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蘧常与高二适:现当代书坛章草名家创作对比及启示意义
王蘧常先生是我国现当代书坛上著名的书法家,高二适先生也是我国现当代书坛上著名的书法家,两位先生都以章草闻名于世,影响非常大。两人的学书途径不一样,创作追求不一样,艺术风格也不一样,然而他们都在章草书法创作中展现出了个人特色,凭借自己的创作让章草书法这块冷清了很长时间的园地变得丰富起来,给章草书法这枝古老的花朵增添了许多新鲜的活力,增添了耀眼的光彩。他们进行书法实践,在继承和创新传统方面,尤其在发扬光大章草书法上,有某种引导作用 。所以,研究并比较两人的创作,能让我们更深入了解章草这一古老书体,能让我们更好认识和把握章草书法在现当代书史格局中的变化与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二位先生都有书法作品集流传于世间,相关刊物也相继刊登过一些介绍、研究二老学习书法的历程、创作道路等方面情况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我们接下来对二位先生的书法进行一番粗略的比较。
王蘧常先生(左)、高二适先生(右)
王蘧常先生出生于1900年,逝世于1989年,是浙江嘉兴人,字瑗仲,有很多别号,比如明两、欣欣老人等,生前担任复旦大学教授,著有《顾亭林诗集汇注》等 。
从王蘧常先生的《书法集自序》中可以知道,他早年学习书法是从唐碑入手,然后转向北碑。在他十九岁的时候,拜沈寐叟先生为师。此后,他除了学习北碑之外,还开始学习章草 。
关于这方面的情况,赵一新在《书法家王蘧常传略》里有详细介绍,该文发表于《书法研究》1984年第2期。王先生五岁开始学书,十四岁左右时,除了《九成宫》,还学过《化度寺》《虞恭公》。十七岁时转攻《爨龙颜》,并且一再阅读《艺舟双楫》。这期间 还写过《爨宝子》《张黑女》 广泛阅览《郑文公》《张猛龙》《龙门二十品》 并且大力练习擘窠书 正如文中所说 “十七岁以后的三年 是瑗仲先生继唐碑学习后苦攻北碑的三年。”
王蘧常作品
1920年夏天,王先生在沈寐叟处见到了康有为,康有为还为他批改了《爨龙颜》临作,沈寐叟先生又引导他说,治学不要走寻常路,必须寻找前人未曾涉足的境界去攀登,就算学习二王,也很难有新意,不如学习二王的源头,章草自明朝宋克、祝允明之后就已失传,你能让它复兴吗?1923年元旦,王先生从无锡国专毕业,他深感“略识北碑,章草途径,皆先生启之也”,于是一心专注于专攻章草。中年之后,王先生又精心钻研汉及魏晋简书,还在《毛公鼎》《孟鼎》《散氏盘》《峄山碑》以及汉碑如《封龙山》《孔宙》《夏承》《尹宙》等方面下功夫 。
关于蘧常先生的书法,他的另一位老师唐文治先生曾说,王瑗仲教授是老师沈寐叟先生晚年的入室弟子,其书法尤其得到了真传,从北碑向上探究两汉书法,还涉猎漆书竹简,对于石经石室中散失的文字,先生曾表示不落唐以后的一笔 。(苏渊雷《王蘧常书法集序》)
从以上材料能够知道,王蘧常先生的书法,“从父兄师长那里所获得的”,主要是碑派这一体系以及章草 。
https://img1.baidu.com/it/u=631734351,406591106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04
高二适《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自序(局部)
高二适先生出生于1903年,逝世于1977年,是江苏东台人,他原本名叫锡璜,后来改名为二适,号舒凫、麻铁道人,生前担任江苏文史馆馆员,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等 。
从高二适先生的一些自述中,我们可以略窥其学书取径。
我不聪慧,自幼继承先辈的事业,十分喜好书法,然而草书没有章法,心中为此愧疚,迫不得已,于是每天拿《唐本十七帖》《澄清堂帖》《淳化阁帖》以及《淳熙秘阁续帖》等版本,专门学习王羲之……(《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自序》)
我愚笨没有才能,中年时喜好读书,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都在看王氏的书帖 。(《兰亭序的真伪驳议》)
我十分喜好唐太宗、高宗父子的书法作品 ,(《高二适书法选集·温泉铭题跋(1953年)》)
“余昔尝慨然于章草之不振......”
岁次甲午即1954年,那时我已年过五十,于是拿出旧藏的《松江石刻皇象急就本》以及元人宋克的补本,早晚进行临摹 。(《新定急就章及考证·自序》)
高二适《房梁公碑》题跋(1958年)
二适先生在攻习章草并取得一定成就之后,并没有对魏晋、隋唐、五代乃至明代的楷、行、草书忘怀,他不停地进行题跋临摹,这也有他的书迹和临本作为证明。
1958年跋《房梁公碑》时说,最近忽然喜欢薛少保嗣通的《信行禅师》,认为它接近河南书风,又因为自己长期研习《龙藏》,没有经由褚遂良的书风入门,所以没有成就。大凡书法的门径和堂奥都有一定的轨辙,因此薛之《信行师》是褚书的阶梯,而褚之《房梁公》是由《龙藏寺》蜕变演进而来 。(《高二适书法选集》,第99页)
在高二适书法选集中,我们也看到其晚年的一些临帖之作。
1974年,有《临王羲之书》,有《临唐太宗书》,还有《临唐高宗书》。
https://img2.baidu.com/it/u=184957623,133654859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70
1975年《临张旭古诗四帖》、《临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1976年《临贺捷表》、《临七姬帖》。
... ...
再去考察那些有关追忆二适先生的文章,再去考察那些有关介绍二适先生的文章,我们也能够了解到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先生早年喜欢临摹《明征君碑》,喜欢临摹《曹娥碑》,喜欢临摹《兰亭序》,喜欢临摹《龙藏寺》以及钟王法书等;中年时期尤其喜好献之行草,对于唐代则非常喜欢太宗、高宗父子以及褚薛诸家;晚年则专门研究章草,除了醉心于《急就章》的研究外,还非常钦佩五代杨凝式,元末宋克等人 。(《书法》1983年5月,徐纯原、季伏昆《高二适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
高二适题签及批注的书籍
现将高二适先生所临碑帖大致罗列如下,以窥一斑:
楷书有《黄庭经》,有《曹娥碑》,有《荐季直表》,有《宣示表》,有《瘗鹤铭》,还有《龙藏寺》等 。
行书有《王圣教》,有《温泉铭》,有《屏风帖》,有《晋祠铭》,有《大唐纪功颂》,还有《麓山寺碑》等 。
草书有《十七帖》,有《淳化阁帖》,有《澄清堂帖》,有《淳熙堂帖》,有《绛帖》,有《神仙起居帖》,有《怀素瑞石帖》,有《书谱》,有《宋仲温大草》,有《张旭古诗四帖》,章草有《月仪帖》,有《出师颂》,有《急就章》,等等 。
隶书包括,《黄初碑》,《石门颂》,《西狭颂》,《汉武梁祠画像砖题榜》,《汉石经》等 。(《书法研究》1989年第4期,庄希祖《高二适先生及其书法艺术》)
从以上摘引中,尤其是高二适先生的自述和书迹中 ,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点 ,二适先生书法以二王书系为基础 ,还涉及汉碑 ,五十岁后精心研究章草 ,但也不停止对以二王起始的行草书的临习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