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合作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大力引进36家建筑业央企助力现代化发展
2023 年 3 月,央地展开携手合作。此次合作是为了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共同共建现代化新重庆。座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标志着重庆与央企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建设者们在项目有序施工。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重庆为此建立了中央企业对接服务工作机制。市国资委牵头成立了中央企业对接服务工作专班。19 个市级部门依据职能职责,担当起相应的中央企业服务专员。这样做是为了优化对央企在渝发展的服务,引导央企深度参与重庆的改革发展,推动央企为现代化新重庆的建设赋能助力。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与各区县一同打出了建筑业央企合作政策的“组合拳”,并且积极地将央企引入重庆。从 2023 年开始,大力引进了 36 家建筑业央企到重庆落户,到目前为止,进入重庆的建筑业央企已经有 61 家。
https://img0.baidu.com/it/u=3881668432,362021616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10
建筑业央企发挥强力带动作用。2024 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突破 4700 亿元。该总产值同比增长约 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 个百分点。同时,在这种推动作用下,2023 年全市市外建筑业产值已突破 2730 亿元。预计 2024 年市外建筑业总产值将突破 3000 亿元。
陶家隧道项目包含 1 座特长隧道,还包含 1 座互通式立交,同时包含 3 座简易立交。华龙网首席记者李文科进行了拍摄。
新落户的建筑业央企,多数是辐射西南的区域总部。它们积极发挥“国家队”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导入了更多建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念,持续推动着重庆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一企一专班”的部批资质升级帮扶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保姆式”的资质晋升帮扶,以此助力本地企业增强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帮代办服务得到深入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实施“同事同标”,从而实现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营商环境持续得到优化,审批时间被压减,申报材料得以精简,推动了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一件事一次办”,还创新开展了施工许可分段办理,并且开展了联合验收。
承建陶家隧道项目的是中交三航局第九工程有限公司,它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交建的所属公司,且为三级全资子公司,该公司于去年 3 月在重庆市渝中区完成注册并成立。
该企业相关负责人直言为何会选择落户重庆,主要是看好重庆的惠企惠民政策良好,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以及市场前景潜力巨大。
https://img1.baidu.com/it/u=2999031206,331589259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51&h=500
市级重点项目陶家隧道进展顺利。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和渝中区政府在了解到相关意愿之后,为其提供了资质申报方面的服务,还提供了项目扶持方面的服务,以及人才落户方面的一站式服务,这些服务让他们拿到了能够快速起步发展的“金钥匙”。该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企业落户已超过一年。在这期间,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其生产经营稳步向前推进。企业先后在重庆市本地成功中标求精中学河运路校区建设工程以及酉阳县前锋水库工程等项目。与此同时,企业还在持续开拓四川省、河南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地区的市场。
市级重点项目陶家隧道由该企业负责施工,进展较为顺利。该隧道项目起始于九龙坡区一纵线陶家立交,通过特长隧道的形式穿越中梁山,终点位于大渡口区二纵线李家湾立交,全长 13.5 公里,其中包含 1 座特长隧道(约 3.6 公里的陶家隧道)以及 1 座互通式立交和 3 座简易立交。
目前,陶家隧道在今年 5 月已经实现了双洞的顺利贯通。现在,正在进行建桥立交的施工,同时也在进行小南海立交等主体工程的施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