,还连累到了子孙!

李绅是个被唐朝官场改变的诗人,他年轻时写过《悯农》诗,还首倡“新乐府”运动并创作了《乐府新题》二十首,他在中唐诗歌里的地位很重要。

然而,他自行编辑的《追昔游诗》三卷,居然都没有收录《乐府新题》,他留存于世的其他诗歌作品,像他为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莺莺歌》,格调低俗浅陋,才情平凡普通,实在让人难以产生评点的兴致 。

同样是一股臭脾气,当它出现在书生李绅身上时,被称作年轻气盛、悲天悯人,而且耿直磊落;当这股臭脾气出现在权势极大的大官李绅身上时,就被叫做一意孤行,还为所欲为、草菅人命。

人还是那个人,脾气依旧是那个脾气,只是身份发生了变化,环境也不一样了,人也就跟着改变了。要是书生李绅和官员李绅能够碰面,两人肯定合不来,书生李绅很可能会果断动手,将眼前这个充满戾气的官僚打死,从而让官场少一个祸害,之后他自己会好好生活,认真写诗,为诗坛增添一股清流。

只是历史不能假设,即使诗人中少了李绅,唐诗依旧灿烂辉煌,而官场多了李绅后,“牛李”党争变得更加激烈,对唐朝的伤害更为严重,百姓的苦难之上,又增添了一份重压 。

- END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绅:从写出悯农诗的好人到被官场坏掉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