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昨天 13:44

深入剖析悲剧和喜剧的不同:创作主体、审美情趣及结局表现

比较悲剧和喜剧的不同?

悲剧和喜剧,首先在名称方面存在差异,其次在定义上也不相同,深层次而言,二者的审美情趣有所区别,最主要的体现是在小说的结局上 。

曾经有其他人把喜剧称作“春天的神话”,还把悲剧称作“秋天的神话” 。

我们都清楚,喜剧是一种艺术,悲剧也是一种艺术,只要是艺术,就会给人带来某种心理上的感受。

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学者来自古今中外,他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对艺术门类和美学范畴进行了深入思考,这一对艺术门类和美学范畴相反相成,他们还进行了深入研究。

那么,悲剧和喜剧究竟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呢?首先,悲喜剧创作主体存在差异,这便是悲剧和喜剧不同的一个表现方面 。

从创作主体心理的角度来看,悲剧感源于人类生命的痛感,以及对这种痛感的省思,它是人们在实践中,与各种超人类的强大否定力量发生剧烈冲突后,在人们心理结构中的积淀。

在许多具有悲剧性质的作品里,它常常呈现出来,表现为人在社会实际活动当中,因为外在的社会方面的局限,以及历史方面的局限,从而遭遇攻击,承受痛苦与磨难。

但仅仅是外在的痛苦和磨难,还不足以创生出悲剧。使悲剧成为悲剧的,主要是一种内在的悲剧感,还有悲剧精神。

悲剧感、悲剧精神属于人的一种内在心理结构,这种结构不免会让人对悲剧产生悲沉的生命体验,进而导致一种自觉的内在的悲剧性情绪 。

与悲剧的创作心理相反,喜剧的创作心理是人的一种折射,它体现了人对生命的乐感,以及自娱入世的情怀。

曾经鲁迅讲过这样一句话:“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这表明喜剧没有悲剧那种悲怆性体验,是一种自我胜利的优越感。

当旧事物被历史实践抛弃时,人们会去审视那些已经失去存在依据的旧事物,并且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审视 。

还加上他智慧的微笑,在审美方面嘲笑它们,通过这种带有喜剧意味的笑,否定丑恶的脆弱,揭露丑恶的脆弱,进而达到对美的肯定。

所以喜剧精神的实质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为人对自己力量和尊严的充分自信。

https://img0.baidu.com/it/u=862227017,412826045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3

悲剧性作品是创作主体与社会生活融合的产物,喜剧性作品也是创作主体与社会生活融合的产物。

然而,悲剧家和喜剧家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他们的审美心理特征方面 。

悲剧家善于感知事物深涵的哲理性,喜剧家善于感知事物“隐藏着的喜剧性”,悲剧家侧重于发掘人生崇高且富有诗意的方面,悲剧家在调动读者全部情感功能的基础上引导读者去思考,悲剧家让读者在感受悲痛、苦难的同时去追问存在的意义 。

喜剧家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喜剧家拥有一颗凡心,他更热衷于平凡琐碎的事物,他一眼就能看出其中隐藏的喜剧性,他能调动一切滑稽可笑的因素,他能令人捧腹大笑。

悲剧家的审美情感是崇高的,悲剧家的审美情感是沉郁的,喜剧家的审美情感是达观的,喜剧家的审美情感是轻快的。

悲剧家是痛苦的思考者,他总是悲切地关注着人生的凝重痛苦,他努力让人们正视现实的岌岌可危,他还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苦难。

而喜剧家则是逍遥的乐天派,知足常乐。

他一直秉持着豁达宽容的心境,以微笑面对这个世界,还教诲人们要开心地与自己的往昔作别。

悲剧家是出世的,悲剧家是深远的,他的目光指向无限,其目光深不可测,他倾向于超越现实,他倾向于超越有限,他能达到对宇宙人生的顿悟 。

喜剧家则是入世的、平易的。

他们的目光投向琐碎的平常生活,引领人们珍视当下人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感受人生的欢乐与痛苦。

悲剧家是理性的化身,他的情感受到理性的强力控制,他的思想严密、有序且逻辑性极强,他总是追寻并梳理人事物态的内在逻辑,努力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

喜剧家是感性的化身,其思维呈网状,在喜剧创作里表象运动具备非逻辑性。

喜剧创作里的审美情感常常会打破常规,通过非逻辑性的情感活动,创造出喜剧性情境。

综上所述,喜剧家的出发点和悲剧家一样,都是人类的缺陷和不幸,但其目的地却是尽可能地昭显一种快乐,营造出一种壮丽无比的快乐。

喜剧精神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达观的人文精神,这与悲剧精神的核心,也就是忧患意识,是不同的。

https://img0.baidu.com/it/u=3400080087,314365305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在悲剧世界与喜剧世界里,悲剧家和喜剧家在审美心理特征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接受主体的心理活动同样很不相同。

悲剧通常把悲剧人物的苦难当作题材内容,悲剧通常把悲剧人物的不幸当作题材内容,悲剧通常把悲剧人物的死亡当作题材内容,它肯定会让人产生沉痛的精神反应,它肯定会让人产生悲哀的精神反应,它肯定会让人产生恐惧的精神反应,这些都是不快的精神反应。

这种强烈的精神反应,原本和审美时产生的愉快情感相反,可是它们能与悲剧中的美感化合成一种更强烈的美感,进而产生悲剧特有的精神愉悦。

悲剧的痛感在悲剧效果的反作用下得以迸发,这时它能唤起人们丰沛充盈的生命力,激发人们不畏艰险的决心和意志,进而让人们获得一种生命的激动和愉悦的快感。

喜剧接受意味着对主体心智、德行、情感的肯定和自信心的加固。

悲剧能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感觉,这主要依靠“突转”和“发现”,喜剧中同样存在突转。

它是由精心设计的误会产生的紧张感,是随着误会的解除而产生的自我放纵,是随着误会的解除而产生的自我扩张的狂欢。

喜剧中存在着大量误解,这些误解常常会让观众陷入心理紧张之中,或者陷入心理期待之中。

它的发现更多是被动的,是轻松快意的,喜剧欣赏者无需付出任何重大的主体代价,就可以解除紧张,进而完成发现。

如果说在悲剧欣赏中,恐惧构成了观众审美心理的基本内容,怜悯也构成了观众审美心理的基本内容,怜悯的实质就是一种同情。

那么在喜剧观赏心理中观众感受到的则更多的是乖讹感和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还往往呈现为一种冷静的洞察、居高临下的理性审视。

并且喜剧的接受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过程,是一种轻松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理性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欢快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直接肯定自我的心理过程。

悲剧能够在欣赏者的审美心理里引发恐惧与怜悯,喜剧能够给予人乖讹感和优越感,那么这两种文本的审美心理蕴含以及审美心理效果又存在怎样的不同呢?悲剧文本是关于将来的,它朝着未来的方向,喜剧文本是关于过去的,它回顾往昔;悲剧文本体现出人类的征服欲望以及抗争的决心,喜剧文本体现出人类的宽容、淡泊情怀以及对和谐生活的追寻;悲剧文本的审美心理效果呈现为“净化”,喜剧文本的审美心理效果呈现为“解脱”。

悲剧能让人从苦难与自卑里实现超越,能让人变得深刻,能让人知难而进,能让人在压抑状态下获取一种向上的张力,喜剧感却没有这种超越功能,相反,它会使人满足于当下世界,超然于成功与失败、如意与失意之上,进而获得心理平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入剖析悲剧和喜剧的不同:创作主体、审美情趣及结局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