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小学化现象解析:家长焦虑与教育规定的尴尬处境
作者丨张 烁来源丨人民日报
园 长 荟 导 读
幼教小学化实际上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一种体现。前面的一块倒下了,后面的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倒下。
春节回乡时,表姐正在为儿子的幼儿园转学而发愁。为什么要转呢?尽管现在的幼儿园是市级示范园,可是“学不到东西”,表姐的焦虑情绪在不断增加。经过多次“寻找”,她把目光锁定在了一个全面引入小学课程的幼儿园上。
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强调“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无论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还是去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都将此规定置于重要地位。然而,事实上,这一规定的处境较为尴尬,尽管其目的是让孩子健康成长,但许多家长并不认同。
家长的道理很朴素:我希望孩子能够减压。但是要看看“怎么减”。如果幼儿园阶段没有压力,到了小学就会遭受“当头一棒”,孩子的自信心肯定会受到打击;相反,如果幼儿园时辛苦一些,至少水平能够“随大流”,孩子到了小学不会害怕,这难道不是一种更主动的“减压”方式吗?
如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好像已经被人们深深铭记。当下的“幼教小学化”现象,看起来像是幼儿园方面总是不知悔改,家长们也不懂得顺应时势。其实这就如同在电影院看电影,第一排的孩子站起身来,后面的孩子就不得不跟着站起来。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不能仅仅依靠一纸文件让所有人都坐下,而是要让“前排孩子”不需要站起身来。小学一板一眼地维持着应有节奏,并且把“零起点”教学切实地落到了实处,那么“幼教小学化”就会失去市场。
https://img2.baidu.com/it/u=275273139,318542066&fm=253&fmt=JPEG&app=138&f=PNG?w=500&h=667
从更远处来讲,幼教小学化实际上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一种表现。前面的一块倒下了,后面的就难以自主控制。从源头去看,选择人才和用人单位那种只看重名校、只看重学历的观念,逐渐传导到了大学、中学和小学,接着又传导到了幼儿园。从表面上看,幼教小学化的责任似乎应该由幼儿园来承担,但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弄清楚了根子后,需要知道,禁止幼教小学化这件事,一方面需要管住幼儿园,另一方面需要管住小学,同时更要在育人观和人才观上做出改变。
否则,一纸文件,恐怕“徒法不足以自行”。
幼儿园实战招生课程即将开讲!
置顶"园长荟"公众号
丨
丨
丨
丨
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儿童节
青苗荟总部
(工作日9:00-18:0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