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928 发表于 2025-3-9 23:08:08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投资于人’: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

中新社北京 3 月 9 日电,记者夏宾报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更多的资金资源去“投资于人”,并且让其服务于民生。“投资于人”这一表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是首次出现。

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的对象通常包含基建、工程以及产业等方面。

这一次,为何报告专门强调“投资于人”,怎么投?

全国政协委员韩保江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他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这体现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同时也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他提到的这两个“坚持”,阐释了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时,也表明了经济增长的意义在于为人民带来福祉。

https://img1.baidu.com/it/u=100654354,271371329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1044

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他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投资于人可以提升人的能力素质,而这种能力素质的提升能够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会让人们从解决温饱这个阶段开始,逐步迈向更高层次的美好生活。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在 2024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达到了 3.1 亿。这一数量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 22%。

视频展示的是【两会 30 秒】内容,其中林毅夫提到:“投资于人”能够扩大中国有效劳动的数量,进而形成新的红利来源。此内容来自中国新闻网。

林毅夫称,人口老龄化会致使劳动力供给的增量逐渐变少。然而,经济发展重要的并非仅仅是劳动力的数量,还有有效劳动的数量。有效劳动是由劳动力与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相乘而得。对人进行投资,能够提升民众的教育水平以及健康程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扩大有效劳动的数量。

过去,中国的人口红利是因为劳动力增长而有了“量的扩张”。现在,所追求的是形成人口红利的另一个要素,即“质的提升”。

林毅夫表示,劳动力质量得以提高之后,便能够释放出更多的潜力,进而形成新的人口红利。更为高质量的劳动力对于中国去拥抱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以及产业变革,释放出创新活力这一方面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他的观点是,这样的情况有利于中国增长潜力的提升。

https://img2.baidu.com/it/u=164549651,391657167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471&h=266

在惠民的过程中实现发展,在发展的进程中给予惠民。关于投资于人该如何进行投资呢?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表示,需要让资金流向那些能产生更高效益的投资领域,尤其要聚焦在教育、医疗以及养老这三大关乎民生的领域。

统筹新技术应用与岗位转换,从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教育;发放育儿补贴;适当提升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未来的资金投向,想必会与政府工作报告所提供的民生礼包相互关联。

全国人大代表鹿新弟建议,针对新质生产力对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开展数智化的技能培训,开发处于前沿的技术课程,举办专门的专题研修班,以培养出具备数字化技能的高水平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提到,教育投资能带来很高的社会回报。同时,投资时间越早,社会回报就越高,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

他指出,中国家庭极为重视孩子的教育。政府若能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并且对学前教育等进行优化,这样既能够推动人力资本的发展,又能够减轻家庭的负担,从而释放家庭的消费潜力。他认为这与我们的宏观调控目标是相契合的。(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投资于人’:以人为本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