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2-24 01:32:0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优化策略与稳步发展探讨

贺珊

摘要: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需贯穿决策过程、执行过程以及监督过程,并且要覆盖各项业务以及管理活动。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指引之下,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以及严格控制风险,这成为其稳步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后,从内部控制视角展开分析。分析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类型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需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环境,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增强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控制能力等对策。期望能提升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推动其持续、稳步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市场经济下,商业银行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它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现实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金融政策、市场因素、社会信用、管理操作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持续增加,这影响了银行自身的效益活动以及金融服务职能的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有必要积极地展开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工作,并且要及时地化解自身在业务活动以及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目前,商业银行存在一些常见问题。其一,资金结构不合理;其二,业务类型相对单一;其三,不良贷款余额增加。在这些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内控环境相对薄弱,风险评估机制有待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能力素养有待提升等。这些问题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内控质量和风险管理效果。对此,可从内控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本身存在较强的风险性。这些风险源自多个层面。它们会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产生影响。也会降低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对此,商业银行需要从多个层面着手,积极开展经营风险的防控工作。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防控经营风险的重要方式。在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当中,商业银行能够通过构建完备的风险内控管理机制,去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各类经济活动所蕴含的风险进行辨别。同时,还可以开展风险评估、控制以及监测等相关工作。商业银行在对风险实施全方位管理时,通常会加强内控建设。同时,会构筑经营风险内控管理的信息平台。依托这些手段,能够有效弱化风险要素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从而确保商业银行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关键内容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属于系统性工作。它是商业银行规范经营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控制经营成本、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方式。《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明确表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确保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基于此目标,风险管理成为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中开展的风险管理工作包含诸多内容。在内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要考虑商业银行员工的胜任能力,要考虑组织机构,要考虑经营方式,要考虑业务流程要素。同时,还需要对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行管理,需要对经营结果进行管理,需要对现金流进行管理,需要对营运安全进行管理。在外部风险控制管理方面,需要准确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要分析金融产业政策,还要分析行业竞争情况。同时,也需要考虑国家法律的变更情况,要考虑金融监管的要求,还要考虑自然及社会环境等要素。只有做好风险规避、转移、补偿和对冲等管理工作,才能够增强内控管理的效果,能够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

(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需要协同合作

现代化经济体系之下,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以及国民经济里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家针对商业银行的运行发展给出了更高的要求。在 2023 年所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当中,要求商业银行把资本管理机制进行优化,提升自身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这为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种背景之下,商业银行要规范地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经营风险问题进行防控,这样才能把协同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构建起合规、有效且多层次的管理体系,改善商业银行的运营环境,确保商业银行的资本安全,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推动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资金结构不合理

https://img1.baidu.com/it/u=1749160389,17818751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5

资金结构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是重要的内容。确保资金结构具有合理性,就能够有效地预防经营风险的发生。在现阶段,资金结构不合理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之一。统计显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在银行总资产中约占一半。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情况是,贷款业务约占银行总资产的三分之二。这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资金风险相对较为集中,容易对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效果产生影响。

(二)业务类型相对单一

这样做是为了降低信贷资金高度集中所带来的风险。然而现实情况显示,商业银行拥有较多的中间业务类型。不过,其业务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后,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这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给商业银行的盈利和发展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不良贷款数量较大

当前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中面临不良贷款方面的问题,即不良贷款数量较大且占比较高。《2022 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到 2022 年末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了 3.8 万亿元。这个余额比年初增加了 0.17 万亿元,其增速为 4.7%。由此可见,不良贷款余额较大,并且增速也比较快。较高的不良贷款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产生削减作用,并且会对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在国家加强金融监管的这个背景之下,商业银行强化了对贷款业务的监督管理,然而,现有的不良贷款依然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所以亟须通过内控管理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

三、目前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薄弱

部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存在内控管理环境相对薄弱的问题。三是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机构建设不全,内控部门的独立性不强。尤其是在银行业务繁忙时,容易因业务活动而忽视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风险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部分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机制有待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具体的风险防控管理中,商业银行要准确构建风险识别、监督、评价分析和防控管理机制。然而,当前环境下,商业银行缺乏前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这导致整个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降低了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重视基础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此来准确判断经营风险。现阶段,一些商业银行管理者没有做好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同时,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这就容易导致因信息偏差而产生风险管理漏洞,进而降低了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信贷风险管理不完善

信贷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类型之一。商业银行加强信贷活动的风险管理,对提升其内控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在现阶段,部分商业银行存在着信贷风险管理未能到位的情况。在贷后检查中,部分商业银行缺乏对信贷客户的动态追踪管理,导致部分客户的信用风险不能及时被发现,无法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产生了不良贷款,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较大风险。

(四)管理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部分商业银行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有待提升,无法满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其一,在人才引进这个阶段,商业银行往往更注重业财人员的引进,而对于内控管理专业人才的引入则比较少。商业银行对管理人员内控管理能力的培训不够。缺乏关于风险识别、评价、控制、监测方法的培训教育。这使得现有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企业风险控制的需要有一定差距。他们难以适应新时期复杂的管理要求。三是这些问题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性。

https://img0.baidu.com/it/u=3086543995,415220276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70

四、内部控制下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银行内部控制环境

商业银行属于高经营风险的行业,而加强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稳步发展至关重要。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的初期阶段,应当把优化商业银行的内控环境当作首要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改善风险管理的基础环境。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重视风险管理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渗透进去,让管理者明白两者的关系,把银行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相融合,在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中注重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环境;另一方面要重视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补充并完善内控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指标和标准,推动内控工作开展,有效预防银行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重视内控管理组织的建设。要建设相对独立的内控管理部门。同时要夯实该部门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通过这些举措,能够让银行的内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有效预防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其三,商业银行要注意增强部门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地消除风险管理中的信息壁垒问题,同时在风险评价管理中,需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尤其要在量化风险评估模型的支撑下,准确分析经营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精准调配资源进行应对处理,提升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加大信贷风险管理力度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存在信贷风险,需要在贷前调查层面进行控制,需要在贷中审查层面进行控制,也需要在贷后检查层面进行控制。三是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地开展贷后检查工作,做好对客户的动态追踪,同时要建立贷款台账,做好贷后检查工作,做好查询统计工作,并且要落实还款通知工作和逾期催收工作,对于已经形成坏账的贷款,要通过与客户协商的途径以及法律催收的途径,加快贷款的回收,以此来确保商业银行资金流的稳定性。

(四)提升管理人员能力素养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过程里,无论是内部控制方面,还是风险管理工作方面,都需要持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商业银行一方面要重视有效引入专业管理人员,可通过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等途径,挑选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人才到本行任职,以此从源头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金融业务、法律政策、职业素养等多个层面展开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以满足新时期的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需求。

参考文献:

刘小吉在内部控制的范畴下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对外经贸》2023 年第 01 期,页码为 83 至 85 以及 121 页。

李光飞对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究。该探究成果发表于《财讯》2023 年第 15 期,页码为 110 至 112 页。

吕燕燕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商业银行运营风险管理及防控措施进行了浅析。该文发表于《商场现代化》2023 年第 20 期,其内容涵盖 144 至 146 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优化策略与稳步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