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2-28 10:37:29

北京银行成立二十五周年:探索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惠民金融三大特色品牌

2021年,是北京银行成立二十五周年。

北京银行是一家诞生于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历史大潮中的中小银行。它从成立伊始,就确立了鲜明的市场定位,即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

在激励的竞争中锻造出特色,从市场的夹缝中突出重围。经过 25 年的持续积累沉淀,探索并形成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惠民金融这三大特色品牌,开创了诸多行业的第一,打造出了中小银行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的典型样本。

回顾历史,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兴起都源于科技创新,并且在金融创新的作用下得以成就。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引导资金朝着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汇聚,从而让科技创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要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服务科技创新,在新时期已成为金融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北京银行扎根首都且服务首都,25 年来牢牢抓住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历史机遇。它坚持科技金融的定位,紧紧跟随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不断创新信贷产品,着力提升客户体验。在这些方面,科技金融从无到有进行了蜕变,又从有到优实现了蜕变,从而成为国内科技金融领域中产品最多、服务最全且品牌影响力最强的领先银行。

北京银行跟随时代的步伐,持续进行创新引领。它以中国的创新高地中关村作为起点,在科技金融领域率先进行尝试,大胆展开探索,打造出了多项令人惊叹的行业第一。在 2000 年,它设立了第一家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部,并提出了“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

2001年,第一家成立中关村地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2009年,第一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支行。

2011 年成立了第一家中关村分行。2015 年创设了国内首家银行系众创空间,即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此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https://img0.baidu.com/it/u=396374584,221968979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0&h=500

2016 年,该行成为全国首批投贷联动试点银行。该行还牵头设立了“中关村投贷联动共同体”。

2017 年,与昌平区政府达成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且,全力为未来科学城的建设提供支持。

推动了对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向前移动。

该方案为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提供了结算、授信、理财、资金托管、上市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共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共同推动科技金融生态圈完善。

北京银行顺义数据中心顺利投产

加快外地复制推广,服务创业创新潮流。近年来,北京银行加大了对科技金融模式的推广复制力度。它以创新高地中关村作为起点,积极向全国其他区域复制推广科技金融特色服务模式。在北京银行的努力下,在南京、天津、深圳、石家庄、乌鲁木齐等城市陆续打造了“灵雀计划”“津科成长”“百凤千鹰”“瞪羚快贷”“深智贷”“科冀贷”“知疆通”等科技金融子品牌,从而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

目前,北京银行已累计为 2.9 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信贷额度超过 6200 亿元。它为北京市 86%的中小板上市企业提供了服务,为 85%的创业板上市企业提供了服务,还为 76%的新三板创新层企业提供了服务。在中关村示范区,科技金融贷款始终处于排名第一的位置。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首次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用较多篇幅专门报道了北京银行的科技金融模式。北京银行连续 8 年获得人行营管部科技金融(高新技术企业)货币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一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克强总理视察北京银行中关村创业大街小微支行时,称赞道“在区域银行当中,北京银行是做得最为出色的一家银行”。

国家领导人强调,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而言是灵魂所在。文化的兴衰与国运的兴衰紧密相连,文化的强盛也意味着民族的强盛。北京银行成立之后,一直紧贴着文化强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脉搏。在文化金融领域,它不断深耕且一路向前。其服务覆盖了内容创作生产、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投资运营、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新闻信息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这 9 大领域。并且形成了以“高起点”作为战略定位、以“专营化”来进行网点布局以及以“数字化”来提供科技支撑的文化金融服务路径。它也成为了国内在推出产品方面最早、小微贷款数量最多、支持项目最为全面的文化金融“排头兵”。

专营机构起到“驱动”作用,以增强文化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普惠性。在总行这一层面,北京银行组建了文化金融领导小组以及文创金融事业总部,其职责是搭建文化金融创新机制、探索创新模式并推动创新服务落地,围绕文化金融构建起全行业务推动与重点创新落地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

在分行方面,由分行的一把手来牵头组建文化金融小组,同时组建文化金融服务团队。在支行方面,成立了 21 家文创特色支行,还有雍和支行以及大望路支行这两家文创专营支行,从而形成了专营组织架构,有专项指标考核,有专属业务范围,有专职人员配备,并且有单独绩效考核、单独权限设立、单独审批通道、单独额度匹配的“四专四单”配套支持政策。同时,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文创信贷工厂”,还成立了文化创客中心。通过这些举措,实现了对文创企业的一体化服务,包括创业孵化、股权投资以及债权融资等。

北京银行揭牌业内首家文化创客中心

https://img1.baidu.com/it/u=4182345962,290484809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50&h=500

特色产品起到“驱动”作用,将文化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打通。北京银行坚持点面结合,一直在推进文化金融产品的创新。针对不同的成长阶段以及行业特质,北京银行提供了“点对点”的金融创新,为处于初创期的企业提供了“文创普惠贷”等标准化的普惠制产品;为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提供了“智权贷”“书香贷”“农旅贷”“创意设计贷”等特色产品。北京银行依据产业特性,进行了“产业链”服务方案的创新。它率先在业内推出了“文化 IP 通”金融服务方案,此方案下设 IP 融资通、投资通、服务通三大系列。对于影视、文旅等重点产业,北京银行先后推出了“影视贷”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并且发布了“文旅贷”金融服务行动计划,从而描绘出了一幅“文旅+金融”发展的宏大蓝图。

联动合作起到推动作用,从而构建起首都文化金融服务的生态圈。从 2007 年开始,北京银行分别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市文资办、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北京市新闻出版和广电部门、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2020 年,北京银行持续加大力度。它与市文资中心签订了“投贷奖”风险补偿金意向合作协议。并且首批参与了风险补偿机制。同时,它还与北京市文资中心、东城区政府携手,去探索并打造“文信贷”文化小额信用贷款风险补偿体系。发布了“京彩文园”文化产业园区的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开展了“百行连百园”“百园千户”计划,以此来助力文创园区和文创企业对抗疫情,达成“稳企业保就业”的目标。与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签订了总额 300 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以支持北京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北京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平台,与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一同进行。对首都历史文化 IP 的商业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发布了“运河帆影”金融产品体系,以此来服务大运河文化带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北京市文创板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给予 200 亿元的授信额度,以助力打造首都文化企业的上市加速器。

到现在为止,北京银行已经累计给 9000 多户文化企业提供了信贷资金,这些资金超过 3300 亿元。在首都的文化金融市场中,北京银行的份额一直处于首位。它两次获得了北京市文创产业“投贷奖”的 500 万元最高奖励。在第十届全国 30 强文化企业里,有一半是北京银行的客户。助力博纳影业打造出《红海行动》等影视作品;助力光线传媒打造出《战狼 2》等影视作品;助力华纳百录打造出《湄公河行动》等影视作品;助力完美世界打造出《夺冠》《金刚川》等影视作品;助力打造出《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中国骄傲三部曲”等多部主旋律影视作品。

北京银行 25 年来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并且坚定“服务市民百姓”的定位。它围绕“七有”“五性”持续打造惠民金融服务特色,推出了“惠民通”金融品牌,此品牌涵盖“社保通”“医疗通”“教育通”“安居通”等七大子品牌,能够覆盖居民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生活领域,从而极大地提升了首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积极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在 25 年的时间里,北京银行累计为近 100 所全国高校以及 1000 余家中小学等教育机构提供了服务。其中,为北京市市属高校提供服务的占比超过 90%;为市属中小学提供服务的占比接近 30%。累计发放的助学贷款达到近 4.5 亿元,帮助 8 万余名高校学子完成了学业。构建“智慧校园”的生态场景,为学校提供应用,包括教务场景、教学场景、生活场景和金融场景,以满足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需求,满足教师的信息化需求,满足学生的信息化需求,满足家长的信息化需求。

全力围绕“病有所医”来做好北京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存储和结算服务。在 25 年的时间里,北京银行促使北京市社保卡的发卡量达到了 2426 万张之多,并且覆盖了全市将近 2500 家的定点机构。推出“京医通”卡,此卡由北京市卫健委与北京市医管中心联合推出。将北京银行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医疗场景,覆盖了北京 27 家三级以上医院。累计发卡达 2451 万张,市属门诊预约率接近 90%。它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预约挂号入口,给群众看病就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中央单位社会保障卡试点发卡工作全面启动。独家发行了 5 万张军休干部金融社保卡。积极为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军休干部做好社保金融服务。

围绕“住有所居”这一目标,积极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供服务。自 2020 年起,北京银行向通州马驹桥镇的共有产权房项目提供了 16 亿元的银团贷款。同时,支持了大兴区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项目。并且为大兴区团河保障性住房项目提供了 32 亿元的综合授信。目前,全行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的贷款余额已超过 360 亿元。2020 年,与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合作,创建了全市首家“住房公积金 e 通厅”。此举推动了公积金业务的网上办理、自助办理、指尖办理以及智能办理,给市民百姓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此外,还为公积金缴存单位和个人专门制定了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在办理公积金缴存、贷款、提取等相关业务的过程中,能够提供“一站通达”的金融服务。

围绕“弱有所扶”这一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温度的个人金融服务。在 2009 年,北京银行与北京市总工会展开合作,发行了“工会会员互助服务卡”。这张卡为全市的工会会员构建了一个权益服务体系,涵盖了金融普惠、绿色出行、医疗互助、法律服务、技能助推、心理关爱、苦难帮扶等 12 个领域,并且具有多层次的特点。目前,已经发行了 550 万张该卡。目前,已经发放的卡超过 50 万张。

展望“十四五”,奋进新时代。北京银行会坚守最初的本心,不会忘记自身的使命,坚决秉持“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市场定位。它聚焦于科技的前沿领域、经济的主要战场、国内的重大需求以及人民的生命健康等方面。同时,它加强产品的创新以及科技的赋能,推动在数字经济时代,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惠民金融朝着线上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方向进行转型发展。并且,它会持续为首都文化中心的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以及民生福祉的提升,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银行成立二十五周年:探索科技金融、文化金融、惠民金融三大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