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珠海国际海洋智能科技展览会:千余展品展示海洋经济全产业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实习生关晋安 珠海报道海洋智能及无人装备领域有新展品、新技术、新成果,海洋新能源领域有新展品、新技术、新成果,智慧船舶领域有新展品、新技术、新成果,海洋新材料领域有新展品、新技术、新成果,海洋牧场及深海养殖领域有新展品、新技术、新成果,游艇领域有新展品、新技术、新成果,海岛开发及旅游领域有新展品、新技术、新成果。超 1000 件展品铺陈展示在 3 万平方米的展览馆中,几乎将海洋经济产业链条的各生产环节及领域都囊括其中。
4 月 26 日至 28 日期间,2024 珠海国际海洋智能科技展览会(简称“海洋科技展”)在珠海开展。开展地点为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珠海国际航展中心。本次举办的海洋科技展是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以及珠海市人民政府进行指导,由珠海市会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来主办的。该展览以“展会+论坛”的形式搭建起了国际海洋交流的平台。
中国航展与海洋科技相关,珠海的“蓝色”经济战略意涵逐渐显现出来。为何是珠海呢?
当前,广东正在全力推进海洋强省的建设工作,并且在打造海上的新广东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近些年来,珠海市对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以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等一批重要的平台进行了加快建设,促使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油气化工、滨海旅游等超过百亿级的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并展现出强大的态势,海洋经济的发展已经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在会上表达了期望,他希望珠海市能够把“海洋科技展”打造成城市的新名片,以此助力珠海市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同时也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搭建“蓝色平台”以及打开“蓝色通道”贡献力量。
全方位布局海洋产业链
珠海拥有 9348 平方公里的海域,还拥有 262 个海岛资源。它是珠三角城市中海洋面积最大的那座城市。作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节点城市。珠海提出要打造区域性的海洋中心城市。
https://img2.baidu.com/it/u=1789682012,150173648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1965
珠海在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方面均有布局,一、二、三产业皆有涉及。现已初步构建起以海洋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作为支柱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经初步核算得知,在 2022 年,珠海聚集了超过 500 家规模以上涉海企业的数量。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简称为“云洲智能”。它是一家知名的无人船艇制造商。在此次海洋科技展上,展出了多型号的海洋领域主力船型。这些船型展示了无人船艇在海洋集群测绘、海油平台综合服务以及海上常态化巡航等方面的应用示范场景。云洲智能的总经理成亮表明,人工智能属于当代最为具有革命性、渗透性以及颠覆性的技术,并且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最为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无人船艇恰恰是由“人工智能+海洋”所形成的,是以海洋产业作为载体的新质生产力。
有云洲智能这样原本处于蓝海领域的海洋企业,同时还有一批批从陆地转向进入海洋的企业,这些企业也在不断加强对蓝海科技的布局。
珠海光恒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造激光探测设备的公司。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展示了一款海上型塔式激光测风雷达。他说:“这是我们专为海洋恶劣环境设计的激光测风雷达,能够应用在浮标、船舶等海上平台。”此外,公司还开发了多款可用于海洋大气研究、海洋旅游、渔业资源等领域的激光雷达产品。
涉海企业在不断发展并发生裂变,这是推动珠海“蓝色”经济的重要力量。同时,海洋重大创新平台也成为了另一股推动力量。
珠海在科研院所建设方面,拥有中山大学海洋学科群以及南方海洋实验室等重点创新平台,这些平台支撑着珠海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珠海已经有国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此中心是目前国内仅有的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材料检测的国家级检测中心。
2022 年,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正式在广东落户。其选址在珠海万山。预计到 2030 年,将全面建成功能齐全且配套完备的国家海洋仪器装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院的一位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透露,“珠海试验场属于部省共建的海洋长期试验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其服务的范围较为广泛,涉及的行业也很多,在未来,它将会促使一批海洋产业在珠海落地生根。”
近年来,珠海在海洋制度创新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先后制定并出台了 40 余项规划政策。在近两年,更是投入了近 21 亿元来支持海洋经济的发展。养殖用海的申请期限从原来的 5 年调整为 15 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用海保障一张图”的编制工作。海洋牧场的保险赔付率和赔付金额在全省都位居第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力打造综合性海洋创新平台珠海海洋中心。
https://img1.baidu.com/it/u=678596454,34177674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0&h=500
“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双轮驱动
在展会现场,海工装备成为全场焦点。中航通飞展示了 AG600;中船黄埔文冲展出了中国海事旗舰海巡 09 以及集装箱船、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工船等展品;中海福陆重工展示了国内首次在 300 米级水深海域设计、建造、安装的固定式石油钻采平台“海基一号”等明星展品;明阳智慧能源通过多功能沙盘模型展示了海上综合能源岛的应用场景;杭州浅海科技展示了温盐深(CTD)系列传感器和水质系列等产品。
“珠海制造”的海洋装备表现也很出色。在其中,南方海洋实验室(珠海)首次展示了“香洲云”和“万山号”的船模,还有自主设计的新一代海上智能养殖平台模型等,这些展示体现了海洋牧场养殖平台技术的最新成果。珠海市海洋集团展示了以下内容:深远海养殖工船、海洋牧场鱼旅平台、桁架式养殖平台模型。珠海航宇微科技展示了“珠海一号”卫星星座、卫星大数据应用、海洋遥感卫星大数据服务、海域海岛监管系统等核心技术产品服务。
并且形成了总装、配套、加工、服务协作完整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
珠海拥有先进海工制造的良好基因,它仍需持续去挖掘海洋经济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实验室主任陈大可在大会作主题演讲时提到了“大湾区智能海洋监测预报系统”。他认为,海洋监测系统要在现有的业务平台基础之上,着重发展无人船、无人机、水下潜器、微纳卫星星座、地波雷达、智慧光缆等新型智能平台,并且要将这些平台进行组网应用。
以创新应用场景进行串联,能够激发海洋经济新质生产力,这是珠海海洋产业提质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
业内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珠海具备较为完备的海洋经济产业链。珠海拥有先进的海工装备生产力。珠海还能够为产业科研创新形成“强支撑”的大院大所。珠海已初步构建起“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双轮驱动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未来,珠海要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要培育出特色鲜明的海洋产业体系。要做到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并重。还要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