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师范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概况及名师介绍
2023/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TIME.
我们的概况
浙江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于 2008 年创立,本专业由此而来。2015 年,该专业进行了升级调整,变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此专业涵盖数字影像、交互媒体、数字动画、网络信息设计等领域,目的是为那些有志于数字媒体领域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创意平台。
2022 年被评为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单位。本专业实行本硕贯通培养模式。学院拥有数字媒体艺术方向的研究生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设计学学术硕士学位点。全日制本科在校生涵盖四个年级,共八个班。每届的招生数量约为 60 人。
我们的名师
彭纲是教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他担任浙师大虚拟现实与数字交互研究中心的主任,还负责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他是浙江省非遗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也是浙江省摄影家协会高校摄影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他出版了 3 部著作,如《网页艺术设计》等,发表了十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例如《VI 设计新趋向》等。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如《网络视觉艺术形态及理论研究》等;团队合作成功申报一项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项目;主持或参与完成数十项社会服务项目。曾获浙江省社科联第六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以及“十二五”高校优秀教材奖。
研究方向:数字交互、虚拟现实
主讲的课程有:《摄影表现与风格研究》这门课程;还有《微电影创作》;以及《平面构成》;另外还有《信息设计》等。
余韬是博士,也是教授,还是硕士生导师。他是中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电影领域的专家,同时是中国儿童少年影视学会的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并且是金华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副主席。指导学生创作影视短片及广告作品,这些作品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微电影类)、One Show 等比赛的三十余项奖项。参与指导的纪录片作品曾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广州)纪录片节等节(展)的最佳纪录片提名。指导了 3 部学生长片剧本,这些剧本入围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剧本大赛等行业剧本比赛的国家级奖项。2017 年获得了浙江省高校“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
研究方向包括电影文化以及电影批评,还有电影策划与剧作,同时涵盖短片制作,以及中小学影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https://img1.baidu.com/it/u=2869949392,35273877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518
主讲的课程有:《视听语言》,这是一门课程;还有《短片剧本写作》,同样是一门课程;以及《故事短片创作》,此为研究生课程。
我们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设计实践能力,目的是培养出具有数字媒体设计领域的设计理念以及开放性设计思维的学生,并且这些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设计与策划能力,是高质量的学生;它作为“新文科”的典范,其特点在于人文、艺术与科学深度相互交叉融合,需要广泛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理论以及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对数字视觉设计、数字交互设计、数字游戏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为数字传播媒体设计领域、专业设计机构、游戏行业、传播机构、研究单位等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工作单位提供现代化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学生游戏作品《狐狸游戏》
我们的培养特色
实践产业化
依托国家级信息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设优良的数字产业实践环境供学生使用,注重加强见习、实训、实习等环节的教育,增加应用性课程模块,着力强化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和工作室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和素养
技能前沿化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依据社会的需求,专业领域包含虚拟现实、交互媒体、游戏设计、数字动画、摄影摄像等多个方面,是为学生专门打造的,并且提供各类必修课程以及选修等模块化课程。
3D动画作品《暗淡蓝点》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虚拟课件作品《AR图书》
授课多样化
课程教学包含讲座式大课、课题讨论、小组实践活动、独立研究、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形式。同时,依托学院下设的影视工作室、数字媒体工作室、数字交互工作室、数字艺术研究室等多个设计研究中心来开展设计实践。
学生互动游戏作品《糖果大作战》
本专业学生参加广州大学生电影节
素养复合化
https://img2.baidu.com/it/u=630663353,309477825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2790
培养具备较宽泛的跨学科知识,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并且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拍摄实践合影
学生《虚拟现实》课程学习
我们的核心课程
《用户界面设计》,《数字声音》,《摄影艺术》,《网页设计》,《摄像与编辑》,《影视特效》,《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手机交互设计》,《手机短视频创作》,《剧情片创作》,《纪录片》,《游戏美术设计》,《虚拟现实》,《AR 增强现实应用》,《商业插画》,《数字互动插画》,《H5 创意设计》,《信息图形设计》,《动态图形设计》,《3D 图形设计》,《3D 动态图形设计》等课程。
我们的办学条件
本专业的专业教师有 15 人。其中,有 40%的教师具备高级职称,其中教授有 2 人,副教授有 4 人。有 47%的教师担任硕士生导师。有 13%的教师拥有国内外名校的博士学位。还有 6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访学或工作的经历。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超过 20 项,出版的专著和教材有 15 部多,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50 篇多,获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以及专业竞赛奖项总计 100 余项。
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依托数智艺术与信息设计研究中心。
专业多媒体数字剪辑机房
专业苹果数字设计多媒体教室
我们的办学成果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从开始办学到现在,已经培养出了数百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了 99%。在近些年里,毕业生考研继续深造的比例在稳步上升,在 2017 年的时候达到了 24%。近三年的时间里,学生在学科竞赛方面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本专业学生主创的各类作品,在多个学科竞赛中斩获奖项。比如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获奖;在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中获奖;在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获奖;在浙江省多媒体设计竞赛中获奖;在大学生摄影竞赛中获奖;在 ONE SHOW 中华青年创意竞赛中获奖;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获奖;在广州电影节中获奖等,共计 100 余项。
权威调研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把失业量较小,且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七个专业设定为需求增长型“绿牌专业”。其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连续四年在榜上。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较为广泛。他们可以在政府部门的宣传、营销、策划等部门工作,从事影像、交互媒体、网站等方面的设计以及传播事宜。同时,也能够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相应部门进行此类工作。此外,还能在各类新媒体公司和创新企业中,从事交互媒体(像 APP、网站、H5 页面、游戏、动画等)的设计、创意、制作、推广等工作,以及数字影像的创意、摄制、推广等工作。
END
来源 | 设计与创意学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