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在中国建立超级工厂:特斯拉储能市场的新篇章与上海工厂的崛起
马斯克的名字在全球范围内与“创新”有关。他带领着一路飞跃常规思维。
但马斯克的下一个动作,竟然是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超级工厂?
这个工厂的目标不只是生产更多的电动汽车,而是要在储能市场中充分施展拳脚,其潜力有可能超过之前的造车梦。
上海,特斯拉第二座超级工厂诞生
这个工厂的故事要从 2018 年开始讲起。在 2018 年的时候,特斯拉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Model 3 的生产线交付一直拖延。原本它被寄予成为销量主力的厚望,然而如今它几乎成了特斯拉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那时马斯克的职业生涯似乎处于低谷状态,美国的华尔街对特斯拉是否会破产产生了质疑。
可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手。
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的迅速建立,几乎是马斯克的“生命线”。
土地审批完成后,生产线迅速投产,速度快得仿佛“秒杀”一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海工厂就成功生产出了第一批 Model 3。
这款车在几个月之后,既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又成为了全球销量的支柱,马斯克也凭借此跃升为全球最为炙手可热的企业家之一。
而如今历史似乎在重演。
特斯拉的第二座超级工厂在上海开始建设。这次的目标不只是电动汽车这一个方面。而是要朝着在储能行业成为全球霸主的地位迈进。
马斯克的“巨型充电宝”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新工厂的核心产品——。
“”这个名字乍一看,似乎像是一个超酷的科技词汇,并且充满了未来感。
这个“巨型充电宝”的本质其实并不复杂。它具备充电的功能,也具备放电的功能。其功能虽然简单,但却极其强大。
它的储电容量达到了 3.9 兆瓦时,逆变器的功率为 1.5 兆瓦。这意味着什么呢?
它在一个小时内可以满足 3600 个家庭的用电需求,也能够在一个小时内为 65 辆 Model 3 充满电。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科幻”般的产品,然而实际上,它恰恰是解决新能源领域“用电不稳”这一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新能源,特别是风电和太阳能,它们的发电量存在波动。这种波动使得需要储能系统来对电力的供需进行平衡。
这种场景下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将能源在产生的时候存储起来,然后在用电高峰期把存储的能源释放出来,以此来调节电网的压力。
它能够凭借电价的波动来获取收益,切实实现了既“赚钱”又“环保”,二者互不耽误。
储能市场未来可期
https://img2.baidu.com/it/u=2989203218,316271246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8&h=500
你或许会认为,“储能,听起来是挺好的,但它真的会有那么大的市场吗?”答案是:有!
储能行业,尤其是在中国,已经进入了爆发期。
中国的储能市场根据最新数据来看,预计在 2025 年能够达到万亿级别。
这不仅是一个行业机遇,更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革命。
储能业务的规模未来会超过汽车制造业务
2024 年时,特斯拉的储能业务收入达到了 100 多亿美元。并且,与上一年相比,其增长了 67%。
摩根士丹利做出预测,到 2030 年时,特斯拉的储能业务净利润能够达到 39.5 亿美元,其估值也将达到 1300 亿美元。
而且储能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惊人。
2023 年,中国新增的储能装机量在全球所占比例为 46%。美国市场正以每年超过 7 倍的速率进行增长。
特斯拉在储能领域进行投资,其原因显然是看中了这个正处于崛起态势的巨大市场。
特斯拉全球战略的“跳板”
马斯克认为,中国不只是一个有制造工厂的地方。中国更是特斯拉全球战略的关键所在。中国在特斯拉的全球布局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中国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产业链配套强大,劳动力成本低廉,这些因素使得特斯拉能够在这儿快速拓展业务。
马斯克讲过,没有中国的话,特斯拉不可能获得现今的成绩。
事实上,上海工厂取得了成功。这一成功让马斯克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变得更加坚定。
上海的超级工厂降低了特斯拉的生产成本。
特斯拉在中国建立了工厂,这使得它的生产成本降低了 20%-30%。其主要原因是当地给予了政策支持,并且当地有着成熟的产业链。
特斯拉因此能够把价格优势带到全球各个市场,对其他国际储能方面的巨头的地位构成挑战。
特斯拉与中国本土储能企业的竞争
特斯拉是否凭借价格优势能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呢?答案并非简单。
特斯拉已经成为市场上的顶尖产品之一,然而中国本土储能企业的竞争力不容小觑。
中国企业如阳光电源,早已将储能系统的成本压至 1 元/瓦时以下,并且凭借在本地化服务方面的优势,深深受到国内市场的喜爱。
但特斯拉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品牌效应和技术创新。
https://img0.baidu.com/it/u=1544028046,63679921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9&h=500
特斯拉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全球影响力,即便在价格方面稍微处于劣势,依然能够在储能行业里占有一定的位置。
储能市场的竞争不仅仅在于价格,技术创新是关键,服务质量也是关键,这两者最终决定着胜负。
全球市场的“价格战”与技术战争
上海工厂投产之后,特斯拉的价格有望下降到 1.34 元/瓦时。
这一价格会直接对全球其他储能巨头构成挑战,像 ABB 以及施耐德等。甚至有引发一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价格战的可能。
价格战能为特斯拉带来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储能行业的未来并不仅仅局限于“拼价格”这一种方式。
特斯拉的真正优势,在于它的技术积累和创新。
特斯拉在电池技术方面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研发经验,并且在储能系统的智能调节方面也积累了多年的研发经验。
而这些技术优势,才是决定未来市场格局的关键所在。
它不只是一个电池,同时还是一个智能化的储能系统。这个系统能够高效地对电力的输入和输出进行管理,以此来优化电网的运行。
特斯拉能否继续“称王称霸”?
随着特斯拉在全球储能市场的扩展,未来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特斯拉已占据全球储能市场的领先地位,然而市场规模极为庞大,且特斯拉面临的竞争仍未结束。
中国本土企业正在崛起,国际巨头施加着压力,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对特斯拉未来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
马斯克向来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疯子”。
他对市场的预测和布局,常常超越了当时的认知边界。
从汽车到火箭,再到储能,马斯克一次次打破了常规。
这次对储能市场进行深耕,或许会使它在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仍然能够稳固地占据一席之地。
特斯拉的“鲶鱼效应”
从特斯拉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马斯克针对中国市场所做出的战略布局,毫无疑问是一种极为高效的“鲶鱼效应”。
这是新一轮的竞争浪潮。
特斯拉能否在全球储能行业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未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特斯拉在全球储能行业能否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未来存在不少不确定性。 特斯拉在全球储能行业能否继续称霸一方,未来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可以肯定的是,马斯克所下的每一步棋,都能让世界看到一个未来,这个未来更加智能且更加绿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