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培养孩子的主动性?避免孩子只是隐忍和等待反抗
孩子的主动性表现为:无需家长催促,每天放学回家后,会主动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会主动去预习;会主动去复习;还会主动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这些是我期望孩子能早点养成的习惯,这些也是我们当下正在努力培养的习惯。
但是昨天我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倘若一个孩子能够具备如同上述我们这些一般家长所认为的主动性,然而仅凭借这种表现,未必就能够表明这个孩子真的有主动性。因为这个孩子所做的所有事情,实际上或多或少与老师和家长期望他做的事情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要明白,过于听从指挥去处理事情,过于按照流程化去做事,过于符合所定义的那样,过于听话、过于乖巧,这些情况都和主动毫无关联。孩子只是在默默忍受,在忍耐着,在等待着可以反抗的时候。一旦到了青春期,当他察觉到你无法战胜他时,他就会以报复的方式表现出叛逆。
该博主觉得真正的主动性并非只看表面,而是主要看其内在。并且给出了三个判断的标准:
1、这个孩子对于事情有没有自己主动的评判。
2、孩子有没有主动归纳总结,找经验,找诀窍,找捷径。
3、孩子不服气,能力不怎么样,但眼界很高。
但是,孩子若真要去做这些事情,家长必定会打压孩子,会说孩子,让孩子停止这些想法和行为。倘若父母长期持续这样做,就是在对孩子的主动性进行破坏。
https://img1.baidu.com/it/u=209030272,140615533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看了文章后,我觉得它讲得很有道理。将其与自己所认为的主动性进行对比,我发现目前自己的想法很片面。在育儿的道路上,需要不断地学习。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个时间。因此,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留意方式方法以及技巧。
那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父母该如何做呢?
1、不要破坏孩子的学习感受。
孩子开始做作业时,我们不要有过多的废话。不要因为他做得慢而嫌弃他。也不要因为字写得不好而嫌弃他。
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感受遭到了破坏,那么他们肯定不会愿意学习。因为每当他们一进行学习或者做作业的时候,就会遭受到家长的批评、吼叫以及责骂等行为,正因如此,孩子就不想再做这些事情了。
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尤其在宸宸做作业的时候,我会盯着他的握笔和坐姿,还一直说他。而我一说他,他就不想写了。从他的反应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很反感我做这件事情。
我自身还有其他一些行为,因此必须加以改正。只有真正将其落实到位,才能够起到作用,从而帮助到孩子。
2、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家长情绪不稳定,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诸多影响。孩子可能会缺乏安全感,也可能会产生自卑感,还可能会变得焦虑,同时会影响学习成绩,并且会影响人际关系。
父母的消极情绪是影响孩子思维的重要因素,它会引发孩子产生焦虑情绪,还会导致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分心、低效以及马虎粗心的情况。
https://img2.baidu.com/it/u=1494635888,224345664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731
管理情绪是我目前需要改变的事情之一。我已经感知到了一些隐藏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消极情绪带来的。
现在我有情绪后,会及时察觉情绪出现的原因。接着梳理整个过程,之后进行反思总结。希望通过记录来不断重复,以加深印象,让自己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3、搞好亲子关系。
怎样才能与孩子关系良好呢?用心去陪伴他玩耍,陪伴他做有趣的事情,使他能感受到“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我很快乐”。
我们家长没有做到陪伴孩子。陪伴孩子时,总是拿着手机看。看似在陪伴,实则根本没有陪伴孩子。
陪着和真正的陪伴不一样。好的亲子陪伴是需要有浓度的,也就是要关注到孩子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进行高质量的陪伴。
顺着孩子并陪着玩,不考虑其他事宜,亲子关系会很好。然而现实情况是不可能不存在其他问题的,所以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亲子关系会越来越不好,因为孩子是一个持续成长的独立个体,他拥有自己的思想、情绪和个性。
想要和孩子搞好亲子关系,就需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并且,还需要努力提升自己,以此给孩子树立榜样。
我与宸宸的亲子关系建立得很不错。因为从一开始就是我全职进行照顾,那个时候时间充裕,精力也很充沛,我陪伴着宸宸做了许多事情。
后来有了妹妹,时间和精力变得有限,陪伴就少了很多。慢慢地,和宸宸的关系不如之前好了,也渐渐不听我的话了。因此,我发现需要多抽出些时间来陪伴宸宸。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