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收购德邦股份,中国快递行业格局大变革
京东物流收购德邦股份的进程在逐步推进,中国物流快递行业的格局也随之再次发生了改变。京东物流开始进行并购行动,先是把中国物流资产纳入麾下,接着又将跨越速运收归己有,之后还把德邦股份掌控在手,同时通过积极的业务扩张,向行业的领先者顺丰控股发起了挑战。
2017 年的时候,刘强东曾说出惊人之语:他认为在未来,国内的物流行业或许只会有两家快递公司能够存活下来,其中一家是京东,另外一家是顺丰。
如今处于供应链物流时代,这一局面正快速来临。去年百世快递被收购,今年德邦股份被收购,它们都是“传统”快递公司走向失落的证明。
德邦快递为什么失败?
随着要约收购持续推进,德邦股份(.SH)的退市态势已明确,它被京东物流所吞并,并且创始人崔维星也已退出,这些情况都已成为既定事实。
1992 年,崔维星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之后,他进入广东国旅,在那里担任会计一职。然而,他并不甘于平庸,于是辞去了这份工作,加入了广东国际货运,并且协助其拓展了中山的货运业务。
1996 年,该公司进行业务调整,打算放弃中山市场。崔维星内心感到不甘心,于是借了钱,盘下了一个面积为 8 平米的门面。他带领着包括妻子薛霞在内的 4 名员工,“崔氏货运”由此开始艰难地起步。
彼时,申通快递在杭州站稳脚跟后开始布局长三角;顺丰速运于 1993 年起步,走出深圳并在珠三角织网;刘强东刚毕业,在北京经历各种事情,要过两年才会创立京东(09618.HK)的雏形。
2001 年,崔维星更换了工具,德邦股份开始进入快运市场。他率先在行业内推出了“卡车航班”,从而迅速占领了零担物流的中高端市场。为了突破增长方面的瓶颈,公司在 2013 年进行了战略转型并布局快递业务。到 2018 年,全面发力大件快递业务,“大件快递发德邦”在那个时候深深印入人们心中。
行业内,快运业务通常指的是 60kg 及以上的货物运输。同时,大件快递指的是 3 到 60kg 之间的货物运输。
顺丰控股(.SZ)和通达系快递公司们在 2016 年 - 2017 年相继上市之前,德邦股份早已开始为上市做准备。它甚至为此把公司从广州迁到了快递公司聚集的上海青浦。然而,尽管起得早,却赶了晚集,公司直到 2018 年才成功进行 IPO。
上市之时达到高峰,随后经历了 5 年的起伏。2019 年的业绩减少一半,2020 年业绩有所提升,去年更是直接出现扣非亏损的情况——在公司有业绩记录的十多年里,这种状况还是首次出现。
究其原因,快运业务能挣钱但体量收缩了,大件快递业务虽起规模却不赚钱,最终拖累了公司整体。这几年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快运市场的增速放缓了,这加剧了市场竞争,并且对德邦股份的业绩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德邦没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把大量资源倾注于大件快递业务。此业务处于快运业务和快递业务之间的夹缝里,无法形成持续稳定的细分市场需求。公司建立了庞大的业务支撑体系,但其运营效率并不乐观。通常情况下,京东物流(02618.HK)和顺丰速运等行业巨头会顺手把这个业务完成。
德邦股份出现问题之后,引入了韵达股份。韵达股份在 2020 年投入 6.14 亿元参与定增,从而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然而,这并没有帮助公司挽救业务。
https://img1.baidu.com/it/u=3598174288,74700945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1&h=500
崔维星心灰意冷,随后等来了刘强东,刘强东既有资本实力,又有产业野心。
德邦股份并非不够努力,然而,时代在抛弃一个事物的时候,甚至都不会说一声再见。
京东物流为什么收购?
京东物流收购德邦股份,其最直接的一个反应是能够即刻使公司规模得以增大。 京东物流收购德邦股份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公司规模可以马上得到提升。 京东物流收购德邦股份,最为直接的后果是公司规模能立刻得到扩大。
2020 年 8 月,京东物流完成了对零担物流行业老二跨越速运的收购。2021 年,这个分部给母公司带来了 113 亿元的收入。并且,它优化了收入结构,有助于京东物流降低对京东集团的依赖程度。
收购“零担老大”德邦股份能达到相同效果。德邦在 2021 年的营业收入为 313.59 亿元。若算上自然增长,再扣除整合成本,保守估计能给京东物流带来 300 亿元的收入。并且公司强调的第三方业务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
这项交易的重要意义在于,京东物流获取了德邦股份 25 年所积累的成果。京东物流获得了德邦股份历经 25 年积攒下来的东西。京东物流拥有了德邦股份 25 年的积累。
- 快递员人数为 6.82 万人。
其中有两大亮点值得特别关注。其一,德邦着重布局了更适宜大件收派的重货分部,仅在 2021 年就新建了 200 多个此类分部,并且为其配备了更专业的工具设备,这些分部与京东的业务方向是相契合的。
近年,京东物流在搭建大件重货的配送能力,顺丰控股也在搭建大件重货的配送能力,它们都期望与 N 通一达等普通快递公司拉开差距。截至去年底,京东物流有 80 个能够开展大件重货业务的仓库,还有 100 个分拣中心,总管理面积约 260 万平方米,并且有 1800 个京东帮大件物品配送及安装站。2021 年,顺丰控股已投产 19 个大件自动化中转场地。
其次,德邦快递在下沉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去年年末的时候,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全面覆盖。并且,乡镇的覆盖率达到了 94.5%。在同一时期,顺丰控股的网点在乡镇的覆盖率仅仅只有 91.5%。
京东物流拥有 20 万配送人员。
对比之下,你能发现,市值为 900 亿元的京东物流,用将近 90 亿元的代价收购了德邦股份,这绝对是抄底的行为。
它们将持续对全行业的老大顺丰控股进行追赶。
顺丰控股的地网包含以下部分:有 442 个中转场;拥有自有仓库 2119 座;国内路线达到 13 万条;干支线货车数量为 9.5 万辆;末端收派车有 9 万辆;自营网点的数量是 2.1 万个;合作网点数量为 16.8 万个;收派员人数为 42 万人;还有 30 万台丰巢智能柜等。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顺丰在铁路方面有布局优势,在海运方面有布局优势,在航空方面也有布局优势。在国内市场,短时间内没有其他企业能够超越它在这些方面的布局优势。它的名下,不但有航空公司,而且还有货运机场。
分拣中心很重要,线路也很重要,网点同样很重要。这些产业基础设施对于重资产的物流快递行业而言,是公司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并且缺一不可。
极兔速递在 2019 年收购了龙邦速递,之后于 2020 年初得以在中国市场起网。2021 年四季度,它又收购了百世快递,这才真正进入到中国快递行业的第一梯队。
如何追赶顺丰控股?
https://img0.baidu.com/it/u=2603435909,54617757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8&h=800
京东在 2007 年成立了内部物流部门。2017 年,该部门独立出来,并且开始承接除母公司之外的业务。2021 年,京东物流登陆港交所进行上市。
当时,京东物流没有像普通快递或物流公司那样突出运力这一指标,也没有突出业务量这一指标,更没有突出单票收入这一指标。而是刻意强调了自己的供应链属性,比如有较大的仓储面积,拥有先进的物流科技,具备较大规模的运营团队,以及对各大产业有着较强的服务能力等。
2019 年顺丰控股把供应链业务单独列出。2021 年京东物流以“一体化供应链第一股”的身份进行上市。市场渐渐对物流、快递行业的升级方向达成了共识。
从行业的宏观背景方面来看,持续简化物流以及快递的运营流程,凭借这样的方式来提升整体的效率,才能够推动行业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行业即将从增量时代切换到存量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会变得白热化。这种白热化的竞争必然会促使部分成功升级的企业淘汰那些落后的企业。德邦股份是这样,去年被极兔速递收购的百世快递也是这样。
企业本身来看,在如今这个人力密集型且重资产的行业里,像 30 年前聂腾飞、王卫所做的仅仅是送个快递这种行为,已经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了。
传统快递、物流公司与供应链物流公司存在差异。快递公司和物流公司都仅仅负责中间的转运以及分发等过程。而以物流为基础的供应链服务,包含了仓储、运营、物流、快递等一系列的环节。在更广义的范畴内,供应链服务对上下游的涉足范围更为深入。
某手机厂商的代工厂完成生产后,会把成品直接存放到京东物流在全国各地设立的仓库里。当用户下单后,系统会直接生成订单,并且会就近安排相应的仓库进行出货。
大家都察觉到了这种趋势。然而,真正实现规模化产业布局的,仅仅只有京东物流和顺丰控股这两家。菜鸟的规划十分宏大,却始终无法将通达系完全整合在一起,目前还缺少终端方面的布局。至于极兔速递,它能否获得供应链物流时代的入场券,或许得看拼多多的态度了。
京东系包含哪些呢?有京东物流,还有达达,以及中国物流资产控股,跨越速运也在其中,德邦股份也属于京东系,另外还有持股的新宁物流等资产。在收购德邦之后,还能够间接持有东航物流的股份。
2021 年,京东物流从一体化供应链客户那里获得的收入为 711 亿元。此收入同比增长了 27.8%,在公司收入中占比 67.9%。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超过一半的收入来自外部客户,而非京东体系。今年,京东物流开启了与抖音电商的合作。
顺丰系包含顺丰控股、顺丰同城、嘉里物流、顺丰房托。在 2021 年,顺丰控股的供应链暨国际分部获得了 399.80 亿元的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了 197.99%。该分部的净利润为 6.15 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 497.60%。
京东物流在供应链业务的体量方面更有优势。然而,顺丰控股作为中国快递的领先者,在总体量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去年其营业收入为 2071.87 亿元,恰好是京东物流的两倍。
从现阶段的战略来看,京东物流依托京东系,目前仍处于激进的业务扩张期,即便它的毛利率仅为 5.5%,且去年亏损 156.61 亿元;顺丰控股在上一轮价格战中,其盈利能力受到了损害,当下正处于疗伤回血的阶段。因此,在扩张速度这一方面,京东物流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
目前的趋势显示,京东物流对顺丰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实现超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