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历史沿革与气象站变迁:从古代封国到现代城市的演变
http://i.weather.com.cn/images/shandong/weifang/qxjjj/2009/12/08/B2AA8675AAA4588ED9453B0CA143C1AF.jpg高密历史较为久远。古代大禹曾在此封国,到现在已经有四千多年了。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高密这个名称,到了秦代设置为县,距今有 2200 多年的历史。1994 年的时候撤县设立为市,如今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
1958 年 9 月,迁站至康庄公社毛家庄前高密县农场内,并更名为高密气候站。1960 年 6 月,其名称改为高密县气候服务站。1960 年 10 月,迁站到县城北五里桥。1963 年 1 月,又更名为高密县气象服务站。1972 年 12 月,从五里桥迁站至县城西北古城岭。1979 年 4 月,改名为山东省高密县气象站。1988 年 9 月,变为高密县气象局。1994 年 6 月,高密撤县设市,随之更名为高密市气象局。观测场的位置是北纬 36°23′,同时它还位于东经 119°43′,其海拔高度为 36.4 米,区站号是 54846。
1951 年建站时仅有 1 人兼职。1978 年人员数量增加到 9 人。2003 年确定编制为 9 人。目前在编职工有 7 人,自聘 5 人。在现有的 12 名在职职工中,大学学历的有 2 人,大专学历的有 5 人,中专学历的有 3 人,高中学历的有 2 人。拥有中级职称的有 4 人,初级职称的有 6 人,中级技工 1 人。50 岁以上的有 3 人,40 至 49 岁的有 3 人,40 岁以下的有 6 人。
主要业务工作包含地面测报,包含天气预报,包含农气及气候,包含人工影响天气,包含防御雷电灾害,包含气象科技服务等。
https://img0.baidu.com/it/u=3513935013,230528935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1422&h=800
设有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职能介绍
指导并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活动,承担行业管理职能;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组织实施气象业务建设,审查气象设施建设项目;组织协调以完成本行政区域内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等为内容的业务工作;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综合观测、预测预报、公共气象服务以及信息与技术支撑平台的相关工作。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观测事宜,要组织并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观测资料的汇总与传输工作,同时依法对气象探测环境进行保护。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预报服务工作,要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还要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以此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要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气象预报的发布事宜。
https://img1.baidu.com/it/u=2783329020,316201133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64&h=500
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并且指导和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进行组织管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对可能遭受袭击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进行检测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雷减灾工作以及升空气球的安全督查工作。
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建议,包括利用、保护气候资源等方面的建议;负责向同级有关部门提出相关建议,同样涉及利用、保护气候资源等内容;组织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负责本区域内的气象行政执法相关工作。
(七)做好本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承担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