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爱恨情仇与人道主义启示
《双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这是最好的时代,亦是最坏的时代。”这句广为人知的话,源自英国文学大师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故事虽较为简单,却蕴含着诸多恩怨情仇。作家凭借细腻的笔墨展现了革命之前贵族的残忍,贵族阶层对底层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压迫与剥削,最终引发了人民反抗的怒火。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变成了暴民,复仇的怒火如滔天之浪向贵族们猛烈席卷而去。善与恶的转变在瞬间就完成了。人道主义者狄更斯指出了“爱”这一能够拯救世界的良药,他说:“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即使死了,也必定会复活;凡是活着且信我的人,必定会永远不死。”
https://img0.baidu.com/it/u=1384085940,14183197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6
马奈特医生在巴士底狱中被囚禁了十七年。出狱之后,他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幸运的是,在女儿露西的照顾和关爱之下,他得以开始新的生活。达内在最为危险的时候回到了巴黎。为了解救因服务他们家而遭到逼迫的管家,他自己被判处了死刑。马奈特和露西,以及他们的仆人、好友,毫不犹豫地跟到了法国,与达内一同经历患难。马奈特家的仆人普洛斯小姐,她为了阻拦德发日太太追上医生一家,与德发日太太展开了殊死搏斗。卡顿在临刑前遇到了一个被革命委员会误判的穷女裁缝。他们就如同被安排好了座位的乘客那样,彼此相伴,一起走向终点。
最为感人的是卡顿的爱。朋友遇到困难,所钟爱的女子的丈夫即将被送上断头台,此时卡顿突然出现。在被救人还没反应过来时,卡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使出调包计救出了女子的丈夫。他秉持着对爱情的忠贞,毅然决然地奔赴死亡,这种崇高成为本作中最浓重的一笔。
爱往往比恨要有力得多。狄更斯曾对马奈特家的仆人普洛斯小姐说过这样的话,他以此展现了对这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的宽容与慈悲,这也是近两百年间这本书能够感染无数读书人的核心“催泪弹”。
https://img0.baidu.com/it/u=3829850981,252970273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47&h=500
爱和恨均为人类的强烈情感。爱属于一种积极的力量,能够推动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使人们更为积极向上,充满希望与创造力。恨乃是一种消极的力量,它只会让人们更加沮丧、愤怒以及充满敌意。在《双城记》中爱与恨相互交锋的过程里,我们清晰地看到:爱比恨更具强大的力量。达内、露西、马奈特医生、普洛斯、卡顿,在那“最坏的时代”里。他们处于一艘风高浪急的小船上。他们非常希望能够一起平平安安地度过这趟旅程。即便真的要死,他们也毫不畏惧。他们纯净无比,毫无私心杂念,一尘不染。他们如同明镜一般坚信,只要彼此相爱,就能凭着信心说出:“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比我以往做过的一切都要美好;我即将获得的休息,比我所知道的一切都要甜蜜。”
爱总是比恨有力得多,这就是狄更斯为“最坏的时代”所开出的良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