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3 19:34:47

山东职业学院:培养铁路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领军院校

山东职业学院为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它起始于 1951 年建校的济南铁路机械学校。原先是隶属于铁道部济南铁路局进行管理。在 1958 年至 1963 年期间,曾升格为济南铁道学院。2000 年经省政府批准,改建为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4 年,划归到省教育厅直属管理。2010 年,改名为山东职业学院。学校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70 多年来,学校一直秉持着这样的办学宗旨:为国家精心培育合格人才,为企业量身定制现代工匠。同时,学校坚持着这样的办学定位:立足山东,面向世界;依托行业,融合产业;以工为主,强优轨道;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精湛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这期间,学校培养了 12 万多名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并且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以及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荣获山东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

全日制在校生有 11311 人。设有铁道机车车辆学院(铁道研究院),设有城市轨道学院(城市轨道研究院),设有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设有新一代信息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设有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研究院),设有土木工程学院,设有管理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设有人文与基础教学部,设有体育美育教学部,设有国际交流学院(台港澳事务管理中心),设有继续教育学院,设有创新创业学院,设有乌拉尔国际轨道交通学院,设有机场学院,设有港口学院这 16 个教学院部;设有三味书院、桐林书院、易安书院、东岭书院、南山书院、天佑书院这 6 个书院;设有科技与社会服务办公室(中心)、职业高等教育研究院这 2 个教科研机构。

党建发挥引领作用。构建起“一核心双牵引四聚力”这样的党建工作模式,开展了“支部在行动+”以及“党徽闪光行动”。其中,荣获了“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还有省级党建先进单位以及优秀个人共16项。同时实施了“十百千品牌思政”工程,有3项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1门获评山东省思政“金课”,3门被评为课程思政示范课,5项获得思政课教学竞赛一等奖。2020 年至今的连续四年时间里,山东省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以及省属高职院校绩效考核都获得了“优秀”。在高职院校国家级媒体声誉指数的排名中,全省范围内位居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则是第十九。

https://img2.baidu.com/it/u=3146099167,170838261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47&h=500

产教融合。全面融入并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融入并服务交通强国战略,融入并服务制造强国战略,融入并服务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牵头组建了全国数字化设计与 3D 打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组建了全国工业数智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组建了山东省轨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组建了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还牵头组建了济南市网络视听产教联合体。入选了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共同体的理事单位,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持续且澎湃的动能。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并且牵头组建了山东省轨道交通职教集团,该集团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与行业的领军企业携手组建了济南城轨、新一代信息技术、增材制造、数字经济这 4 个产业学院,还获批了 3 项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项目。

人才队伍方面,目前拥有专任教师 562 人。在这些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有 467 人。“双师型”教师的占比为 88.6%。同时,还有兼职教师 227 人。拥有 2 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8 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3 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 个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1 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2 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 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有 4 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大国良师、齐鲁最美教师称号,3 人是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名师,4 人是山东省优秀教师,7 人是山东省教学名师,5 人是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8 人是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教师获得了 4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6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同时,获得了 3 项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以及 37 项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

专业建设。开设了 41 个招生专业。构建了八大专业群,分别是轨道交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土木工程、现代管理、智慧港口、机场运维。其中,有 1 个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3 个国家骨干专业群,4 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3 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有 3 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7 个教育部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 个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 个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专业。主持建设了 3 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有 36 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入选了 15 本国家规划教材。建有实景式轨道交通、生产性智能制造、示范性虚拟仿真、智能化基础通用 4 个高水平、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是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育部轨道交通及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教育部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教育部教师实践流动工作站、全国技能大赛交通运输行业选拔赛集训基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

实施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模式改革。在省内率先推行“完全学分制”和“全员书院制”。实现了规模化培养与个性化成长的有机统一。入选了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单位。还获评了山东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强化校企“双主体”育人,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共同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双方合作开展了“2+1”提前植入培养以及整建制实习。所有专业都与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开展了中国特色学徒制或现场工程师培养。其中有 2 个现场工程师项目被推荐评选为国家级。共培养认定了“齐鲁工匠后备人才”329 人。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改革,在近五年期间,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城轨行车调度员技能大赛总决赛等国家级和省级的职业技能、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这类竞赛一共有 51 项。同时,获得了各类大赛的一等奖 284 项,并且“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达到了 50 个。实施创新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并且建立了“双引擎四驱动”的美育机制,同时构建了“四四制”的劳动教育模式。在近五年的时间里,获得了省级以上的体育竞赛金牌 28 枚,以及大学生艺术展演奖项 12 项。招生就业质量表现优异,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23 年,学校的 27 个专业其最低录取线高于本科资格线。普通类新生的录取平均分比本科资格线高出 10 分。2024 年,学校的 32 个专业最低录取线高于本科资格线。普通类新生录取平均分高于一段线 17.3 分。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稳定在 97%以上。在世界 500 强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超过 73%。教育部职教高考改革座谈会以及山东省与央企人力资源协作恳谈会在我校举行。我校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大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

社会服务。面向国家和山东省的重大战略需求,建有 4 个省级新技术研发中心、4 个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以及 2 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建了“梧桐花开实验室”科研平台。主动与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和行业协会进行联合。有组织地开展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的协同攻关。助力产业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近五年,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53 项。在 SCI、EI 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10 篇。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 17 项、国家发明专利 61 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 50 项。主动服务对技能型社会建设起到助力作用。牵头把《山东省高职院校学习型社会贡献度测评指标体系》制定出来。组建了 6 个产教联盟。开发出 4 套职业培训标准、5 个职业培训包、10 项职业培训课程体系以及 32 门社区共享课程。每年进行学历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的人次为 3.5 万。获批了人社部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机构等 3 个。是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https://img2.baidu.com/it/u=1491616113,1938226148&fm=253&fmt=JPEG?w=1085&h=744

成立了省内高职院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了国际办学。开办了 4 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合作培养了 1197 名学生。自主招收并联合培养了 1442 名国际留学生。“助力老挝系统化建设轨道交通职业教育体系”获批国家教育援外项目,且该项目是山东高职院校中唯一的。设立了首批全球的“中文工坊”。在蒙古进行了中蒙海外职业学院的建设,并且派出了中方校长。在老挝设立了“班•墨学院”。有 2 个项目入选山东省“职教出海”项目。加入了鲁港澳职业院校创新联盟,还加入了中国 - 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以及菲尼克斯电气全球智能教育联盟等。成功举办了中德先进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发展论坛,承办了工信部、山东省先进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会议。承办了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职业技能大赛中国赛区国际总决赛并获得金奖。开发了 18 套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国际教学资源,其中 6 套职业标准已被正式纳入坦桑尼亚和老挝的国家职业教育体系,1 门慕课在印尼国家慕课平台上线,承接的国家教育援外培训超过 1000 人次。先后举办了教育部的“汉语桥”交流项目,以及老挝师生汉语言文化交流培训班和两届国际轨道交通训练营,对外的交流合作覆盖了四大洲的 55 个国家和地区。

校园文化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其建设。大力对黄河文化进行弘扬,凭借“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火车头精神去塑造学校的内在气质。进而形成“工程技术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融合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质。连续 5 年获得“山东省文明校园”的称号,同时还是山东省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的先进学校以及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建有全国首家在火车上的“车同轨”铁路技术史馆,每年会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打造出了“人文大讲堂”“遍地书香校园”“暖暖的家”等 40 余个校园文化品牌,并且获批了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以及山东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实施校园更新行动,持续对办学条件进行改善,为师生构建起既适宜教学又适宜学习,且具备绿色和智慧特点的品质校园,该校是教育部首批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以及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大众日报多次宣传报道学校改革创新发展成效成果。

走进新时代,迈进新征程。学校会围绕第二次党代会所确定的“一一六六”发展思路。学校会坚持守正创新,会坚持精进臻善,会坚持踔厉奋发,会坚持勇毅前行。学校会加快建设特色鲜明且走在前列的新时代高水平职业院校。学校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职实践的新篇章。学校会为山东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学校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与更大的作为。(文中数据截至2024年5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职业学院:培养铁路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领军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