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昨天 11:42

满纸云烟唱古风——析陈巨锁章草书法成就及上溯汉晋的学习观

满纸云烟唱古风

——陈巨锁章草书法评析

景俊勤

陈巨锁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沐浴着民国的学术遗风而成长,在书画创作领域有着突出成就,尤为擅长章草。其在章草创作领域的突出成就缘于多方面因素,包括丰富的人生阅历,注重人格的修养,深厚的国学根柢,转益多师,诗文与绘画创作的精深造诣,博涉诸体的宽阔视野,这些因素为陈巨锁的章草创作奠定了基调。也就是说,陈巨锁走的是旧式文人的学习路径,先培养器识再钻研文艺,在儒释道中自在畅游,将书法当作写心、寄托情感的方式,绝不是局限于点画雕琢的工匠式做法,基于这个原因,他能够在艺术道路上大步迈进,最终达到人书俱老的高超境界。

一、上溯汉晋,由源及流的学习观

陈巨锁的章草用笔醇厚,气息高古,能上接汉晋古风,与后世用行书、今草笔法写章草的人不同,他的章草以汉碑为基础,强化骨力,又将汉简活泼多变的笔致融入其中,在此基础上,他对张芝、皇象、索靖、王羲之、赵孟頫、俞和、宋克以及隋贤《出师颂》等书家与作品,都倾心学习,还向柯璜、方人定、谢瑞阶等擅长章草的人请教 。陈巨锁能够将与当代有距离的笔墨语言以鲜活的姿态展现出来,生动地阐释了章草里最难掌握的高古格调,他纵向进行取法,横向加以借鉴,借助古代的形质,表达个人的性情与审美,不向人谄媚,不向世俗讨好,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所以,陈巨锁的章草创作是汉晋古风的回归与再现。

陈巨锁的章草面貌多样,他在不同时期,能以不同笔调表现,在同一时期,也能以不同笔调表现。面貌多变是衡量书家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这既体现个体对传统理解的深入程度,也说明个体能否依据主客观条件差异适时表现与变化。他的章草,有的具有一派汉晋古法,有的融入了浓浓的魏碑笔意,还有的援引行书、今草笔意进入章草。他的章草与传统意义的章草,外在相似却又存在差异。他有一些章草作品,有明显魏碑笔意,转折多用高耸的方折,体现出生拗峭奇的情趣,其阔大的气象、开张的体势、劲健的用笔与魏碑风格暗合,在笔意流转中,既能看到雅致的书卷气充盈,又不乏金石之韵,这与以魏碑笔意入章草追求生、拙趣味的沈曾植有所不同。陈巨锁的章草作品吸收了行书与今草笔意,他有扎实的汉碑与汉简基础,这避免了章草创作流于油滑、媚俗的境地,他借鉴了行书、今草上下呼应关系密切的体势,作品中出现了少量上下连笔的字组,打破了字字独立的体势,时见行书、今草的连绵笔意 。显然,这是出于性情表达更便利的需求,要快速挥运,还要不失精到且富有韵味,提按需连续转换,对比鲜明却不失自然,笔画要跳跃且富有张力。陈巨锁大学阶段主修国画,他对笔墨形式有着异常的敏锐,这让他在笔墨语言的取舍之间能够悠游自如。他对结构十分用心,不过度夸张,不以解构、变异字形为能事,结字有大有小,体势有开有合,欹正相生,随机生发且不失机巧,这是书家审美的表现,也得益于他擅绘事的造型基础。他的章草作品里,对章法和墨法没有刻意去表现,行轴线不会过分摆动,墨色也不会过度夸张对比,身为画家,他对构图与墨法非常熟悉,很明显,他在追求和表现雅正的风格,遵循古法,一直贴近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主线,不猎奇,不炫异,摆脱停留在笔墨技巧经营的浅表层面,上升到观照道的高度。

章草是文人雅化后的产物,要将章草写得高古,不与流俗相谐,回归章草的本质特征,避免章草在展览文化语境下异化为视觉图式般的经营,这十分难得。陈巨锁在当代文化语境中极力践行章草高古境界的复归。

二、善于从自然物象中获得灵感

https://img0.baidu.com/it/u=871336296,76314982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1059

唐代时,蔡希综提出了“意象说”,这是一种书法表情达意与物象之美相结合的学说。书法家会细心观察自然物象,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文献里有很多这样的记载。从大自然中学习,不是简单模拟自然物象,而是吸收“象”中的“意”,是在笔势、字势、气势等方面的心灵颖悟。陈巨锁大学阶段主修国画,他非常重视写生,师法自然的学习观念始终贯穿在其书法作品中,他游历范围广阔,饱览山河,大自然的灵秀之气滋养了他的书画创作,从他不少游记中能看到他观察细致,思考深入,领悟透彻 。陈巨锁曾在黄山写生,还陪同李可染观云、赏石、看松,当时云龙幻化,不可端倪,他的创作欲望被激发,于是乘兴挥毫作书,他在描写自己当时的创作状态时说,当其下笔,心无挂碍,物我两忘,风驰雨骤,水墨淋漓,所作似有山灵相助,满纸云烟,字也画也,自己都不知道 。书法家通过抽象的用笔,展现自然物象变化的无穷无尽,呈现意韵的丰富多彩。在创作过程中,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书法融为一体,与绘画融为一体。也就是说,这样的创作境界,既和创作者的性情相关,又与创作者的心态紧密相连。它超越了名利,从技艺层面上升到了道的境界,能够与天地间的精神相互交流,达到致虚守静的状态,做到“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这是老庄思想在其创作领域的体现,要保持内心虚静,不被外物役使,将书写提升到形而上高度,所以,这种创作是一种已达圆融、自在境界的创作,该创作在应当书写时书写,在不可书写时停止 。

陈巨锁能将此创作经验运用到书法品评中,他曾观看林鹏写狂草,形容林鹏草书创作状态是“浩浩乎,犹黄河西来,大江东去,凭虚御风,一泻千里”,还说“若非东坡胸次,笔下安能有崩云裂岸之手段,浩气逸出,奇怪生焉” 。

三、以道德为根柢,以学养作支撑

陈巨锁觉得,所谓的“书法”,在具备法度的基础之上,更要有内涵,学习书法应当以学养作为支撑 ,他觉得书法发展到当代进入困境,和自“五四”时期国学被否定紧密相关 。传统意义上,书法是读书人在治学之余进行的书写。当代,书写者将书法当作职业,但其文化素养极为浅薄,甚至把书法当成邀名射利的工具。书写者缺乏精品意识,使得书写沦为工匠式的抄写行为。显然,陈巨锁秉承的是儒家依仁游艺的观念。陈巨锁深受乡贤元好问、傅山、徐继畬等高尚人格影响,十分注重人格培植,参加工作时,他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尽心尽力为当地书画教育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他还利用自己与国内书画名家广有交游的便利条件,帮助五台山、遗山祠、河曲文笔塔等旅游景点征集作品,兴建碑林,这对晋北文化的传承、文脉的复兴、书法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一切都以国家的需要、单位的安排作为原则,不辜负才华却不骄傲炫耀,自觉承担起通过文艺培育人才、通过文艺感化人、通过文艺救济社会的社会责任。

书法扎根于中华文化的肥沃土壤里,脱离文化去谈技巧,是毫无意义的 。书写者对书法的学习与表现存在三个高度 。其一,是对技巧的磨炼,要达到熟练且精妙的运用 。其二,是能够通过书法展现个人的审美与情感 。最高层次的是,可凭借笔墨语言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观察历代书法风格的发展变化,个人风格常常会受到时代风格或者地域风格的作用,时代风格或者地域风格又因为哲学思潮、美学思想的改变而展现出不一样的样子 。陈巨锁接受的教育带有明显旧式教育思想特点,他的老师大多接受的是旧式教育,这让他自然遵循传统文人的创作历程,该历程以技巧为基础,以学养作支撑,以神采为旨归,他把书法当作治学之余的事,这也是历代文人的作书态度,不刻意求工却自工,无意于佳而佳。他深入钻研传统文化,具备很高的诗文方面的造诣,其作品蕴含的寓意深远,笔下流露的高古、雅致气息与他的国学素养相互关联,他下笔时既能使笔迹曲折多变,又能直接抒发自己的胸臆。学人书法和写字匠的重要区别在于境界、格调存在差异,这是因为书法最终还是和性情、和道相通的原因。陈巨锁成熟期的章草作品,放笔书写时,气象开阔,让人感觉作者不只是在书写自我,更是在书写天地,书写中华文化。

四、作书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创作态度

艺术这件事,不能不放在心上,然而又不能刻意为之。经意意味着经过雕琢后能够达到绚烂至极的高度。不能刻意是说不被法则束缚,让法则为自己所用,这就是活法。陈巨锁所秉持的正是处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作书态度。也就是说,真正的创作应该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还应在创作中寄托创作主体的才思与情感。完全去模仿前人,一直趴在古人脚下,或者没有精品意识,只知卖弄才华、任性而为,制作出粗劣的作品,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陈巨锁的这种创作观念,既是儒家游于艺思想的体现,同时也带有老庄思想的印记。

陈巨锁的书房叫“文隐书屋”,这是因为他喜欢黄庭坚诗句“愿为雾豹怀文隐,莫爱风蝉蜕骨仙”中包含的思想,他所遵循的同样是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他还说过“不求速化,不事张扬” ,他曾讲:“作书,‘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遵守法度的人,既不脱离旧法,又不拘泥于旧法;能创新意的人,能超越规矩,又不失去规矩 。这些书学观点闪烁着智慧光芒,充满辩证思维,是已臻圆融之境后的颖悟,如“书不求工,所以能工;书不求变,则变在其中矣。”陈巨锁的章草既源自传统,又有鲜明个性,与他的书学思想相呼应,而其书学思想又是他国学素养的体现。由内而外,自然而然,就像雨沁入花心,甘苦自成,好似水归入器内,方圆自现。

这篇文章在《美术观察》杂志2023年01期发表,发表的时候文章有略微删减。

陈 巨 锁 简 介

陈巨锁是男性,他别署隐堂,于1939年出生,是山西原平人,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第三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主席,还是一级美术师。

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活动,次数达百余次;为国内80余处风景名胜区题写匾联和碑石;其书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中南海等收藏;于1985年在太原举办个人书画展,于1990年在深圳举办个人书画展,于2012年在北京举办个人书画展 。有《隐堂散文集》问世,有《隐堂随笔》流传,有《隐堂琐记》刊行,有《陈巨锁章草书元遗山论诗三十首长卷》现世,有《陈巨锁章草书金刚经》出版,有《巨锁墨迹》发行,有《隐堂游记》面世,有《陈巨锁书宋词百首》刊布 。

https://img2.baidu.com/it/u=3256997814,305325203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025&h=500

《中国书法》杂志在2013年01期的“大家风采”栏目,曾对其书法成就进行介绍 。

END

图文:景俊勤

美编:赵汝霏

审核:冯 慧

签发:臧新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满纸云烟唱古风——析陈巨锁章草书法成就及上溯汉晋的学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