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4 12:44:33

2021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揭示城镇化进程与乡村发展挑战

2011 年 5 月 11 日,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得以公布。其中,有 90199 万人居住在城镇,这一数量占比 63.89%;50979 万人居住在乡村,占比 36.11%。和 2010 年进行对比,城镇人口增加了 23642 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 16436 万人,城镇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14.21 个百分点。

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在深入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也得到落实落地。在这 10 年里,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向前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成就。

综合全球各国发展的经验来看,城镇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农村人口在减少,三产融合的程度比较低,振兴乡村的人才数量也比较少,这些情况将会给乡村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目前我国乡村的三产融合处于起始的发展阶段,并且存在诸多阻碍其发展的问题:

三产融合的程度比较低,并且层次较为浅显。在多方融合方面,缺少完整的产业链条,所以很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乡村为基础的经营组织成长较为缓慢,在市场角逐方面缺乏相应能力,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也有所欠缺,并且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的能力。

合作方式较为单一,并且农户在其中所占比例不高,这使得提升生产的积极性变得很困难,同时农民的利益与生产经营组织之间缺乏利益上的联结。

先进技术匮乏,市场对其认知也匮乏,技能素质处于低下状态,成熟的技术以及市场化经营理念向农业农村扩散和渗透的进程较为缓慢。

https://img0.baidu.com/it/u=3621391769,14874918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95&h=366

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物流运输的覆盖面积不够全面,存在缺乏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以及高效公共服务的情况。

近年来,对农业产业布局进行了优化。兴建了智慧农业产业园。打造了地方的“中央厨房”。这些举措成为了全面推动三产融合以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

01农产品深度加工,提升附加值

生鲜食材依靠冷链运输抵达中央厨房,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操作,能够制作出冷链盒饭、热链盒饭、中西面点以及配料加工、荤菜加工、豆制品等。这些产品涵盖 16 类 330 个 SOP 标准产品。并且,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定制开发,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产品能够覆盖区域 1 级农批市场。

农产品的种养殖环节被有效打通,农产品的深加工环节被有效打通,物流配送环节对产品销售的环节被有效打通,从而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

02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带动农民增收

https://img1.baidu.com/it/u=2833727163,251987409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9&h=500

地区农副产品经过收购、整理和加工,建立了分拣等级,从而使优质农产品能够进入大型商超的销售渠道,也能进入社区生鲜的销售渠道,甚至还能进入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

把地区打造成城市群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地,使其成为“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同时,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农业产业化集聚发展。

打造本地特色化产品和产业园区,以此来建立品牌形象。不仅可以提供中央厨房原料,还能吸引游客。通过这样的方式,打造丰富的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带动当地农业增效以及农民增收。

03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智慧可溯源体系

智慧农业产业园整合了全流程的生产流通数据,包括农田、车间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产品的流通变得清晰明了,实现了信息的共同共享,从而形成了闭环管理。这不仅有助于消费者进行溯源查询,还便于监管部门对食品质量进行把控和监管,能够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防范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可溯源体系的建设,能够为当地的学生餐提供安全放心的食材,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安全放心的食材,能够为企事业提供安全放心的食材,能够为学校提供安全放心的食材,能够为医院等重点民生单位提供安全放心的食材。同时,还可以为大型活动赋能供餐,能够加强地区三产融合发展,能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智慧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兼顾各方利益,能保障农民权益,可通过以工补农、以工促农来推动乡村振兴,是一股重要力量。它既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也需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参与乡村建设的力度,以促进工商农联合协作发展,拓展产业融合的边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揭示城镇化进程与乡村发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