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风格悄然变,全开放式厨房等小众设计流行引深思
【引言】你是否留意到,当下的装修风格正悄然发生变化?以往千篇一律的网红风与大理石豪装似乎有些“失宠”,反倒是一种看似简约却极具个性的小众设计开始流行起来。依据最新的家居调查数据,全开放式厨房以及生活场景化设计成为社交媒体上最热门的关键词。与此同时,有人深受开放式厨房带来的油烟问题困扰,还有人花了大价钱却装出了廉价的感觉。这种设计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它的价值究竟在何处?或者我们应该问:对于中国家庭而言,这些趋势真的适用吗?
【第一高潮】
有趣的是,有人装修时花费大量金钱,然而身边朋友却不认可,觉得其设计缺乏灵魂 。另一边,有人在小县城,在预算有限的情形下,凭借巧妙布局震撼到邻居 。这种矛盾情绪到处都有 。比如全开放式厨房,它被看作是“高端设计”的标志之一 。但有人觉得它是偷懒,是系统没有规划 。它确实能让空间一眼看清,但会不会让家变得不实用呢 ?悬念就在这里,到底是高端设计,还是华而不实?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设计流行的大背景 过去几年 商品房实现了标准化 精装房也越来越普及 很多房子的内部装修变得几乎一模一样 土味吊顶 劣质瓷砖 甚至还有伪“豪华感” 这使得不少人一进新房就想要动工 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生活场景化”的设计潮流 但它的具体实施 究竟是让家变得更舒适 还是堆砌了不必要的设计 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
【发展过程】
从发展趋势来讲,“奶油风设计”正渐渐演变成一种全新的装修探索形式。这类设计一般将哑光砖、浅色调以及无主灯当作核心要素,致力于营造出一种让人放松的氛围。然而,在追捧奶油风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对生活方式实现升级的期望。很多屋主喜爱在客厅留出超大的落地窗,以此营造出酒店式的格调,这关联到中国家庭的一种普遍审美观念:景观比装饰更为重要。但问题来了,难道一个窗户就能提升生活幸福感?
在这些设计里,空间合理化常被提及。比如说一个玄关,它看似简单,然而装鞋凳与装饰画的组合实际上是经过了仔细考量的,甚至有人为了视觉连贯性,把承重墙打掉。但凡是这类“看起来高端”的设计,必然伴随着对成本的隐性争议。有家居博主称,奶油风装修虽说简约,可是材料价格并不低,动不动就上万元。对于普通中国家庭而言,这样的投入是否值得呢?有些人会被其效果所吸引,然而也有秉持务实态度的家庭认为这是在烧钱,觉得留个白墙不见得不好。
https://img1.baidu.com/it/u=1718297706,39402846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9
普通家庭的需求在人们的装修诉求中有所体现,那就是追求储物空间的完美布局,比如采用顶天立地型柜子,弧形吊顶取消视觉硬角,这种设计解决了效率问题,然而有人批判这种布局丧失了原生美感,我们看到设计在功能化和个性化之间进行着无止境的拉锯,而这种拉锯正成为中国和外国设计理念对比的重要一点。
【第一低潮】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设计好像解决了功能方面的问题,然而许多家庭很快就遭遇了装修后的困境 。举例来说,开放式厨房由于油烟问题致使一家人发生激烈争吵 。一天炒两顿饭,即便使用油烟机也毫无作用 ,结果“高级场景感”演变成了明显可见的现实困境 。更严重的是,因预算有限购买了劣质家具 ,在铺设哑光砖时出现破损 ,最终效果反倒适得其反 。奶油风的精髓在于具有松弛感,然而,有细心的人察觉到,要是搭配出现问题,这种设计反而会使空间看起来更加杂乱。
一些反对的声音渐渐出现 有设计师称 生活场景化设计并非适用于所有房型 它存在局限性 很多小户型无法发挥其优势 尤其在一些人口密度较低的小县城 空间可通过更多传统方式得到更好利用 另外 生活场景化注重装饰性 却缺乏实用性靠墙的柜子打满了,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天气潮湿会导致柜子变形,说到底这还是脱离了本地现实。
【第二高潮】
然而,当对生活场景化的质疑不断增多时,出现了非常耐人寻味的反转。有一部分人群开始采用自己的方式“改进”这种设计思路。例如,有人在奶油风的基础上增添了传统中式元素,运用原木和竹饰打造出一种新的混搭风格 。更关键的是,有人提议在开放式厨房中减少爆炒的次数,改用蒸煮的方式,甚至使用智能炖煮锅,这样做不光解决了油烟问题,还对厨房的传统用途进行了升级,原来的设计还能够进一步优化,理念也能够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矛盾随后到达顶点。有一派坚决主张装修就得“跟风”,不跟风怎能展现自身品味呢?另一派则觉得盲目流行会使设计变成商品,应以家居实用和舒适度作为首要基础。这种矛盾不仅存在于装修范畴,还延伸至中国家庭究竟要追求颜值还是功能的问题上。在这种争论里,我们能够发现,实际上装修不单单是金钱投入方面的问题,它更是家庭成员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折射 。
【第二低潮】
反转提升了讨论热度,然而事态好像并未得到真正解决。反对开放式布局的人提出,就算不爆炒,年轻人真的有精力每天清理厨房吗?这一问题致使生活场景化设计再度陷入困境。从表面看,这种“克制的美学”使家显得很“时尚”,但实际上每个家庭都暗藏着一场设计与现实的对抗。
https://img2.baidu.com/it/u=3213211997,3321689347&fm=253&fmt=JPEG&app=138&f=PNG?w=500&h=653
在这些新潮流里,有人增添新的困难,有人砸掉阳台墙,改造后却发觉隔热性能差,夏天热得像火炉,还有人购买网红柜子,因材料劣质产生刺鼻气味,装修还间接致使家庭成员健康出现问题,功能化设计看似涵盖更多解决方案,可这种方案真能经受住时间考验吗?
还有人提到了更深层的问题,生活场景化设计代表了一种对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过度美化,很多家居宣传把优雅奶油风和熨烫生活的模板灌输给了消费者,却忽略了普通家庭的真实需求,有时候生活就是琐碎、杂乱,设计过度“净化”家居,反而容易缺失人情味。
【写在最后】
从网红装修到功能设计,“生活场景化”一词听起来颇具档次,但其争议始终相伴。一方面,它着实使家居视觉体验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它却成为了对消费者的一种考验,即你是否坚信“房子能改变生活”。有意思的是,它本应致力于打造舒适家居,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了一场预算军备竞赛。那些从网络上学来的设计,归根到底还是逃不过“适配”的限制。
值得质疑的是,中国家庭对“高级感”是不是太过迷信?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老百姓的精神满足感实际上并非来自落地窗,也并非来自那哑光砖,而是从朋友聚会、家庭交流中获取的?当设计变成了一种“比划”的行为,我们的家还能不能承载生活的真实?
【小编想问】
今天您会为一个华丽却不一定实用的设计付出多少呢 ,与网红设计相比 ,普通家庭的实用需求是不是应该更重要呢 ,您认为装修是该用来打造 “别人家羡慕的样子” ,还是先解决一家人的衣食住行问题呢 ,有人讲高端设计是对生活价值的肯定 ,也有人称它是商家的另一个营销噱头 ,您怎么看呢 ?
大哥大姐多点赞,好运连连,趋吉避凶,万事如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