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2-24 10:13:28

京东物流90亿收购德邦控股,快递行业最大并购金额引发市场格局变化

《港湾商业观察》王心怡

2022 年 7 月 27 日,京东物流宣告已达成收购德邦控股股本权益的相关交易。该交易完成后,德邦控股(包含德邦集团)会变为京东物流的附属公司。据悉,此次收购的价格接近 90 亿元,在快递行业中创造了迄今最大的并购金额。从这之后,物流运输业的市场格局将会出现重大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物流近年在不断扩充版图。它连续两年亏损翻倍加剧,且违规处罚众多。公司经营合法合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未来京东物流的版图究竟该如何规划呢?

三年巨亏超200亿,拿90亿收购德邦

京东集团于 2007 年开始自建物流。2017 年 4 月,京东物流集团正式成立。2021 年 5 月 28 日,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即“京东物流”,02618.HK)在港交所主板正式上市。它是京东集团继京东健康之后分拆上市的又一家公司,首日开盘价为 46.05 港元,当日股价最高上涨超过 18%。

今年开年到现在,京东物流的股价呈现一路走低的态势。根据同花顺的数据显示,在 2022 年 1 月 3 日至 2022 年 8 月 15 日这段时间内,京东物流的股票下跌了 45.78%。

(京东物流今年以来股价走势图,同花顺)

从时间线的角度来看近三年的业绩,京东物流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非常明显,甚至其亏损还在逐年增大。2021 年,京东物流实现营业收入 1046.93 亿元;毛利润 57.84 亿元;年内亏损 156.61 亿元。

2021 年产生的亏损金额超过 2020 年的三倍还多。京东物流在 2021 年财报中这样表述:亏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的亏损增加了;COVID-19 相关的政府支持优惠减少了;并且公司致力于加强和扩大物流网络,其中包括增加运营人员的数量、仓库的面积、综合运输线路的数量以及其他物流基础设施。

https://img0.baidu.com/it/u=648030618,83533806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707

近年来看,京东物流似乎有着“做好准备再出发”的想法。在“致力加强和扩大物流网络”方面,近年其业务整合并购的情况不断加剧。

2022 年 2 月,京东物流进行了四次增持,投入 75 亿港元。这是对中国物流资产控制权的一次重要行动,是最后的冲锋。经过此次增持,京东物流的持股比例达到了 87.19%。

京东集团在同月以 5.46 亿美元现金以及若干战略资源当作对价。京东集团将持有达达集团股份的比例提升到约 52%。京东集团由此成为达达集团的最大股东。

3 月 11 日,京东物流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与他人订立了一项协议。该协议是关于收购目标股份的,这些目标股份合计约占德邦控 99.99%的股本权益。此次收购的总对价为人民币 89.76 亿元。7 月 27 日,京东物流发布通告。本公司宣布相关交易已经完成,具体为第一期转让完成、MVA 第一期转让完成以及少数权益卖方协议完成,相关卖方已向买方总共转让德邦控股超过 50%的股本权益,该交易完成的时间是 2022 年 7 月 26 日。

IPG 中国区的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港湾商业观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收购德邦这件事,对于京东物流来说能够达成市场整合的效果,还能提升其市场占有率以及协同性。然而,德邦的运营整合对于京东物流来说是一个需要应对的挑战。

2021 年末时,德邦物流(.SH)拥有的末端网点数量为 9127 个。其中,直营网点有 6389 个,合伙人网点有 2738 个。并且,其乡镇覆盖率达到了 94.5%。

京东物流此前有意将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向更深入的地方下沉。京东物流称:2021 年公司已为全国众多农特产地和产业带提供了供应链服务。并且公司加快了推动快递进村的步伐,全国 93%的区县以及 84%的乡镇都实现了当日达或次日达。

柏文喜认为:如果收购对象的现金流与业绩较好,且与自身有较好的协同性,那么通过收购能够强化自身的市场地位并改善竞争环境,实际上这对提升京东物流的盈利能力有正向帮助,也有利于京东物流的盈利转正。

未来京东物流能否与德邦达成“共赢”需时间来验证,然而眼前的亏损确实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有业内人士称,若以现金来支付并在短期内完成多次大额收购,确实有可能给企业现金流带来一定压力。

有意思的是,在业绩承受压力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开源节流。然而,京东物流似乎将节流的重点放在了自身员工身上。在即将完成对德邦物流的收购前不久,在脉脉平台上,有多名经过认证的京东物流员工的用户表示:“京东物流总部的公积金全员缴存比例从 12%下调到了 5%。”

《港湾商业观察》联系了京东物流,询问相关事宜是否属实,以及公司下调员工福利是否与当前业绩承压及短期内完成大额收购有关。但未得到相关回复。

屡犯不止,违规处罚众多

https://img2.baidu.com/it/u=1195560986,378123835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484&h=272

今年 7 月,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对北京京讯递科技有限公司(京东快递北京总部)采取了行动。该公司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北京市邮政管理局依法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

有关报道称:在对门头沟区京东金春时代营业部进行检查时发现,有快递员未佩戴 N95 口罩,且核酸检测未做到一天一检。在调查过程中,该营业部称在未进行核酸检测时,该快递员均未在岗工作,还以监控设备临时损坏为由拒绝调阅相关视频。属地管理部门西区邮政管理局在调查核实中确认,该员工一直在一线岗位工作,但未落实一日一检的防疫要求。该营业部存在部分员工上岗作业时未佩戴 N95 口罩,部分时段未对快件进行消杀等情况。属地管理部门西区邮政管理局已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对企业的有关负责人进行了行政约谈,同时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京东物流违规现象不断。

2020 年 8 月 12 日,京东博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即“京东博海”)与跨越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即“跨越速运”)等达成协议。此协议为《关于跨越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及增资协议》。京东博海收购了跨越速运 55.1%的股权。次日,跨越速运完成了股权变更登记。

京东博海是京东物流的下属战略投资平台。在同年 11 月 16 日,因收购跨越速运股权时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了经营者集中。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构成了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随后,市场监管总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京东博海处以 50 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企查查数据显示,除在收购时遭遇了行政处罚之外,京东物流近年来抽检存在不合规的情况频繁发生,并且还有很多其他的行政处罚。

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被称作“北京京邦达”)是京东物流境内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其主要业务为快递及仓储。在北京京邦达的关联风险里,抽检发现有 19 条问题,双随机抽查发现有 29 条问题,还有 224 条相关行政处罚。

224 条相关行政处罚包含了 4 条责令停产停业的处罚。其中,有北京京讯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京讯递”)被责令停产停业;有广东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京邦达供应链科技”)被责令停产停业;还有北京京邦达上海分公司被责令停产停业;以及北京京邦达昆山第一分公司被责令停产停业。

浙江京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有 45 条行政处罚;北京京讯递有 37 条行政处罚;上海讯赞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有 25 条行政处罚;天津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有 20 条行政处罚;广东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 11 条行政处罚等,共计 220 条行政处罚,涉及多家子公司或分公司。

综上,从今年来看不难看出京东物流在经营层面需更为规范。拉长时间线来看,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作为行业知名企业,倘若频繁遭罚,所受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港湾商业观察》未来会持续关注这一情况。(港湾财经出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京东物流90亿收购德邦控股,快递行业最大并购金额引发市场格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