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家庭小账本与正确消费观培养
《家庭小账本》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且是该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共 2 课时。第三单元包含“家庭小账本”“钱该怎样花”“购物场所我知道”“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四个系列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其中,第一个主题是为后面三个主题做铺垫准备的,前面是明理,后面是导行。本单元的出发点在于,孩子正处于初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阶段,他们需要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本课的设计主旨是让学生对家庭收支情况能够有个基本的了解,以此为后面的主题做好准备。与此同时,让学生通过了解家庭收入的来源,去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进而理解父母的理财观。2. 能力目标方面: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知晓生活必要开支及各项支出费用,统计出一周的支出总额,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养成节约用钱的良好品质。情感目标:让学生进行协作学习,设计出符合家庭实际的支出计划书;培养他们具备合作精神,将他们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让他们形成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https://img1.baidu.com/it/u=3865602892,161776890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的经济来源具有多种形式,知晓家庭生活开支包含多种类型;清楚哪些是必需的生活开支。【教学难点】感受父母挣钱的艰辛。【活动准备】1.分组与分工:教师依据活动要求和学生人数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协作配合。2.制定计划:根据教学活动拟定相应的计划。第 1 课时的【创设情境】环节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不仅每天都要说“钱”这个词,并且每天都要用到它。我们早晨起来需要进行洗脸和刷牙等活动,此时用到的毛巾、香皂、牙刷、牙膏这些物品需要到超市去购买;在一天当中,我们所吃的粮食、蔬菜、水果等也都需要花费金钱;倘若这一天我们生病了,还得去医院买药、打针……像以上这些一系列的活动,没有哪一样是离得开钱的,钱对于人们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么,钱究竟是怎样来的呢?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每天开开心心地出门,平平安安地回家。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愉快地生活,健康地成长,父母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同学们有没有体会过父母的艰辛和管理家庭的不容易呢?是不是想亲自当一次家庭的“小管家”呢?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小管家,每天需要做哪些事情呢?教师提示学生回答出以下内容:买菜;做家务;交水电费;交物业费;购买各种生活用品等。
做这些事情大多需要用钱,那这些钱是从哪儿来的呢?同学们请看教材中的小朋友们,他们的父母是靠什么来赚钱的呢?让学生们看图片,并且结合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总结:有的父母是教师,有的是裁缝,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商店老板;父母们都是通过辛苦的工作或劳动来赚钱的。活动内容为:同学们在课前是否了解过自家家庭的收入呢?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小管家,就需要知晓家里的每一项收入与支出。老师准备了一份家庭收入明细表,让同学们依据自己对家庭情况的了解来填写。每名学生都被发放了一张家庭收入明细表。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已填写好自己的表格,对我们的父母亲每天所做的事情有了大概的认知。父母通过何种劳动来养活一家人呢?他们从事哪些劳动最为辛苦?挣钱容易吗?此时,我们会想到一首诗,它描述了劳动的辛苦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坤所写的《悯农》。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并且试着亲自创作一首小诗或者一段话,去描述自己父母工作的辛苦,表达对他们的爱与感恩。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故事:让几名学生朗读“铁匠的儿子与铜钱的故事”,接着让其他学生完成表格并思考问题(见素材 3)。问题是:铁匠的儿子平时对金钱总数不珍惜,可最后一次,他为何拼命抓住爸爸的手,不让爸爸扔那几个铜钱?教师总结道:因为那是他自己痛苦辛苦劳动赚来的钱,所以他更懂得赚钱的不容易。
https://img1.baidu.com/it/u=3204565683,221005972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活动中,铁匠的儿子对待同样是铜钱的态度有所不同。要结合平时的表现,思考如何理解和尊重父母亲的辛劳。以给爸爸妈妈写信的形式,表达对父母的理解与感激。(每组组长负责收齐学生的作品并交给老师,此活动用时 5 分钟。教师可在课后自行给学生打分。)教师总结: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能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许多父母在从事自身工作的同时,还在从事着其他的工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