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4 13:41:28

俞立中教授解析疫情后国际教育趋势:学生出国留学需求依旧强劲

本文结合了俞立中教授对国际教育的观点及展望。俞立中教授是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同时也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担任过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以及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

疫情持续三年至今对部分留学生出国学习产生了影响。然而,学生流动以及出国留学的趋势不会发生大的改变。格局或许会有变化,当下,除了疫情这一因素外,中美在政治和经贸方面存在着摩擦冲突,同时家长也对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存在担忧。但在疫情结束后,学生流动和出国留学的趋势不会有大的变化。

新形势下,出国留学的格局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流动、出国留学的趋势不会有大的变化 ,主要原因如下:

1. 学生有需求:国际学校、国际班、合作交流、教育理念等;

2. 世界大学有需求:留学生规模、优秀生源、办学经费;

3. 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和办学自主权

从长远角度来看,倘若中美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那么留学国别的比例或许会发生变化。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家长存在担忧;另一方面在求职、移民、专业兴趣以及安全等因素方面,还有签证问题等情况,这些都会对留学国别的选择产生影响。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中美之间的摩擦将会长期存在。经过理性的分析可以得知,中美两国的关系很难再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状态,然而也不会完全相互脱离。当两国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出现对抗,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出现摩擦时,人文交流这条底线就显得愈发重要。而教育属于人文交流的重要范畴。应当让青年学子有更多的相互交往机会,促使他们相互理解和尊重,寻求共同之处并包容差异,因为这是世界和平的希望所在。

国际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它需要关注全球问题,参与全球事务,向世界学习,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经验。同时,它也需要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这是一个双向的进程。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于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全球疫情突如其来,民粹主义开始泛起,这都增加了变化的不确定性。疫情使得人来人往被阻止,政治冲突以及经贸摩擦让人感到焦虑。我们更需要以理性的态度去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初心,持续进行人文交流,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线。而教育和文化属于人文交流的重要内涵部分。

国际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https://img0.baidu.com/it/u=365335480,107584999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29

国际教育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与包容,能让人们发现和认识人类的共同之处。对于青年学子来说,国际教育给他们提供了亲自去体验、亲眼去目睹、深度去感受不同文化的机会,这样他们就能更理性、更完整地认识这个由多元文化构成的世界。

世界由多元文化构成,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我们必须认同这些差异,尊重不同文化。同时,我们更需看到人类的共同之处。面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问题,各国人民需携手合作,实现共赢,以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让孩子们看到完整的世界。

学生个体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不存在一种能适用于所有人的教育模式。教育只有提供更多的选择,才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契合自身的学习模式,以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同时,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只有实现教育的多样化,才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大家成长于不同文化背景,来自不同国家。国际教育有利于帮助年轻人相互了解、相互欣赏,这是人类未来的希望。若不打好这个基础,不加强跨文化沟通、交流和合作,就可能加大文化冲突和矛盾,世界就会更不太平。国际教育有责任促进世界各国学生的文化融合,让年轻人能真正理解世界的多元化。

留学的初心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出国留学还能有什么?

出国留学不只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也是对不同国家制度的理解,更是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发生了极为根本性的变化。能够借助各种机会,也能够有时间去瞧瞧这个世界,去看看这多元文化,进而理解这个世界的未来。

搭建国家化的教育平台

中国在融入世界以及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大批具备国际视野的人才,这些人才愿意并且善于进行跨文化的沟通、理解与合作;同时也需要更多了解中国、理解多元文化,并且有志于搭建中国与世界纽带的各国优秀青年。

世界是由多元文化构成的,而文化之间是有差异的,必须认同这些差异,尊重不同的文化,但我们更需要看到人类的共同之处。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复杂问题,各国人民需要携起手来,合作共赢,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让孩子们看到一个完整的世界。

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时代?

https://img1.baidu.com/it/u=3745462764,44343653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67&h=500

全球化时代,需要具备全球视野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要有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以及跨文化合作的能力,还要关注并参与全球问题的解决,这些共同构成了全球胜任力。

信息化时代包含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技术,还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这些都属于信息技能和素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学习能力,有选择能力,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合作工作能力,这些能力共同构成了终身学习能力。

国际教育的特点

1、教育观念的挑战( )

课程、教材和课程体系(、、)

教师与教学方法( and)

学生培养模式( mode)

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and )

我们若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且整个世界是由诸多用于考察我们智商和能力的测试构成的,那我们所拥有的便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倘若认为所有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并且这个世界充满了有助于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那么我们所拥有的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 )

欢迎挑战

拥抱变化

总是寻找机会

凡是皆有可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俞立中教授解析疫情后国际教育趋势:学生出国留学需求依旧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