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食餐饮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与健康饮食新潮流
这几年,轻食类餐饮在各大城市呈现出缓慢发展的态势。作为一种新的餐饮理念,它在中国要落地生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的行业现状或许能够给行业以及消费者们带来一些启发。我国目前有超过 5500 家名称含“轻食”的企业。其中 78%是在 2018 年之后成立的。这表明我国轻食行业的第一个快速增长期大概在 2018 年左右。美团在 2019 年发布的《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轻食”的搜索次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235%。今天的餐饮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种种迹象都体现出他们对健康的关注和敏感程度比以往要高很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轻食餐饮市场正在逐渐形成。
饮食健康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建国后的几十年间,中国人的饮食发生了诸多变化。从最初的“吃饱”,到后来的“吃好”,其物质基础在不断提升,观念也在持续更新。在刚刚解决温饱的那个年代,人们持续追求过去未曾享受过的事物。于是,多样的味觉体验成为那个时代饮食的主流,过年过节时会吃大鱼大肉,平日里则无节制地摄入碳水。这种大众饮食意识持续了很多年之后,普遍的健康问题开始出现,慢性病的比例连年上升,一场大病就能拖垮一个家庭的案例比比皆是。当下的中老年一代,已经为他们饮食观念的后知后觉付出了代价。
新一代年轻人面临着新的问题。现代企业的工作节奏给年轻人施加着压力,大城市的居住成本也在给年轻人施加压力。这一代年轻人所受到的健康威胁,与他们的父母辈相比并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不少。
饮食习惯的选择与坚持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今天的饮食文化呈现出一体两面的特点。一方面,年轻人具备超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凭借这一能力,健康的知识与意识很容易被年轻人接纳。正因如此,健身行业在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从线下拓展到线上,迅速形成了健身文化。国内的轻食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健身行业的发展。初创时期的轻食餐厅通常会开在健身房附近。其商业逻辑是,那些热衷于健身的人群相对更注重饮食健康。并且,健身从客观上要求控制饮食,以保持健身所取得的成果。
https://img0.baidu.com/it/u=3231016650,214211167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50&h=500
一方面,消费性饮食产品因其逐利的内在需求,必须营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所以,大量高盐、高脂、高碳水的食物产品被研发和生产出来,并且充斥了几乎所有的饮食消费场所。从人类当前的生物属性来看,这类食物必然更受消费者欢迎,尽管年轻人们并非不知道这类食物对身体有负担。
所以轻食产业当前的任务是,要用更健康的饮食理念和合适的商业模式来改变大众的身体欲望与习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轻食行业的发展现状
国内轻食行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起始阶段。它还没有形成国民性的日常饮食文化以及相关产业。在主流评价平台“大众点评”上,轻食也没有形成独立的分类。目前轻食的产业形态主要由绝大部分单独门店以及少数连锁门店构成。并且轻食尚未覆盖大中型城市的主要商圈,更别说其他区域了。
从品牌方面来看,除了极少部分加盟式品牌之外,还没有形成那种从店面到产品都实现统一化的跨区域连锁品牌。只有部分区域性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标准化管理以及标准化产品。
在一篇某网友总结开轻食店创业的文章里,我们能看出,当下的轻食店若想通过堂食获得盈利,难度是比较大的。大部分盈利压力不大的轻食店,主要依靠外卖来盈利。原因很简单,只有外卖才能覆盖距离更远的消费人群。所以在当前的轻食行业中,那些有较大影响力的轻食店铺,往往也是以外卖为主,甚至只有外卖。
“超级碗”在当前轻食品牌中属于较为优秀的那一类。在北京,该品牌的门店数量不算多,不过都位于主流商圈之中。北京有不少轻食品牌,“超级碗”则有着鲜明特色。顾客点餐分为碳水、蛋白质、纤维、酱料四大板块,一份标准餐品由这四部分构成。顾客能在每部分挑选心仪品类,还可根据清晰标识计算所选餐品的总营养数据。这样的设计部分源自西方更成熟的轻食餐饮惯例,本身也有相当合理性。最核心的轻食消费人群对轻食的要求有明确目标,因此将轻食的健康数据可视化很重要。仅这一个细节就能看出“超级碗”对轻食产品的精髓理解深刻,还在用这份理解真诚对待消费者。
沙野轻食在轻食文化普及方面做了很出色的尝试。在笔者查阅之时,其在知乎上的官方账号已回答 197 个相关问题。从轻食健康到轻食产业发展,从各个角度专业地回应了大众对轻食的疑问。并且也很好地对品牌进行了宣传。沙野轻食在发展规模方面,通过加盟店模式在全国铺开了 200 家轻食外卖。这些外卖店几乎都开设在商务区附近,能够辐射到一线城市的大部分白领。笔者在某一线城市的几个商务区都能够搜索到沙野轻食的外卖连锁店,其覆盖能力是很广的。沙野轻食在菜品方面,不像“超级碗”那般专业且标准,不过它有基本的质量保证,并且价格比较亲民,这使得广大上班族不会有消费负担。
可以看出,目前的轻食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然而,部分品牌已经奠定了良好的行业基础。或许对于消费者和行业观察者而言,我们只需静静地等待行业发展的好消息。
轻食产业的未来
https://img0.baidu.com/it/u=2474568513,213030495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90&h=500
当然,轻食行业存在挑战和风险。在一些品牌发展良好的同时,有很多轻食品牌正遭遇经营不善的情况,甚至还有品牌倒闭。因此,轻食行业在国内需要稳步拓展。在笔者看来,需要从几个方面分别去做。
其一为健康。人类有喜爱重油重盐的某种生物性习惯,而轻食在口味方面很大程度上与之不同。人们为了获得健康,付出了一点口味的代价。这就是轻食的核心价值。如果轻食餐品在口味相对清淡的情况下,却未能做到健康,那么就会失去轻食餐饮的核心消费者,也不利于轻食行业的巩固发展。
其二是餐品的标准化。像所有全球化的连锁品牌那样,一种饮食文化得以传播,品质的标准化是必备因素之一。如今国内的轻食品牌,除了少数几家之外,基本上都未做到标准化,在食材的处理上也未形成特色,所以轻食还没有成为主流消费群体的日常选择。标准化具有降低成本的作用,我们能在几大国际快餐连锁品牌中看到这一作用;标准化还具有增益管理的作用,同样在几大国际快餐连锁品牌中能体现这一点。标准化对于品牌度的形成有好处,作为餐饮行业的新来者,轻食品牌也需要向标准化看齐。
其三是规模方面,若轻食仅仅满足于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单店精品化路线,是很难真正获得成功的。这是因为轻食不属于餐饮技术密集型的品类。轻食的发展需要通过规模化来形成集群效应,以此培养大众的轻食需求和消费习惯,将市场做大,只有这样才能迎来长远的发展。
另外,轻食文化的建设很重要。如今的轻食已形成小规模文化,但还未扩散到更广泛人群中。其重要原因是人们的健康知识普及仍有欠缺。若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引入一定资本,就能孕育出将轻食产品与饮食健康一体化的企业,这将极大地优化整个轻食产业的发展。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餐饮是大众日常消费的一部分,这是不可或缺的。大部分餐饮消费品存在重油、重盐、重糖的情况,而轻食消费则不同,它可以说是当代消费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品通过广告营销和生活方式的传播,很有可能会对未来一代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就像今天美国肥胖率居高不下这个例子一样。轻食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于蓝帆)
【排行“i系列标准”统一详细说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