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2-28 11:48:04

宁波企业家CEO0574分享:十年商业经验与投资智慧,如何看市场与团队

宁波企业家致读者:首先点击上方的“宁波企业家”。接着点击右上角的“...”。然后点选“星标”或者“置顶公众号”。这样以后就再也不会找不到我啦!

文自进击波财经

在过去十年里,我看错过很多项目,也看对过很多项目。

后来我明白一件事,不要轻易就下结论。经济学和商业都非常依赖“看情况”,“看情况”可以翻译为“It on”。这种情况包含了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要看窗口期,要看市场,要看团队。

再简单的商业逻辑,也都有做砸的。再复杂的生意也都有做成的。

大多数人对于自己无法做成的事情,以及过去从未有人做过的事情,往往怀有偏见。

大多数人需要对事情进行归类。因为人往往倾向于去寻找确定性。所以当新物种诞生的时候,总是会充满着争议和不解。

我们说团购没戏,但是王兴活下来了,还顺利“变种”了。

当年广东从事贸易的那些商人都认为马云是骗子,而正是浙江的商人相信了电商,才将 1688 给搞起来了。

亚马逊一直在进行资金投入。你查看它上市以来的财务报表,会发现情况一直不太乐观。然而,它的市值却非常高,并且一直没有垮掉,反而越做越大。

我认为盲目相信和总是不相信都是有病的,都是不成熟的思维。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是“瑞幸咖啡”。

这或许是今年最饱受争议的品牌之一了。备受诟病的理由无非是:

融资额巨大但还没有盈利。

一上来就挑战世界巨头,来势汹汹。

非常高调,大规模扩张。

我第一次听闻它的时候,那时我正在经营饮料店。当我开到第 10 家并且沾沾自喜之时,对方却已经开设了 200 家。有两个原因让我彻底决定关闭所有店铺,其一便是此情况,另一个原因是我前往了星巴克太古汇旗舰店,看到那豪华的装修以及庞大的体量,几乎要喷出一口老血。我发现这个赛道的情况是,仅靠我自己的那点钱是无法将其做起来的。这一赛道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资本主导的赛道,其应该采用的是资本的玩法。

“瑞幸向左,星巴克向右”,我们需明白一件事,即在“非争太子市场”中,并非 A 很成功,B 就不能成功。何为“争太子市场”?例如熟人社交。当微信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30%时,它就不可阻挡地成为唯一的王者。

很明显,餐饮并非如此,零售也并非如此。即便星巴克占据了 90%的咖啡市场份额,也不能确保剩下的人就一定会去喝星巴克。而且,星巴克也无法达到 90%的占有率。我认为在我有生之年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在餐饮界,巅峰的百胜集团,其旗下的肯德基、必胜客、东方既白的母公司,在中国也根本没有突破 10%的占有率。

我认为瑞幸咖啡的终点并非仅仅是咖啡,尽管它如今打着咖啡的旗号。或许用不了多久,它就会将“咖啡”二字抹去,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之后,只要“瑞幸”二字有价值且被人们所认知就足够了,至于它到底是在卖咖啡、茶、果汁、轻餐,甚至是早餐包子,这重要吗?我觉得它有机会成为移动互联网上的“全家”,或许有一天会成为中国最大的便利店连锁。咖啡是切入中国市场的引子,针对的是市场上最挑剔的那群人。就如同你与女生讨论星座和化妆品时,往往更容易进入她们的世界那般。

早年全家在上海进行布点这一行动时,经历了极为艰苦的过程,历经了很多年的时间,也赔了不少钱。然而,当这个网络真正铺设完毕之后,他开始涉足餐饮领域,起初是做关东煮,之后又做起了即时正餐,这才是他真正开始盈利的开始。自从全家开始开展餐饮业务之后,抢夺了小快餐店的很大一部分份额,而售卖农夫山泉这一行为,仅仅只是一个用来提升“到店率”的引子。

全家于 2004 年进入中国大陆。到 2017 年底,其门店数为 2181 家。如果今年增长 20%,门店数将达到 2617 家;增长 10%的话,门店数是 2400 家。因此,大致在 2500 家左右。

https://img0.baidu.com/it/u=1552799479,108986700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0&h=500

已经很快了,很稳健,品牌很好。

但是与瑞幸相比之下,速度还是显得太慢了。那中国便利店的上限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下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的便利店数量情况。保守进行估计的话:在几大城市群以及二线及以上的城市中,起码有 5 万家。

雷军说得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话太对了。

如今创业,倘若一年都没有一点动静,你的骨干团队就会散去,更别提什么慢工出细活了。

瑞幸在做的事情是,借助咖啡这一有格调的事物,进入中国市场中最为挑剔的那部分人的生活场景之中。利用资本来换取时间,快速构建起规模网络,拥有用户就能掌控天下。

瑞幸的数据增长情况令人惊叹。在 2018 年 12 月 25 日这一时刻,全国的门店数量突破到了 2000 家。并且在 2018 年的最后一周,全国新开了 148 家店。

2017 年底时,星巴克在中国拥有 3124 家门店。依据公开资料进行推算,今年的开店数量处于 500 到 700 家这个范围。由此可知今年的开店数量约为 3600 家。一年之后,情况将会发生翻转,瑞幸在 2019 战略沟通会上所确定的目标是 4500 家。裂变这种情况是非常可怕的。

几千个“前置舱”,凭借一个成熟的渠道网络,借助咖啡的低价,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新客流。

在中国,90%的连锁企业若能达到四位数规模,通常是加盟模式的。然而,瑞幸并非如此,它全是直营模式。加盟被视为解决资金和扩张问题的有效手段,但也会引发诸如无法协同、品控变难以及不听指挥等诸多问题。而直营能够规避上述所有问题,过去唯一难以解决的是管理和速度问题。不过,瑞幸基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定会有人提出质疑,认为你所说的不对。他们觉得做生意就必须要赚钱,而烧钱就是错误的。三年前,我也会说出和你一样的话。然而,当我想清楚第一段所说的那句话之后,我就不再持有这样的观点了,那句话就是:“Iton”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下面我们来一组灵魂的拷问,问题三连。

1、第一个问题,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书上称:通常是指与货币的流通以及银行的信用相关的所有活动。像货币的发行、流通以及回笼等活动,还有信用活动中的存款、取款行为,以及发放贷款和收回贷款等事宜,以及国内外汇兑往来等方面,都属于金融的范畴。

以上都对,但以上都是正确的废话。

我认为是让钱实现时空的穿越。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通过贷款来购买房屋,这样可以实现对抗货币贬值的目的,否则你在这辈子可能都无法买得起房。

所以用资本换得未来注定会越来越贵的用户,是行得通的。

2、进入第二个问题,什么时候行得通?

符合时间窗口期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宏观方面的,另一种是微观方面的。从宏观角度来看是总量方面的情况,从微观角度来看则是竞品方面的情况。

宏观来看,欧洲国家人均年消费咖啡 750 杯,美国人均年消费咖啡 400 杯。而茶文化盛行的日韩国家,人均年消费咖啡量超过 300 杯。中国人均年消费咖啡量仅为 5 杯。倘若中国人均咖啡年消费量提升至日韩国家的十分之一,那么中国整体咖啡市场规模就能扩大 6 倍。基数低,是中国咖啡市场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微观上,除了星巴克,没有巨头。

过去十年是中国互联网和资本的黄金时代,在这期间大多数投资机构都只青睐轻资产模式。从去年起,它们才将目光转向线下,并且主要聚焦于大型零售。这存在一个窗口期,即外资无法运用中国式的野蛮打法来进行操作,同时中国本土也没有特别成熟且有影响力的对手。

这个时候,只有一件事情是最正确的,那就是赶紧抢份额。(若有更正确的事情,请告知我)

https://img1.baidu.com/it/u=119136660,195342902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51&h=500

3、最后进入第三个问题:钱怎么烧?

创业过的人都明白,花钱这件事是有技巧的,其难度甚至超过了赚钱。在很大程度上,多数人即便拥有 1000 万,也无法将其管理好,还不如把钱存进银行。

烧钱分两种:一种是转化不成壁垒或收入的,一种是可以转化的。

所以这里还有个子问题,就是先得理解什么是壁垒?

渠道、品牌认知度、成本优势、用户数、我认为这些都是壁垒。

这里面的每一环几乎都是相互关联的。若烧掉的钱能够促使这些环节快速提升,那么我觉得这可以称作“将现金转化为未来的资产”。

支撑以上的有如下血泪总结:

三个问题都理顺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赶紧去抢市场吧。不要等待了。不能等着别人融到钱。也不能等着星巴克体量再次翻倍。

很多人一定会扯到好喝这件事情上。

曾经我对“做高级的茶叶饮料”这个市场进行过琢磨,之后我放弃了。原因在于大多数中国人对茶基本不懂,而懂茶的人又不喝茶叶饮料。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悖论。同样地,大多数中国人还在饮用速溶咖啡,他们并不需要所谓的 50 元一杯的冷萃咖啡。我一年会有一百天在出差。大多数情况下,五星级酒店的大堂吧给你的往往只是一杯速溶咖啡,或者是由普通咖啡机制作出来的咖啡。这是一个确凿的事实。

所以对于好喝与否这件事,我认为没有可讨论的意义。就如同大厨的私家菜无法做成连锁,连锁就不是大厨的私房菜,连锁注重的是稳定与安全。这原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生意。我们要记住:商业和个人细微的体验是两回事,商业主要考量的是逻辑和世间的大趋势。

我不是在第一天就看好瑞幸。这中间经历了几轮思考的不断更新。其一,我们得突破以往看待传统餐饮店的那种逻辑,因为它更像是前置仓与终端网络。特别是已经形成了规模很大的终端。其二,我们必须突破咖啡这一单一品类的逻辑,当线上流量汇聚起来,线下网络得以形成,数据沉淀完毕,品牌力显现之后,它真正的野心才开始显露出来。第三、不要拿任何固有印象和理论去套。第四、我们不能有偏见。

在这个栏目第一期的时候,我写过一段话:

永远不要忘记你当初读书的缘由。你读书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是为了追求理想,是为了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然而,如今有许多读过书的人,却把自己读得变得愚笨,读成了因循守旧、不敢向前,读成了胆小怕事,读成了傲慢与偏见。

10

在今天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绝对确定的。所有的经验以及教条,都有可能被打破。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去相信,要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

毛主席曾言:应将剩余的勇力去追击走投无路的敌人,切不可沽名钓誉而效仿霸王。这短短十四字,每一字都蕴含着真理。此中所指的典故乃是项羽的迟疑不决,最终致使他在乌江畔自刎身亡。

这便是今天的创业之道。其他的都是术,仅此而已。

瑞幸不止是咖啡,也不能止步于咖啡。这样世界才更有意思。

本文的作者是沈帅波,他是湃动传媒的 CEO,其旗下的微信粉丝矩阵总量达到 500 万。他还是畅销书《迭代》的作者。

- END -

想要加入宁波企业家粉丝群的话,就请添加。并且需要备注公司和职位,要是没有备注公司和职位,一律不会添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波企业家CEO0574分享:十年商业经验与投资智慧,如何看市场与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