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经历数字化革命:网民规模庞大,互联网对GDP贡献巨大
一场数字化革命正在中国蓬勃兴起,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五大战略思考。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数亿,且仍在持续增长。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计算,鉴于互联网发展速度与各行业运用程度,预计在2013年至2025年期间,互联网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可能贡献7%到22%。到2025年,这意味着年GDP总量在每年4万亿到14万亿元人民币之间。迄今为止,中国的互联网更能体现消费者驱动的形态。然而,随着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渗透加深,这种现象会发生变化。企业对互联网技术的拥抱程度越高,其运营就会越高效,最终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传统企业向数字化转变是个具有颠覆性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对公司文化进行反思,需要对战略进行反思,需要对运营组织进行反思,甚至需要对外部合作等方方面面进行反思。这一过程所产生的利好十分巨大,成功且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能够让企业的销售利润在5年内提升50% 。为此,我们特别列举出一些企业领导者需要着力思考的方面:互联网赋予了消费者新的力量,消费者只要移动手指,就可以“投奔”其他商家,所以企业必须以消费者的需求引导运营的方方面面,企业要以“客户至上”为纲,鉴于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巨大,企业长期以来侧重于大规模生产和大众市场渠道 。在未来的数字化市场中,公司为了迅速应对日益分散化的客户需求,可转向网络,选择更广泛的供应商,获取更详细的客户洞见,推出更丰富更复杂的产品线,从而更精准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除了对产品有期望,还期望能有覆盖线下、线上以及移动等各类平台的用户体验,这种体验要无缝、便利且个性化。所以不管是宣传信息还是产品服务,都得精心设计,以此保证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更具吸引力。中国消费者是社交网络的支持者,因而加强网络社交连接、搭建网上社群会是企业建立口碑和品牌忠诚度的最有效策略。留住数字时代消费者的关键在于管理客户的个人数据,且要以建立长期信任的方式进行。最大化利用数据和保护隐私之间存在微妙平衡。公司除了遵守法规制度,还必须让新一代消费群体参与,从中了解他们的个人喜好,并且在各业务流程环节保护好客户的隐私。只有通过征询及尊重客户偏好,才能赢得客户的长期信任。业界领导人还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这一议题的监管流程中,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新机遇,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新风险。互联网开启了激烈竞争的新时代,只有敏捷而务实才能生存,要调整战略,为新一波竞争做好准备。举一个例子,互联网孕育了全新的“共享经济”,消费者从买车转为拼车,消费者从住酒店到租房间等。凡此种种变化,都有瓦解原有行业的可能性。行业界限日益模糊,竞争可能随时在某个意想不到的角落出现。例如,一大批新兴技术公司进入金融服务行业,直接对传统金融机构发起挑战。阿里巴巴的“余额宝”是一款与互联网支付平台“支付宝”相连接的货币市场基金,因其收益更高,迅速吸走了大量银行储蓄。
https://img0.baidu.com/it/u=704095175,361695058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07
在一些案例里,新兴的技术企业常常比传统行业的领先企业更擅长借助挖掘数据来提高自身的市场洞察力以及竞争优势,而传统行业的领先企业会选择收购新兴企业或者与新兴企业合作来达成跨越式发展。互联网给予了新兴企业快速开展低成本扩张的能力,使其一下子摆脱老旧体系以及“通常做法”的负担。以往,搭建销售网络需要数年时间,现在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能完成。如此一来,竞争会变得激烈,各行各业都可能涌现出新赢家。大型传统企业,其中包括国有企业,必须适应这种挑战,不然就会陷入困境。企业领导人必须认真对待此事,因为他们所制定的决策会彻底改变公司的经营方式。这些转型或许还需要技术以及其他投入,短期内会对企业的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不过赢家在未来能获得巨大效益。运营转型互联网要求企业变革旧的运营和业务模式,还要更加灵敏,首先要胸怀远大目标和明确战略进行数字化转型,当今市场瞬息万变,随意性试验或毫无规划的数字化举措不可行,企业在专注客户端时,要着力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后台功能和物流中,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公司得清楚借助技术要达成哪些目标,还要制定全盘战略,这一战略涵盖领导、人才、观念、文化、流程和组织结构。整合大数据或许是个让人畏惧的命题,不过它能助力企业优化决策,能改善资源分配,还能更好地倾听客户洞见。
大数据能否有效利用,取决于是否秉持持续试验的心态,取决于是否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设计试验,取决于是否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分析日益多元化的大量数据,取决于是否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创建有说服力的直观图形和故事,以此帮助决策者更有效利用分析结果。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制定灵活的多渠道运营模式。互联网开创的透明化定价压缩了利润空间,精益化变得极为关键。打造线上线下的无缝体验对客户很重要,对公司的整个运营效率也极为关键。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互联网技术,人才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与大数据和高级分析相关的高度专业化人才。未来对兼具相关行业知识和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会很大。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知识型员工的加盟。培训高技能人才,构建相应的组织架构。不过,如果一定要在具备关键技能的人才和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人之间做出选择,那么恐怕选择前者更为合理。公司除了外聘人才,还需要培养内部人才梯队。这项工作包含加强行业合作,与教育培训机构携手,或者通过公私联营设计目标明确的项目来培养自身所需的人才,并且这种合作能够减轻企业培养劳动力的成本。侧重于保留现有员工,而不是替换他们,可以省去招聘新员工的劳作,也能省去培养新员工的麻烦,更何况还能避免裁员导致的昂贵社会成本。在互联网时代,乐于接受合作伙伴和外部合作,产业链中的主要活动并不必然要全部留在公司内部。
https://img2.baidu.com/it/u=3958105104,124285853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23&h=354
以软件业为例,程序员、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工具、API、插件等共同构成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创造了附加值,还提升了产品的“粘性”。类似地,其他行业也需要考虑上游供应商、下游供应商与消费者,关注产业链各环节如何融入新平台。成功的电子零售市场能为数字化商家提供物流服务、营销服务或支付服务。谷歌支持开发者社群,其目的是不断提高自身平台上 app 的数量和质量,苹果公司同样如此。旅游门户网站汇集了产业链上的航空公司,还汇集了酒店、汽车租赁公司和保险公司等,用户能够轻松地制定完整的行程。为了最大化商业生态的价值,竞争对手也能够成为联盟,进而统一相关标准,打造出更广阔的市场。AT&T、思科、通用电气、IBM和英特尔公司在2014年3月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该联盟致力于建立物联网的相关标准。中国拥有约亿网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随着企业拥抱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即将迎来一次大规模转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以往的研究有这样的发现,一个国家互联网成熟的程度和其实际的人均GDP增长紧密关联。也就是说,这一转型会推动经济增长,还会提升生产力,进而带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互联网或许会带来具有颠覆性的变化,不过那些在激烈竞争里胜出的创新型企业会创造出无法估量的价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